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于心,践于行——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2023-10-17 09:00李莲芳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主任

李莲芳

(积石山县双语小学 甘肃 积石山 731700)

引言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将德育教育贯彻到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实现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时机,抓好德育渗透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德育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向

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情感的依赖性较高,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所担负的德育工作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课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目前的社会背景的全面考虑,在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1.1 理想价值教育

小学是学生理想信念养成的关键期,恰当的理想引导就显得特别必要。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的第一项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应该把理想教育放在第一位,用理想教育来激励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我,让他们健康地成长。同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贯穿于德育教育的全过程,把它当作中心和重点,确保德育教育的良性发展。

1.2 生态文明教育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同样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该项教育工作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观念。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当中,用体验式和情感式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悦。

1.3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紧密的交流,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对心理疾病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引导,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的几率。

1.4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的文明和智慧,是确立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应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和功能,并将其充分利用好,使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持久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实现小学的教育目标

现阶段,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其中,就小学的德育教育来说,必须要强化思想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地熏陶。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从学生平时的一些小事开始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素养,将日常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2.2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心理

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既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又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当前,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校园暴力,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开展道德教育工作,以帮助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养成。

2.3 有助于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拥有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而网络文化更是渗透进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信息的普及,能够让学生更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很容易让学生变得沉溺于这些内容之中。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这些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导致他们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动地对学生灌输德育思想,这样才能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3.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3.1 不重视德育工作

近年来,我国特别关注义务教育。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仍然有少部分学校没有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其不够重视,也导致了某些德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当前,还有不少小学因为升学压力,而挤占德育教育的教学课时,这就造成学生接触德育教育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许多学校或班主任和家长依然对学生的分数太过看重,忽视对德育教育的渗透,导致德育教育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出现了不平衡。尽管国家多次强调德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学校和班主任在抓好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学校和班主任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另外,当前许多家长对于道德育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以为德育只是由学校或班主任来完成,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些家长会过于纵容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家里最重要的,不管自己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应该尽力去满足。长期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无法产生同情心,更有可能会造成对他人的不尊重。还有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而不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状况。长期下去,学生很可能会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缺乏责任心、没有道德感等,这对青少年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

3.2 缺乏多元化的德育工作形式

利用多种工作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提升这项工作的实施效果。当前,在很多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仍然较为传统,主要是班主任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这样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调查,学生对班主任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并不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是适合于当前教育现状的教学模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和班主任德育工作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尽管在效率上较为显著,但是与培养学生从内心理解德育、接受德育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探究和获取德育知识。另外,当开展德育教育时,班主任不但要注意课堂中的教育,还要注意隐性的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的平时工作中,处处都有隐性德育教育,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德育知识。因为隐性德育具有普遍性和潜在性,所以当学生接受时,他们就能够把这些德育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并没有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也没有与其他学科老师进行交流。因此,班主任要抛弃过去单一保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样的教育方法,并对学生进行健康和正确的心理素质培养[1]。

4.双减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

在“双减”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得以树立。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也要以其为准则,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德育工作:

4.1 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教育阶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使小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意识到自身教学工作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应该努力适应“双减”政策下的具体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育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模式。由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程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构建良好班级文化

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常常会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所左右,过分注重成绩,这既与当前素质教育和“双减”要求相抵触,也会在某种意义上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进而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双减”的大环境下,班主任要想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德育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和道德素养,同时,也能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德育气氛与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文明月”“卫生周”等多种班级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让同学们主动参与班上的大扫除活动,或者是保持班级环境的整洁。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德育渗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和班级文化。

4.3 健全德育网络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道德教育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网络。从而使德育工作在进行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从而取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各方的力量,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2]。

例如,班主任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大对德育的渗透力度。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组织学校、各科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建立德育工作小组,在进行日常的德育教育时,应当各司其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德育资源,使家校社形成教育合力,真正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也要对德育教育进行引导,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4.4 丰富教育形式

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效,仅采用一种方式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开拓多种教学途径。从而保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随处可见,更好地发挥其熏陶的效果,给学生一些启示[3]。

例如,在传统的德育工作开展中,仅仅依靠思品课,其实施途径较为单一,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基于这一点,班主任应当积极开拓多种途径与通道。在开设好思品课程的同时,还应当发挥各科教师和少先队等有关组织的作用,将德育教育积极地渗透到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例如升旗仪式、环卫工人的一日体验、敬老院的帮扶计划等,都可以达到对德育教育元素的巧妙渗透,培养学生的思想习惯,促进正确三观的建立,让学生认识世界和社会,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4.5 重视家校合作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与家庭构成了最基本的生活环境,而社会在其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学校教育工作中,要使德育教育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班主任也要将学校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合作,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地合作与沟通,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执行效率,最终实现所期望的最优的教育目的[4]。

例如,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多种活动,加强与学生父母的联系,在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大影响。从而使学生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更多的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技能,并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榜样引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品质习惯的养成做出正确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和QQ,获得学生父母的支持,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提供保障,使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家庭教育之中。

4.6 联系生活实践

在德育教育的实际实施中,离不开生活实践,唯有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才能使德育教育更有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在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同时,也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的成效。比如,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组织并实施多种教育活动,如在建党100 周年纪念日时,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接近现实生活,将校园周围的一些庆祝党成立百年的活动、景象拍摄成照片,制作成PPT,然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在这种活动的方式下,可以提升学生的多个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也可以在无形中进一步激发出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立足现在,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将来的发展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使他们树立伟大的理想和信仰,在学习中战胜困难。

4.7 注重学科整合

此外,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重视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从而,可以更深层次地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5]。

例如,首先,可以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德育渗透,这在德育教育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班主任就应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的老师相配合,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加深感情,领悟到更多的道理。其次,班主任可以协助各科老师把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几门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共同去细心发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做一个细心的人,让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最后,班主任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启迪心灵,使其达到心灵美、外表美,二者协调,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4.8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要使学生获得有关德育教育的知识,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在班主任的作用下,可以调动学生对班级管理体制构建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并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班主任应该注意到学生的网络环境。当前各类网络信息普及,小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多媒体设备,接触到很多网络上的信息,但其中也有很多对他们不利的信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正确分辨对错。因此,班主任要对网络上的积极信息展开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筛选出网络上的不良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6]。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为了使育人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把德育工作融入班级日常工作中。在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牵扯的主体众多,因此,班主任应该更好地扮演好他们之间的桥梁角色,把家庭、学校、各科教师等各个方面的主体,都有机地融合到了德育教育中,进而使德育教育得到全面渗透,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