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早期中国文化西传的范式及书业“走出去”的借鉴

2023-10-18 13:27邓纯旭邓丽萍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马礼逊字典走出去

邓纯旭 邓丽萍

【摘要】19世纪早期在中国本土出版的《华英字典》是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的发轫之作,成为后来多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编纂的典范。该字典开创了把汉字、汉语及中国文化融于一体的编纂理念,既有学习属性又有文化传播属性,是“中国礼仪之争”之后“中学西传”的开篇,奠定了近代时期英美汉学研究的基础。本文探讨其编纂理念、内容构架及向西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和视角,以期为当今书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19世纪早期马礼逊《华英字典》中学西传“走出去”

19世纪初来华的英国伦敦会宣教士马礼逊编纂的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华英字典》,内容厚重、规模宏大,不但是汉语言学习的工具,更是中西文化传播的载体,引领汉英学习词典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其后来华的麦都思、卫三畏、卢公明等传教士参照《华英字典》,撰著多部各具特色的中英文双语词典。1868年中国学者邝其照参照马礼逊等人作品编纂出版《字典集成》,在香港的中华印务总局刊行。1898年,商务印书馆请颜惠庆将邝其照的字典进行增订,以《商务书馆華英字典》为名出版,自此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出版业逐渐成为中英跨文化辞书的编纂主力,担负起浚疏民智、增进文明的时代重任。作为第一部中英文双语辞书,马礼逊的《华英字典》把中国文字及文化带到了西方,开创了以辞书传递异质文化信息的模式,不但是近代史上“中学西传”、“西学东渐”学术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是出版史上双语辞书研究、外向型图书编纂出版研究的经典案例。

一、《华英字典》的问世

马礼逊的《华英字典》问世之前,1813年法国人小德金在巴黎出版的《汉拉词典》是首部汉外双语词典。彼时,世界范围内尚无一部中英跨文化词典,古老的中国尚未有一部本土编撰出版的中外双语字典。礼仪之争后的清廷仍实行禁教原则,直到19世纪初尚未弛禁。为开辟中国教区,基督教新教徒假扮商人跟随商船和军舰辗转东来。1807年伦敦会派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来华,指示其到中国第一要务是把《圣经》译成中文,同时编撰一部双语字典为后续传教提供语言上的保障。由于清廷严禁传播洋教,不许外国人进入内地,甚至不许居留广州,马礼逊在美国领事卡灵顿的帮助下,才得以在广州留居,1809年进入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办事处做译员。一到中国他便穷尽办法苦学中文,进步很快,“短短两年内,我竟然能够写中文,也能用官话和当地方言与中国官员交谈”。在“有助于在亿万中国人中广传神圣的真理”、“无上光荣”的宗教“理想”作用下,早于1808年开始,对汉语尚不熟稔的马礼逊埋头著述,开始编撰字典。

他以《康熙字典》《字汇》《正字通》《艺文备览》《汉拉词典》等辞书为参考,又从他本人购置的1200多册中国图书中爬梳,十几年间不断增进修补,终于成就卷帙浩繁的世界上首部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华英字典》。该字典共3部6卷,自1815年2月至1823年8年间陆续出齐。

第一部命名为《字典》(3卷),是汉英字典,按部首排列汉字,部首内以笔画为序。内容最详,篇幅也最大,所收47035个汉字,基本上源自《康熙字典》;214个部首源自《艺文备览》。整部是以字为主,字目下配有例证释义,开始出现以字代词的模式。释义例证占主要篇幅,第1卷释义尤详,但释义一小部分内容撷取于《康熙字典》,保留了文言词语和书面用语,大量内容却创造性地引自宋元明的白话小说、戏曲和时人使用的词语、短语及俚俗语等,展现了中国文化鲜活生动的内容,同时以实用性和大众普及性的编撰理念开创了汉版图书的新局面。

