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法治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教学融合的研究

2023-10-17 09:00贾恩彦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政治课法治思政

贾恩彦

(平凉市灵台县第一中学 甘肃 平凉 744400)

引言

法治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思想政治课则是普通高中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时代,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高中学生的法治教育需要与思政课教学相互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1.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

1.1 法治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过程。它旨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的公民。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律行为习惯;其次,法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法治社会中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和正确行动;此外,法治教育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通过传递法治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1.2 思想政治课的定义和目标

思想政治课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的一门专门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公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3)增强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思想政治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使他们了解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提高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思想政治课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沟通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5)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2.普通高中学生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

2.1 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融合

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法治教育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并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契合点。例如,将法治教育的目标与思政课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

以《和平与发展》为例,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和原则,认识到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并培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行为。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则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法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以及尊重法律、依法行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然后,教师将法治教育的目标与思政课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的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和平与发展所需的法治基础,并提高认识和重视,思考如何运用法治原则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结合法治教育和思政课的内容,制定融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同时获得法律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思政课中引入法律案例、相关法律条文等,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这一课程中,法治教育内容包含引导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包括人权的普遍性、不可侵犯性和相互关联性。分析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宪法、人权法等,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障和限制。在思政课程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人身权利与个人自由、人的尊严、社会公正等思想政治理论的关联,思考人身权利的合理界限和平衡,让他们认识到人身权利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融合法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在《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法律案例、相关法律条文等教材,引导学生探讨人身权利的保障与限制问题,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身权利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联系和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获得法律知识的同时,了解并关注人身权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促进法治教育和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在线资源和互动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先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选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并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文化对法治的影响和传承。如管仲的改革,他提倡以法治代替人治,强调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提出了“三纪六律”,其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精神。它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普遍适用性和权威性,以及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对法律的重视和法治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法治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此案例,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要素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关系。或者设计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模拟古代社会中的法律案例和法治实践,了解传统文化对法治的影响和塑造。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如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访问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站、数字化文化资源,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法规和法治思想,丰富学习内容和视野。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其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文化资源,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文献、法律文书和历史文化资料,还有中国法律信息网,该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站浏览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法规和法治思想方面的内容,了解古代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

学生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社交媒体,学生通过其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促进法治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加深对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

2.4 师资培训与教学支持

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是实现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关键步骤。教师在融合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融合法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首先,学校要开展系统的师资培训计划,包括专题讲座、培训课程和研讨会等形式。这些培训活动可以邀请专业法律人士、教育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讲授和指导,更新教师的法律知识和教学理念;其次,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如教材、教案、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融合教学活动。这些资源应该充分考虑到法治教育和思政课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治观念;此外,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研讨会、教学研讨班等形式相互交流和探讨教学经验,共同解决融合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这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最后,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融合教学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学校可以了解教师在融合教学中的表现和进展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思想政治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对于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学生法治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政治课法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