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传统技艺传承,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创新

2023-10-17 09:00张向楠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传统

张向楠

(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中心小学 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前言

我国传统工艺种类很多,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结合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拓展性讲解,让学生的思维更连贯,同时对于艺术的观察,欣赏和品鉴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出发,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传统工艺文化的差异性为学生进行讲解,利用信息化科技打造高质量,多元化教学课堂,让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够进一步地激发,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对传统技艺文化进行充分的讲解和输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传统技艺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丰富教学内容

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很多艺术家都会从传统工艺角度去提取艺术元素进行创作。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既要站在教学现状来优化整体教学路径,又要运用长远的教学目光为学生制定指导规划,让更多的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突破传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限制,从思想文化角度出发,深入探究美术知识所蕴含的魅力和能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将传统记忆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构建创新知识体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路和学习路径去探究美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2 促进思维延展

在讲解不同的美术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落实新思想,新要求,完善新目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打造更加多样化,创新化的美术课堂。应用传统记忆在美术教学当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会不断地优化,为学生呈现一堂趣味分成的美术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在讲解传统记忆的过程中,师生能够有效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艺术思维的延展,通过教材内容不断向外拓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材中的美术专业知识,同时还能通过传统记忆提升实践动手的自信,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3 弘扬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技艺的种类很多,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当中,先从比较著名的传统记忆当中提取有效元素,在美术课堂上进行应用,让学生能够从趣味化的氛围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其次,在讲解美术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上课特点,积极做到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利用传统技艺,通过手工制作、绘画、裁剪、编织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也能让小学生从小接触更多民间美术知识,促进艺术素养和艺术感知力提升。

1.4 助力艺术人才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新的教学时期,教师要注重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运用。在核心素养基本理念下,教师要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艺术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利用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应用传统工艺能够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对于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能够加强重视。与此同时,将传统工艺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进行应用,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工艺知识学习,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对于美术的种类,形式的学习动力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充分探索我国传统工艺的种类,并在美术课堂上循序渐进地融入,助力学生艺术思维启发,同时也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艺术方面的人才。

2.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片面

小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时期,学校既要注重传统基础教育学科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要逐渐提高音乐、美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随着教学思想的逐步开放,教学美术在教学当中的地位也逐渐显现。教师在讲解美术内容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要先从学生的思想意识角度出发,将美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向学生传递,并利用多媒体或生活化当中的情景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积极性和乐趣,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美术教学工作的改革发展,所制定的课时数量较少,教师所讲解的美术内容比较片面。虽然教材当中美术知识的涉及面较广,但是教师并没有深度讲解,只是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简要的陈述,更多的时间是引导学生画一些比较单一的图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不利于美术知识积累和潜能挖掘。

2.2 资源利用不足

小学美术知识的讲解需要专业的教师去传授,但是有一些农村地区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对美术的认知比较缺乏,所以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并没有充分展现出美术的魅力。另外有部分教师在讲解美术内容时,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讲解,由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缺乏认知和了解,单纯依靠教材,并没有完全认识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导致学习动力逐渐下降。教师在讲解美术内容时,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同时还要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够更好地探索出美术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优化。比如信息化、生活化等方面的资源,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不足,传统民间工艺在美术课堂上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只停留在绘画和艺术设计方面,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缺乏重视和认知。

2.3 缺少创新引导

在教学改革阶段,教育部门要求教学工作要不断的创新优化,为学生制定更为高效、科学、多元的学习环境。然而,一些美术教师更注重的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需求是否满足,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艺术追求是否得到引导,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在一些学校当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启发和培养,导致整个美术课时所讲解的知识片面,教学路径单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美术课堂,这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不断地浪费大量教育资源,不利于教学工作改革创新。

2.4 学生态度消极

传统教学工作发展至今,既需要改革优化,同时也需要融入学生的学习观点。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要逐渐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成长特点,在讲解不同美术内容时,要不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传统守旧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真正在美术课堂上变得活跃,才能提高教学成效。然而,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的思想没有突破应试教育的限制,导致所制定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观察力逐渐变得薄弱,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教师所制定的教学流程比较多元化,但由于思维模式比较传统,已经习惯了传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学习模式,导致在自主化课堂上学习心态和学习思想比较消极,自身的惰性和依赖性过于严重。这样并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教学环境的有效优化。

3.传统技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自身具有独特的文化,在千百年来,随着岁月的变迁,一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对当代教育、文明、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身为美术教师,要想让美术知识完全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当中,提升学习主动性和重视程度,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传统工艺文化对学生进行指导,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意识到美术知识学习不仅仅是掌握教材知识,同时也能够为以后艺术探究开辟崭新的道路,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1 趣味引导营造积极氛围