第二部命名为《五车韵府》(2卷),同样是汉英字典,收入常用汉字12674个,采用的是西方语言词典编排方式,即对汉字以英语标音并按英文字目顺序排列,这种范式彻底突破了传统汉语字典按部首编排法。该部分以收录常用字为主,在例证部分增添了白话口语、新词等内容,其编撰参考了多部明清字韵书,主要有《康熙字典》《字汇》《正字通》《同文千字文》《分韵撮要》等。《五车韵府》的检字表、辨似表及其中字形均与《康熙字典》相同。对汉字的释义则以《康熙字典》为重要的基础材料,也参照《字汇》《正字通》等字书内容,对这些辞书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提炼,进而形成简略实用的字的释义。马氏把广东方言、《汉拉词典》的拉丁注音和他本人发明的英语注音法编排了对照表,创立出独具特色的音序检字法。该部字典大部分字目配上相关词语,“以字代词”贯穿始终,实为真正意义的词典。《五车韵府》深受西方汉学界瞩目,被誉为《华英字典》中最完美、最实用的一部。除了富含“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文化元素,《五车韵府》所创立的形式为后人编纂汉英词典所效仿,沿用至今。

第三部未命中文名字,英文名字为An 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学界称之为《英汉字典》。《英汉字典》是按英文字母排序的,较前两部篇幅短小,只有1卷,约1万个英文单词。字典先列英文,再给出对应的中文释义并标注读音。卷首以“英吉利国字语小引”对英语字母进行解说,字典后面列出中国度量衡、历法、土地丈量法和里程计算法,兼顾了中英文不同语言背景学习者的需要,竭尽所能地为学习者提供中英文化的细节。《英汉字典》奠定了“英中字典”的范式,为其后英汉字典编撰提供了参考。

《华英字典》总计4000多页,40000多词条,全部中英文对照。为准确反映汉语言的状貌、方便读者学习,著者不断增补修订,在字典第三部分的序中感言:“自从作者为本字典搜集词汇,已经过去十三年岁月。在此期间,不断对其增补,但是中文与英文相对应的字全部搜集起来,这样的著作对一个人来说太广泛了。即使穷尽一生,要使它完美也是不可能的。”成书过程可谓备极繁赜。

该书出版后即引起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乔治·斯当东认为《华英字典》使马礼逊在语言学界获得极高的声望,法国汉学家雷慕沙更是给予高度赞誉:“马礼逊博士的《华英字典》与其他字典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1823年字典全部出齐,11年后马礼逊在广州病逝,而《华英字典》则流传于世,成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早期的代表作,推动了中国文化向西方世界的传播。

二、《华英字典》与中国文化西传

《华英词典》的问世打破了中英语言间的壁垒,一方面尽显服务于基督教思想传播和配合贸易掠夺的属性,而另一方面却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成为中西方文化沟通与融合的桥梁,尤其是带动了以图书出版为途径的中西方对话的展开,切实推动了中国语言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马礼逊来华前,无论外交、商贸还是宗教,英方皆缺少懂得中文的翻译人员,掌握汉字及中国文化知识进而了解中国是这一时期在华西人的迫切需求。而伦敦会“编纂一部中文字典,要超过以前任何这类字典”的指示,更是对于编纂中英双语工具书提出的具体要求。马礼逊在1809年12月4日写给伦敦会的报告中表达编撰字典的目的:“我希望这部字典能给以后来华的传教士提供极为重要的帮助。”本着服务于在华西人学习汉语的需要,《华英字典》在内容的设置上极力凸显中国文化属性,以巨大的收词量、独特的检索方式、丰富的释义对汉语言文化信息进行汇集、讲解,对我国古代典章制度、哲学、宗教、文学、风俗民情等多所涉及,最大可能去帮助西方学习者了解中国社会及文化。这种动機却是种豆得瓜,字典最主要的价值是促成了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奠定了第一代汉语学习字典传播文化的代际模式。

