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2023-10-17 09:00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手工艺形式美术

高 倩

(连云港市东海县实验小学 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前言

美术是小学阶段的艺术学科,对学生审美能力及文化内涵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不但包含着一定科技生产力量,更是凝聚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将其传承与弘扬同样可以为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到以往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了解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渗透与应用意义,结合多样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趣味性的小学美术课堂,推动学生对文化的传承。

1.传统小学美术课堂存在的不足思考

1.1 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应试教育影响,使得大部分教师以单纯的口头讲述为主[1]。与此同时,由于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压力,教师更注重带领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模仿和复制等形式进行实践,以学生的最终作品和成绩为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的确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会导致课堂氛围更加枯燥,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使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受到打击。并且,小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带来多种多样的学习体验,而当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高时,自然无法使教学活动建构质量得到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也会达不到预期目标。

1.2 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视野狭窄

大部分情况下,小学美术教师会单纯依照教材中的内容带领学生展开美术学习,很少会为学生拓展其他内容。然而,这样的教学策略只能达成教学目标,却无法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探究欲望,久而久之,则会使得学生学习视野狭窄,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不够丰富,不利于其今后的深度学习,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面对发展关键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丰富且多样化的知识可以使其对不同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更是为其核心素养培养及综合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形式,当教师以照本宣读形式单纯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述时,则必然无法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及各个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实际价值,造成学生审美能力发展阻碍等负面影响。

1.3 教学理念传统,剥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在教育活动建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讲述教学内容,而学生临摹的形式展开[2]。美术作为艺术类学科,是学生审美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教师单纯以口头讲述形式对教材内容照本宣读,无法吸引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而临摹形式更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利于小学生想象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发展。如学生长期以模仿形式对他人画作进行临摹,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想象与内心想法进行实践,久而久之,便会使其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进行创新,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全面健康成长,更无法发挥美术教学活动所应有的育人价值。

2.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我国传统手工艺种类丰富,将其与小学美术课堂进行融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为小学生带来多样化的美术学习体验[3]。与此同时,小学美术是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以传统手工艺技术为依托,带领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感知和实践,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小学生提升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基于对多种工艺品以及结合不同手工艺技术操作过后所创造出的不同样式,使学生可以逐渐了解到传统工艺中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及其独特的魅力与灵魂。再者,审美能力需要学生通过不断见证美好的事物,并累积知识储备而达成,将我国传统手工艺技巧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更是推动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并增强其审美意识与能力的有效形式。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心思活跃的重要发展阶段,能够加以实践并充满趣味性与多样性的课堂,更有利于吸引其学习注意力。正因如此,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将我国传统手工艺技巧与课堂活动进行融合,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种类的多样性,推动其审美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共同发展,还能够体会到多种多样的操作技巧,增强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也可以基于小组合作或游戏等形式,推动学生的探究和实践。与此同时,鉴于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种类丰富,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分析与探究活动,切实促进小学生观察等能力的科学发展,并激发其美术学科的自主学习热情,在主观能动性的促进下,使美术教学活动更具有魅力。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传统手工艺技术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瑰宝,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推动学生挖掘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重要前提与依托。面对现如今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也逐渐成为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魅力可以有效贴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与理解能力,而教师通过将其与教学活动进行融合,或基于教学延伸等形式,将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渗透,可以让小学生直观且多样化地感受到我国文化的丰富性与独特价值。以此,让民族文化魅力可以为小学生带来一定视觉方面的冲击,让传统文化逐渐在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且有效地展现我国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底蕴。在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应用之下,增强小学生民族自豪感,有效落实对其爱国情怀的培养与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朝着具有良好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迈进。

3.传统手工艺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策略

作为能够有效推广并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发展的重要形式,如何切实有效地将传统手工艺技术融入小学美术课堂,逐渐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转变传统教学形式,归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多样化且充满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并在课堂中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以此有效增强小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发挥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重要育人作用,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4]。

