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023-10-17 06:40马怀德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学教育

摘 要: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力量,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法学教育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是新时代高等院校的神圣使命与政治担当。要增强政治自觉,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抓住核心要义,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注重内外协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头脑”;夯实保障体系,确保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实效。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学教育;法学教育强国;法治人才培养;法学教育体系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高等院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力量,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陣地,教育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意见》,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对于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阵地,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人才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增强政治自觉,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

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需要科学的法治理论指引。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法治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等院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第一阵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阐释的重要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有机融入法学教育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是新时代高等院校的神圣使命与政治担当,也是法学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高等院校要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站在“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人才保障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

要按照《意见》的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阵地,教育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根本指导思想。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深入研究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不断将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转化为法学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不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真正做到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抓住核心要义,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教材,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法学教材体系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意见》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通过抓好核心教材、编好主干教材、开发新形态教材等,构建中国特色法学教材体系。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教材,巩固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法学教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时组织更新修订,拓展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的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要开发新形态教材,编写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反映中国法治经验、法治贡献和鲜活实践,多层次全方位的新时代中国法学系列教材。及时修订既有法学教材,全面反映中国法治最新实践成果,面向时代需求编写习近平法治思想配套教材,构建教辅数据库。

首先,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法学类教材。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新概念、新判断、新范畴、新理论,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有机融入法学教材。在中国特色法学教材体系建设中,要全面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系统设计、全面规划、有机融入,全面准确完整反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次,要将中国生动法治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教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教材编写既要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要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以及革命传统、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进教材,推进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就经验转化为优质教材资源,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成果,推动法学教育、法学理论研究及法学学科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中国法学教材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要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的教材管理体制,严把教材编写、选用、监管等各环节。积极推动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组织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充实编写队伍,坚持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深入推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充分总结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成果,编写和出版立体化的习近平法治思想配套教材,构建教辅数据库,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法学教材体系。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使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的法学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可读易懂。

三、坚持多措并举,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课堂就是阵地。课堂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直接途径,对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塑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包含的深厚政理、法理、哲理、事理注入课堂,加强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的有机融入。打好课堂教学“阵地战”,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共同筑牢法学课堂的意识形态阵地。

首先,要根据习近平法治思想打造思政課程体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布局,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新课,规划增设思政必修课和思政选修课,构建模式完备、运行成熟、成效显著的“思政必修课+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思政选修课”课程体系。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方法论课、案例课、研讨课和专题读书会,建立健全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开设原著或原文的经典选读课程,加大教辅建设和精品示范课建设力度。

其次,要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课程思政体系。《意见》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法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推进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等人才培养各环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深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坚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引领,推动思政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相融合,增强法学学生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念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着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结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专业思政特色优势。尤其要注重示范引领,选树先进典型,建立相应的教学改革和考核评优激励机制,提炼优秀课程思政推广经验,形成专业课程门门讲思政、专业教材本本讲思政、专业教师人人讲思政的高校思政氛围。

最后,要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高校教师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系列规定和课堂教学规范,在课堂讲授中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注重内外协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头脑”

“进头脑”就是要瞄准育人实效,真正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耳入脑入心。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理论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各领域各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建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格局。

一方面,要构建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针对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脱节的现状,《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法学院校、科研院所与法治工作部门人员双向交流,加大法学教师、研究人员和高等学校法务部门工作人员到法治工作部门挂职力度,在符合党政领导干部兼职等有关政策规定基础上,探索建立法治工作部门优秀实务专家到高等学校任教以及到智库开展研究制度,实施人员互聘计划。”要处理好法学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比如进行普法宣传、公益法律服务等,深度融合社会大课堂与课程思政小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法治实践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同时要把优质社会资源引入校园,邀请法治工作部门专家现身说法,讲解如何在具体工作中运用和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教学形式,通过专业实践课、研讨课、案例课、现场课教学活动,增加课程互动性、启发性,不断创新探索,积累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进头脑”这一根本目的,引导学生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建立与法治工作部门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材课件编写、人员交流互聘、学生实习实践等领域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将中国法治实践的最新经验、生动案例、最新成果引入课堂、写进教材,不断提高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成效。

另一方面,要提升校内课外活动的思想引领实效。通过不断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种类,形成长效化校园品牌活动,比如领导干部进高校、英模报告会、国企公开课、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推动党员先锋、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榜样人物进入校园,参与育人环节。围绕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注重实践教学的形式创新,强调实践教学的育人质量,通过拓展法学实践教学,注重知行合一,强调以知促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耳入脑入心。不断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种类,持续引入社会思政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活动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政治引领,增强学习教育实效,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真正做到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头脑”[2]。

五、夯实保障体系,确保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实效

为有效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实际成效,要夯实“三进”工作的保障体系,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抓好导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除了教学效果评价之外,探索建立包括思想引導评价内容的指标体系,以评价任课教师是否给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学成才。在同行评教中,鼓励其他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互相评教,在专业知识教学之外,注重思想价值输出和引导。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教师备课活动提出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教育和指导。

二是要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根据法律规范和国家有关规定,引导教师严格遵守课堂教学规范,做到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通过师德师风培训,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健全校领导、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校级督导组定期听课、抽查听课制度,对课堂教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禁课堂教学中传播错误的法律思想和观点,对于教师违反课堂教学规范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三是要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先锋线,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教师队伍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建立健全教师全过程培训管理体系,通过集中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过程中,体现教师风格,彰显课程魅力,强化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各基层教学组织要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计划、考试管理等环节统一把关规范,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培育优秀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四是要抓好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实施者,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强化导师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导师聘任、表彰、培训等一系列制度探索和改革,构建导师指导与课堂教学协同发力的育人机制。着力强化导师岗位培训工作,建立学校、二级学院、二级学科全覆盖的三级培训体系,定期举办导师培训班,形成新聘导师岗前培训、在岗导师定期培训、日常学习交流相结合的培训制度。

六、结 语

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工作,实现持续长效有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理念是先导,教材是抓手,课堂是阵地,实践是桥梁,保障是关键。要基于我国国情和法学教育实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形成一套有机多元的教育方式,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真正实现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阵地,为新时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2]马怀德.坚持理论创新,扎实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和“三进”工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21-11-23(2).

猜你喜欢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学教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特征与时代价值研究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创新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
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试论法律职业精英化与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关系
《人民调解技巧》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