(一)以汉字的字源和构字信息传递中国文化

汉字是语素文字,具有形音义一体的特点,汉字与汉文化紧密相依,马礼逊深知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因此在《华英字典》中大规模收字,且开创了字为核心且“以字代词”的结构设计。整部字典有词条4万多,含有丰富的文化内容。马礼逊高度重视汉字的字源信息和构字信息,采用《说文解字》对构字法的剖析体例,参照《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对汉字产生之初的形态和意义予以说明,为了体现汉字结构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马礼逊也会结合构字部件进行释义。如“穴”字,先指出“穴”是指形成居所的一个横向遮盖物,“这个汉字用来代表房顶,也有人认为代表古时候的土屋”;接着提供了《康熙字典》对“穴”构件的释义,“古者穴居野处,未有宫室,先有宀而后有穴。宀当象上阜高凸,其下有凹可藏身之形。故穴字从此。室家宫宁之制皆因之”。上述对字形里体现出来的构字理据及构字内涵的解说,不但帮助以字母文字为母语的学习者掌握汉字,而且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提高了跨文化双语字典的功用和价值。

(二)通过释义详细诠释中国文化

除了字、词中富有巨大的文化承载量,《华英字典》在立目、释义和例词例句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前文所提,除了参考《康熙字典》等工具书,马礼逊还购买了大量中国书籍,在对字词进行文化释义过程中,不仅引用经史子集,还广泛参考和借用其他文献,触及中华文化诸多领域,如《字典》第1卷第759—785页对科举制度的介绍,对科举制的目的、考试内容、科举取士等级及每个等级考试的时间等做了充分介绍,该内容至今仍是最为完善而权威的英文版科举的原始资料。又如在《字典》第1卷中在条目“圭”下,马礼逊介绍了中国古代诸侯的爵位知识;在条目“姻”下,解释了中国古代婚俗中的“六礼”“挑红帕”“花烛酒”“回门”“赤绳子”等民俗文化;在条目“学”下,系统再现了中国古代的读书治学之法等教化内容。再如《字典》第1卷第92—93页在“佛”字下除了列出与佛相关的成语外,还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佛塔的构造及塔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等延伸的内容。

(三)由例证的扩展传播中国文化

《华英字典》通过大量收词、解释汉字的字源和构字信息以及详细释义传递文化等奠定了双语辞书微观传播文化的范式,通过丰富的例证扩展向学习汉语者传播中国文化是《华英字典》开启的宏观上传播文化信息的又一创举。《华英字典》全部文化词语中占的比例最大的是例证,例证既发挥了阐述语法功能的作用,也承担了传播文化信息的功用,例证的来源除了中国经史子集、文学名著,也有生动鲜活的日常白话口语,如第三部《英汉字典》中的例证很多选自《论语》《红楼梦》等文化名著,有学者统计,《红楼梦》里的“词汇及长句”在《英汉字典》里出现最多。“在所引的215句文本中,有130句都出自红楼人物的对话”,另外在第一部《字典》中也多次出现,如第49页“二”字部“井”字下,还引了“黛玉自从经手账房,治得内外井井”、第151页“人”字部“傻”字下,引用了“宝玉不似往常,直是一个傻子似的”、第223页“刂”字部“刎”字下,有“(貂蝉)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等源于《三国演义》的例证,体现了该字典在语言文化运用上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英汉字典》的例证除了引用经典外,很多源自日常生活用语,如在第89页解释“conversation”时所举的例证这样写道“When conversation does not take, half a sentence is too much.”,给出的汉语释义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些众多的日常用语的运用展现出中国文化生动的属性。

通过上述传播汉语言文化的方式,不难看出马礼逊打破了以往就字说字、就词说词的双语字典编纂的局限,以《华英字典》开创了以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交融于一体的辞书编纂理念,《华英字典》被认为是“使西方社会掌握了理解中国文化的钥匙”。西方学界指出其文化功用价值:“这部字典几乎既可以当作一部字典,又可以当作一部百科全书使用,它包括了有关中国的传记资料、历史和民族风情、礼仪和国家制度的评介,是一部汇集了有关中国人的生活和历史文献的最丰富的资料工具书。”从《华英字典》开始,中国语言文字逐渐被英美学习者所认知、掌握并运用,中国文化进一步走上世界文化之舞台。