3.1 巧用信息技术渗透,拓宽学生美术学习视野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且新鲜感和兴趣更是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想要将传统手工艺技术融入课堂,并基于这一传统文化的应用,达到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并增强其文化自信等重要作用,则需要建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形式。那么,面对现如今社会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教师便可以选择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将多样化且种类丰富的传统手工艺技术以信息技术手段直观且丰富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有效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借助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使学生感受手工艺技术的多样化和趣味性,还可以有效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让教学氛围更加灵活,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建构传统手工艺技术鉴赏课程,结合微课视频的制作以及网络中的丰富教育素材,使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发现传统手工艺技术的魅力。又或者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PPT 的制作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资源了解传统手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使其深刻感受相关内容与特点,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愿意主动将这些内容传承并弘扬下去。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苏教版《你会设计邮票吗》进行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便可以将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剪纸”“刺绣”“陶瓷”“木雕”等多种手工艺技术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艺术品图片。借助视频形式带领学生直观感受手工艺技术的制作过程,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工匠精神以及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基于视频形式有效贴合小学生学习需求,在动态化的画面以及背景音乐的多重融合之下,为小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与体验。以这一形式可以有效拓宽小学生美术学习视野,使其了解到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类型的丰富,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逐渐实现对其爱国情怀的培养。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裁剪与融合等手段,借助一系列图片处理软件,将这些传统手工艺技术所制作的艺术品与邮票整合起来。又或者,教师在带领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服饰等内容进行探究时,可以为其呈现利用不同传统手工艺技术所制作的艺术品内容,如以剪纸形式所呈现的不同民族服饰剪影、以木雕形式所呈现的立体人物形象、以刺绣形式制作的各类服饰等等。以此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有更加多样化的了解,发现各个技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有效达到拓宽学生美术学习视野,并逐渐推动其民族自豪感发展的重要教育目标。

3.2 建构问题探究课堂,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可以有效推动小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更是美术学科教育活动建构过程中的重要目标[5]。面对现如今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育需求,小学美术教师在推动传统手工艺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学会挖掘艺术作品背后所具有的内涵,以及不同传统手工艺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以这一形式能够有效落实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锻炼。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建构问题探究课堂,以问题推动学生的思考与分析,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并鉴赏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魅力,丰富小学美术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并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引导。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也需要重视当前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由简至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并延伸。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对“纹样”进行学习过程中,并可以将多种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融入,基于刺绣中所包含的纹样、陶瓷工艺品上所包含的纹样、多种多样的中国结形式等等,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纹样的来历,以及不同手工艺技术所呈现的纹样特色。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更喜欢以哪一种形式所呈现的纹样类型,推动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与鉴赏,并落实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引导。在这之后,由学生自主探究不同传统手工艺技术所制作出的纹样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促进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对艺术品的魅力和特色进行探究。如有些学生认为以刺绣这种手工艺技术所制作出的纹样更加立体、有些学生认为中国结所呈现出的纹样种类丰富等等。在问题的推动之下,有效归还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促进其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

3.3 搭建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推动其对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传承与弘扬的重要形式,更是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建构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开展,可以使美术教学氛围更加灵活且自由,还可以切实归还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贴合当前教育需求与目标。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在促进传统手工艺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时,则需要注重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体会到手工艺技术所具有的独特性与悠久历史,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我国千年传承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合作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观点并探究手工艺技术背后的故事,基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使美术学习氛围呈现出自由的状态。吸引小学生对手工艺技术与美术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加强,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喜爱之情[6]。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也需要适当创新教学方式,并能够巧用多种媒介材料,以更贴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实际思维水平与操作能力的教育形式,让小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传统手工艺技术及手工艺术作品的特点及其实际操作方式。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对剪纸进行探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游戏活动。由第一名学生根据教师所给提示或自己的想象剪出特定图案,以依次传递的形式将剪纸内容传递给下一名同学,而下一位同学则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剪纸。经过多次传递,由最后一名同学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剪纸作品,猜测出第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图案。以小组为单位的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热情,让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渗透与应用更具有灵活性与趣味性。切实保留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民族文化能够与美术课堂科学融合并焕发新生。又或者,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木雕这一传统手工艺技术进行探究时,可以适当转换材料,以更有利于学生操作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探究,使教学重点能够放在带领学生感受这一技艺的特点上。如教师可以将木头转换为锡纸材料,更有利于学生操作,也更有利于作品的塑形。在这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探究想要呈现的“木雕”作品画面,再各自分工,利用锡纸、铁丝等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可以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对手工艺技术的探究与实践欲望,提高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以此让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与美术课堂进行有效性融合,落实对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培养的基础上,丰富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手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新鲜感。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艺术创作形式。小学作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将审美能力,爱国情怀等素养的培养科学融入教学活动,有效借助我国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渗透与应用,为小学生带来多样化学习体验,并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与价值,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手工艺形式美术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创意美术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