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10-17 09:00裴武强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化学实验

裴武强

(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回民第六中学 甘肃 临夏 731303)

对于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个全新的学科,第一次接触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由于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知识偏多,动手实践较强等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很多知识难以理解,而初中阶段作为化学知识的基础,若是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进展。生活化教学对于师生来说并不陌生,常常被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断从生活中挖掘资源,收集相关的化学资料,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让学生们对化学知识充满想象,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化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影响,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生活,变得纷繁多样、丰富多彩。化学知识汇集着人们智慧的结晶,通过不断发现、分析、实验、总结等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化学规律,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与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积极改善生活、优化生活。而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传授学生们知识,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1.1 促进生活的联系性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宽度,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情境,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知识来分析生活中产生的种种现象,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掀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钢铁生锈、物体燃烧、制造氧气等很多生活中的现象。这样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本上进入九年级才会开设化学这门学科,化学知识中涵盖的知识非常广泛,一些方程式、守恒定律、周期元素等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化学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营造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站在多种角度来解读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在知识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例如,在化学知识中学习“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生活中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分布以及使用情况。如:太阳能、风能等,通过风力来发电,很多学生都见过“大风车”,一排排在葱郁的草坪中别有一番景象,还包括秸秆、生物的排泄物等都能够实现供能,而煤炭、石油等能源物质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引入生活内容,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打开视野,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从生活中挖掘更多能源,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1.3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走进实践,将所学知识全面应用,用化学思维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固板、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操作的机会和空间,能够感受化学学科的本质特色和真正价值,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2.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 内容生活化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面对中考这第一道人生转折点,进入九年级后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接触新的学科,基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大量使用题海战术,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脱离了实际生活,忽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俗话说:“世界万物皆化学”,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知识的影子,很多生活中出现的现象都不知原因,当走进化学学科后,才会感到受益匪浅。如:为什么工厂中的烟囱有冒白烟、有冒黑烟?苹果切开后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变色?为什么有些食盐要加碘?等,只有在化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才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趣味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来创设生活化教学模式,立足于教材,通过挖掘生活中各种资源来丰富知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真正将化学知识带入到生活实际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知识点是,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酸和碱,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盐酸、硫酸、硝酸等具有腐蚀性。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短视频,农民在盖房子时,会在地上先挖一个坑,然后往里面放入石灰,再加入水,发现水会冒出热气、沸腾。引发学生们思考,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体会氧化钙遇到水产生的化学现象,生成熟石灰的过程,这属于一个放热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呈现一个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的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对化学学科满怀希望,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听课,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精彩知识,将一些抽象知识转变得更加形象具体。

2.2 实验生活化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周围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像晶莹的水晶、清澈的流水、闪亮的金属、绚丽的花朵、乌黑的煤炭、雪白的食盐等等。周围世界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潺潺的流水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天空中的白云,白云变成雨滴、雪花等降落地面。化学是以实验为核心的一门课程,很多定理、概念等内容都是需要通过推理、分析、总结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摸索规律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应当融入生活元素,从教材中的知识不断拓展与延伸,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增加趣味实验、调查性实验、家庭实验等,形式体现多样化,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体验。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教学这一方式,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到更加亲近、熟悉,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站在多种角度去摸索、理解、分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制法”这一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将学生们划分为多个实验小组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通常还要放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呢?需要学生们认真观察实验。将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在试管里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管口,观察木条是否着火。这种现象表明有没有氧气放出?在接下来的实验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走进教材,寻找线索和答案,为学生们全面、细化地讲授实验原理,并鼓励学生尝试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3 作业生活化

作业设计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是对当天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巩固,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往课后作业的设计基本上以习题为主,书面作业较多,几乎没有实践操作性作业,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能够取得优秀的分数,而是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并能够通过掌握的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化学作业设计应当不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习任务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这节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在作业设计中同样贴合生活实际,要求回家后进一步分析厨房中使用的调料,并描述出物质的性质。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节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强记忆,设置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如:应当如何爱护水资源?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分别是哪一天?为什么会有国家、地域严重缺水、干旱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理解解决相应的问题,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教师在课堂上搭建生活与知识的桥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将知识内化于心,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动手操作、逻辑思维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完善化学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感,真正提升学生化学水平和学科素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活化化学实验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做个怪怪长实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