对于小学生来讲,创新化,趣味化,互动化教学模式会更好地提升学习主动性。在传统教学阶段,教师缺乏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和重视,导致整个课堂的构建氛围比较低沉。在改革时期,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现状,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存在于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凸显美术知识学习的价值,应用传统记忆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进行讲解。教师首先要对我国工艺美术种类有更多的认知,循序渐进地融入到美术课堂,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美术知识的新鲜感和创新性,才能更好地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将整个课堂氛围营造得更积极活跃[1]。从教师角度来讲,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结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艺术水平,为学生打造更为广泛性、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吸收美术知识。

比如,在讲解教材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说出自己比较了解的民间艺术种类。教师可以简单提醒,比如扎染、剪纸,学生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进一步思考。在整个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传统寂静的学习环境,这样既满足小学生的成长天性,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堂的活跃氛围,激发想象力。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再进一步地为学生拓展讲解雕刻、木工、编织、逃逸、瓷器等等关于传统美术记忆的相关内容。通过种类繁多的美术知识传递,学生会逐渐调整上课状态,对教师所讲解的创新文化内容会更感兴趣。这样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讲解,学生的状态会更好,整个课堂的教学成效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3.2 师生互动展现传统技艺

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教师要响应新号召,落实新思想,完善新目标。由于很多小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课堂上会表现出态度消极等情况,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一切行为表现给予理解,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分析美术课当中教学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教学流程是否枯燥单一。只有给予学生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促进教学工作进一步创新改革[2]。师生互动是讲解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应用传统技艺,教师要通过文化的输出以及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调动来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工作。新的教学时期,教师要改变传统硬性教育的方式,分析学生行为表现背后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造成不同行为的真正原因。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要想被学生全面接受,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分感知多姿多彩的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工艺艺术被学生全面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从衣食住行等角度为学生渗透传统美术工艺。比如在穿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传统染色记忆扎染以及目前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扎染技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能够了解扎染文化。在饮食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瓷器为学生讲解传统工艺,比如盛饭菜的锅碗瓢盆,可以从景德镇瓷器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解我国瓷器发源地的相关故事,让学生能够逐渐被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所吸引,这样才能对传统记忆有更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当中融入生活化气息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够开放学生的思想,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3.3 信息情景丰富教学元素

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要讲解美术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更多可以利用的教学素材。美术知识的讲解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有效宣讲,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应用信息化情境,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影像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公益的丰富性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每一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业都需要有效拓展,这样学生的思想会更成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变[3]。美术是帮助学生提升艺术情操,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内容。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既要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同时又要为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度讲解,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深化文化理解,让学生能不再沉浸在单一的绘画当中,能够通过时间创作来凸显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比如,讲解《动物朋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公益种类下的生肖动物,比如剪纸,陶瓷,布艺,编织,绘画,结合不同年代和不同创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沉浸在美术的多姿多彩世界里,丰富教学元素,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想象力和创作力。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上课表现,可以进一步地深化讲解不同传统工艺种类。比如剪纸,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事先准备好相关的素材和剪纸工具,边讲解不同的动物特点,边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先从简单的入手,然后当学生掌握了减脂技巧之后,再让学生尝试难度更高的画像减脂。通过趣味化引导和信息情境的构建,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得到有效拓展,逐渐摆脱传统被动听讲的状态。

3.4 资源探索深化艺术品鉴

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虽然对美术知识充满好奇心,但由于缺乏认知,在课堂上并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一味地学习美术知识,还要通过艺术品鉴,艺术观察,让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通过实践去积累经验,在以后自主创作中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想和创造思维。民间工艺的应用,教师还要从实践角度出发。由于很多学生自身缺少生活经验,对于传统手工技艺没有更多的接触,在美术学习当中只是通过绘画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模式难免过于单一[4]。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探寻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从生活元素中提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探索不同传统工艺流传至今的特色,循序帮助学生开发艺术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站在自己感兴趣的视角去分析美术知识,这样才能深化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感兴趣的工艺种类。

比如,一些学生对编织感兴趣,另外一些学生对雕刻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对刺绣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探索不同的资源,在课堂上进行分层讲解,利用不同的艺术品鼓励学生观察,并为学生传递专业的品鉴技巧和专业术语,让学生能够边学边用,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师生的充分互动。在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美术知识的讲解,教师要不断融入课外元素,通过传统技艺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美术知识,结合我国杰出的具有独特优势的传统工艺,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结合美术历史和传统文化,为学生丰富知识范围,深化艺术赏析和理解,通过种类繁多的传统记忆应用,让学生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得到有效强化,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和自主创作来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思想,促进艺术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美术传统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