“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3-10-14 11:56许棠棠
家长·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减课外阅读课文

许棠棠

2021年国家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讲授阅读技巧,拓展阅读空间,多措并举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双减”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首先要将“双减”的教育本质体现出来。“双减”的本质是人本教育,必须立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开展阅读教学,以此落实“双减”。学生产生阅读负担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一些小学生会倍感“头疼”,没有耐心阅读,也难以在持之以恒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针对这个问题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比如,一些学生是因为通篇文字阅读太过生硬而不喜阅读,教师则可以用绘本来替换,将故事与道理通过图画搭配文字的形式呈现,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学习和输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课文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课外阅读是自主阅读,是学生独立进行阅读理解的学习项目,然而一些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太高的热情。因为这些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所以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输入后可以到课外阅读中实践输出,以此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在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核心素养是根据学科特征和学生对学科的学习需求而总结设定。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基础教学环节,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基于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优化和完善之上,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会更强,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成长也会更加丰富。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教师缺乏阅读技巧指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节奏来进行阅读的,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模式是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和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这种阅读互动缺乏趣味性,而且学生整体呈现较为被动的阅读状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阅读教学是错误的,反之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方向进行指导,应将任务布置的原因、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问题等进行清楚解答分析,针对学生阅读现状找出问题并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授人以渔”。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及时发现这一教学问题,导致“双减”政策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落实进度放缓。

(二)阅读教学集中于课堂,课外阅读教学效率欠佳

课外阅读没有纳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是现阶段“双减”政策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的一大阻碍。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丰富学生文学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因为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等原因的影响,课外阅读较为“随性”。具体表现为在课程节奏不紧张的情况下,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课文阅读资源,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但是这些并没有形成教学常态。而且教师将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课堂教材阅读教学之上,课外阅读没有配置完善的评价体系,也很少对课外阅读内容进行详细阅读指导。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并不高,这也使“双减”政策下课外阅读环节的减负增效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阅读范围比较窄,阅读资源开发途径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资源和素材来源于教材,然而教材中的阅读内容有限,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仅依靠教材中的阅读内容难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这个问题在新课标实施后也被众多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也通过互联网检索或者与其他教师交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材之外的阅读资源。但是,教师所提供的阅读资源多为文学名著,而很多小学生在看到厚厚的一本书时会产生畏难或者焦躁的阅读心态,这不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提升。

(四)学生阅读兴趣被忽视,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一刀切”是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兴趣、综合能力、阅读需求等差异,在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选择阅读素材时不能根据个体差异做出灵活应对。第二,小学三个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做到科学分层教学。比如,低年级小学生适合阅读绘本读物,中年级小学生可以阅读完整的文字故事,高年级小学生可以尝试文学名著或者其他读物的整本书阅读。

总之,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忽视学生个体化或者阶段性的兴趣阅读需求,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困难,良好、自主的阅读习惯也不易养成。

三、“雙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阅读情境是根据阅读内容及其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渲染出的阅读氛围。阅读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人物、事件实现,也可以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引出,还可以通过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悬念。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或者读物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问答情境,将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其他故事(《小人鱼》《丑小鸭》等)的代表性画面提取出来和课文故事的画面一并在多媒体上依次播放,每播放一幅画面让学生来抢答这是什么故事,并通过语言互动了解学生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学生会在这样的情境互动中积极发言,课堂阅读氛围也更加浓郁。此时,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要阅读的课文内容,使其阅读积极性在情境互动氛围的影响下得到提升。

(二)创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体验

阅读方式的创新路径较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选择。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配音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由小学生扮演老屋、小猫、小鸡、小蜘蛛、旁白等角色,融入不同角色的声音特征,以更富趣味性、生动的形式阅读课文。这种阅读方式不仅符合课文拟人化的描写方法,也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体验感。

再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教学时,课文标题中的“大书”指大自然,作者用“读不完”一词表达了大自然的广袤无垠、丰富多彩、神秘绚烂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借助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阅读问题“找一找作者是从哪几种视角‘读’大书的?他看到的‘大书’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大书’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除了天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和花草树木,你印象中的‘大书’还有哪些有趣、令人神往的内容?说一说,分享给你的组员。”以这些问题一步步引導学生感受课文结构、内容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意见分享的过程中实现自主阅读、独立阅读、高效阅读。可见,不同的阅读方式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些体验可以助力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提升阅读效率。

(三)引导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降低阅读理解的学习难度。而阅读技巧有很多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技巧进行传授引导。比如,略读浏览,快速地对文章进行浏览,捕捉文章中的关键词,理解文章大意;精读细品,对文章的每一处修辞、每一个词语和成语的使用细细研究,结合上下文感受这些文字运用的巧妙所在;拿笔读书,养成读与写同步进行的好习惯,在阅读时思维不断活跃、延伸,随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记录,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都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另外,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各有不同,而阅读对这两项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教师也应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思维技巧和记忆技巧。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化直观思维工具,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阅读教学中,以助力学生掌握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目标为学生绘制一个思维导图框架,将其划分为课文生字、课文词语、课文结构、课文主旨、拓展延伸五个部分,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高效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阅读思路。

(四)优化课外阅读,拓展阅读空间

课外阅读是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路径。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念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而且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空间的突破和拓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为了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减负增效,教师需要“打通”课外阅读这条路。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时,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小学的课间生活和学校景色,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所描写的生动、快乐、美妙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搜集一些从不同角度描写小学生活的故事进行阅读,如同学友谊、课堂学习生活、师生情谊、学校活动等,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不同角度感受学校生活,并与自身的生活产生呼应与共鸣,从而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小学时光。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要点

上述“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路径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思路,但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革新教学理念,明确阅读目标

“双减”政策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为了落实这项政策,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与其保持一致。所以,学校应该通过培训、学习、进修等途径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让教师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阅读教学,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引导和阅读习惯养成,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丰富阅读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丰富的阅读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阅读体验,如优美的自然景色描写可以开阔学生的心境;真实的生活经历描写可以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玄幻的科学技术描写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神奇的童话故事可以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动的事物说明可以助力学生严谨、客观的思维养成;精简干练的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些阅读内容都可以以教材阅读教学为基础进行延伸拓展,在巩固学生课堂阅读所学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世界、对自然、对文化以及生活的认知。另外,教师需要拓展阅读内容的获取渠道,通过互联网、自媒体、教育网站、线上课堂、线下座谈、教师沙龙等渠道获取有效的教育资源和经验。

(三)实施过程评价,培养阅读自信

减轻学生阅读压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保障在于教学评价的设计,新课标对现代化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过程性评价这一概念,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教学现状,观察自身在教学中是否存在侧重结果评价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定过程性、阶段性评价标准,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分析和管理,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清楚地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不足,感受到自己被认可,在过程性评价的助力下提高其阅读自信、提升阅读能力,减压增效自然顺理成章。

五、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教研分析,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助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工具时,阅读则可以实现常态化,不会因阅读而产生“额外”的学习压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自然随之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课外阅读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背课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