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方向与实效策略研究

2023-10-17 09:00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双减案例法治

王 海

(定西市渭源县会川中学 甘肃 定西 748201)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素养和法治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可以看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潜力。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避免过多繁琐的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真实、生动和有趣。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模拟法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道德与法治经验,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注重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考能力,激发其探索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1.“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强调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以科学方法指导教学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的科学性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理论研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应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理清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以保证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运用科学方法。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化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再次,强调实践教学。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感知和体验社会道德和法治的意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最后,持续反思和改进。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通过教学反思和评估来获取教学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1.2 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是指在“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首先,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所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故事、新闻等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次,强调实践与体验。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实践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并能够提出自身的见解和观点。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后, 融入现实社会情境。教学内容应当与社会现实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1.3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具有积极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能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自身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思考。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责任感和创造力。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现自身的创造力,提供一些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最后,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从教学设计、组织和评价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2.“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方向

2.1 注重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兴趣和学习风格,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和指导,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参与。在道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对课程内容进行差异化的拓展和深化。对于理解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拓宽其的知识广度。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更简单的案例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让学生能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少年有梦》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活跃度、接受能力进行差异性的教学,针对性格内向且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教学案例、经典人物事迹赏析等,加深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并正确认知梦想的特点和作用,并让学生学会制定正确的人生梦想。而对于接受能力强且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进行知识拓展或进行深化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案例、亲身经历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教师与学生分享自身树立梦想的经过,对未来的规划及日后努力的方向等。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努力,需要立志、坚实及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及人生观、为日后的发展夯实道法基础。

2.2 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的提升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和朋友在一起》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通过朋友之情的视频片段,引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 名学生组成。然后,教师提出与友谊、互助与分享相关的道德问题,并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如,“在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或者需要互相帮助的情况?请描述一次自身如何通过友情和互助解决困难的经历。”学生开始积极地讨论,并分享彼此的经历。学生通过讲解自身经历的具体情境或例子,如帮助朋友解决学习问题、鼓励朋友勇敢面对困难、分享自身的资源等。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友谊的重要性以及互助与分享的道德价值。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友情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当自身面临困难的时候,为什么互相帮助是非常重要的?”等。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友谊和道德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除了讨论,教师还可以要求每个小组进行意见和结论整理,并准备一个小组演讲。在小组演讲环节,每个小组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观点,并与其他小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分享自身的观点,加深学生对随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2.3 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思维发展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思维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决策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案例和真实的社会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法不可违》一课时,教师利用“侵犯私人财产”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样的行为背后的道德和法律问题。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联系,通过讨论案例,学生开始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道德和合法,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教师在引导讨论时,可以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侵犯他人的私人财产是违法行为吗?”,“这样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保护自身的私人财产?”。学生通过深入讨论和分析,逐渐认识到侵犯私人财产的行为不仅涉及到个人道德准则,也触犯了法律,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秩序。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如加强侵权意识,尊重他人的财产权,以及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对道德和法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深刻的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作用,需约束自身的行为,及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要尊法、懂法、守法。

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的实效策略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了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集体生活成就我》一课时,教师利用班级集体活动的展示案例引入话题,如,在班级春季运动会中,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会场布置的任务,但在分配任务时可能存在某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认为自身的任务过于简单,或者一些学生没有尽到自身的责任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情境,运用所学的集体生活成就我的知识,尝试解决当时遇到的问题。如学生可以扮演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执行者、观察者等不同角色,通过模拟的方式来体验并理解在集体生活中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及需承担的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生活中需体现自身的价值责任感和担当。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经验,共同总结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原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诸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如何平衡?”、“如何确保公平竞争和互助合作?”等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身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在集体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及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所以,在集体生活中要学会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彼此,学会友好相处。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从理论上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更能在实践中加深认知和理解的能力。学生会意识到道德和法律在集体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道法学习及综合能力。

3.2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策略之一是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以人教版八年级《服务社会》为例,教师利用真实的社会公益活动视频,让学生看到志愿者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引发学生对社会服务和公益行动的热情。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是对社会有意义的服务?”,“你是否参与过社区服务活动,有何感受和收获?”。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其分享自身的观点和经验。为了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汇总自身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体验,包括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并引导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可以提出补充性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发掘更多的观点。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校内部促进社区服务的意识和行动,或者如何通过社会媒体等新型媒介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这一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其他小组的讨论中学习和汲取灵感。通过以上的互动教学策略,学生得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建立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学生可以在开放的讨论环境中分享自身的观点、经验和思考,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3.3 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道法课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应积极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化的教学,将枯燥、抽象的道法教学知识,以具象、趣味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道法视野,丰富教学资源,创造更丰富、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公民基本义务》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图片、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件、网页链接等方式,提供更多相关的案例和解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除了信息技术的呈现,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在线资源来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建立一个在线讨论群组,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观点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发布一些相关问题,如,“什么是义务?、什么是基本义务?、什么是公民基本义务?”等。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辩论。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扩大讨论的范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寻找社会热点案例,如,名胜古籍乱涂乱画、网络造谣、偷税漏税等真实案例,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作为公民要尊重公德、爱护公共财产、遵纪守法,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辅导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循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原则,防范网络风险。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道法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道法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及法律观念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积极的落实政策,并结合现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习惯,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并制定明确的优化方向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生动的道法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道法意识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案例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