三、《华英字典》传播中国文化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部跨文化工具书,《华英字典》不但满足了西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且成为之后一个世纪来华外资、中国本土出版机构编撰出版汉英、英汉词典的“蓝本和规范”,成为19世纪初期至清末近百年间出版的70余部跨文化辞书的奠基者,其《五车韵府》分别于1865年、1879年、1899年由不同的出版机构多次再版。字典出版后不久,被引入日本、韩国,对日本“英日字典”和韩国的“英朝字典”的编撰形式也产生了影响。在日本被翻译成当地语言,受到推崇,字典中的一些汉语新词由此传到日本。《华英字典》开创了以词典作为途径来传播中国文化要素的新形式,虽事隔近两个世纪,其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外向型图书的编纂理念仍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沟通中西文化的执着精神

《华英字典》的出版正值中英間传统朝贡体系与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碰撞的时代,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冲突造成中英交往的重重困境,而“文移不通”则是中英对话的沟壑。马礼逊怀揣宗教旨意而来,其实更多的是担负着以打破语言隔阂而改变中英交往模式的“历史使命”。为使字典准确、权威,他十几年间宵旰夜寐,不断增补修订,甚至付出了健康的代价。马礼逊是以“穿上缀有英国皇家领扣的副领事服”为“自豪”的传教士,《华英字典》的编撰透射出他为实现西方传教士及政商人员掌握中国语言文化不断努力的“使命感”。我们暂且不论他服务于宗教利益的立场问题,单从他沟通中西文化的执着精神来看,可作为进行跨文化出版活动的借鉴。当前,中国和西方个别国家在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存在迥然界限,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环境面临新的困局、新的国际关系壁垒,出版者要有为国家挣得国际话语权的使命感及沟通中西文化的坚定信念,以文化自信和自觉精神,把每一次外向型的出版行动都视为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璀璨文明的文化担当,这样才能创作出影响深远的“走出去”的图书。

(二)对源语国文化的充分了解和高度认同

《华英字典》之所以成为一部高水平的双语字典,除了马礼逊的跨语言活动的创造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马礼逊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和高度认同。在学习汉语与编撰字典中他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逐渐超越了最初宗教的目的,他从专业的角度客观评价汉字:“将来有一天当有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汉语时,汉语的优点和缺点也会受到公正的评价。至今为止欧洲的汉语崇拜者和轻视者都忽视了汉字,结果他们没有给汉字一个正确的评价。”“汉字的确是形成了一个美丽难忘的图像。隽秀的汉字书法带着栩栩如生的感觉击中大脑,这种力量和美感是拉丁文字无法得到的。”《华英字典》之外,从他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其他著作中也能够体察到他对中国文化的透彻理解和热爱,如他在《通用汉言之法》一书中译介中国诗歌及韵律时写道:“没有广博的有关中国古代历史、风俗、礼仪的知识,要理解中国的诗文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段落的题旨和美妙常常依靠外国人不能觉察到的某些微妙的暗示来体现。”基于对源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马礼逊的《华英字典》从以教授汉语为主扩展到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综合推介,“英美读者由此获得了关于中国文化和社会更为清晰和准确的图像”,《华英字典》最终成为两种文化间交流的津梁,成为成功的“外向型”图书。

(三)以目标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马礼逊编撰字典始终有着清晰的目标读者定位——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他深谙学习者的艰难,因此紧紧围绕这个群体的语言背景和需求设置字典的内容,仅以检索为例,《华英字典》的三部分相为勾连、互为补充:第一部《字典》遵循中国单语辞书最为完善的部首排序法,指导学习者面对陌生汉字,根据部首去查询其读音和字义,解决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英词典时从汉字字形查检读音和意义的难题;第二部分《五车韵府》按照字母排序,完善了汉英双语词典的形检和音检相结合的系统;第三部分《英汉字典》按英文字母排序,列出英文,给出对应汉语,最后标出读音,创设了现代汉外词典检索的成功范式。

此外,《华英字典》用英语对书中大量汉字、汉语例词例句全部注音并译义,还在前言中向学习者宏观介绍汉语语言并提供查询词典的方法,这些都是鉴于西方学习者困扰于汉语书写和查询系统的现实。立足于读者需求是《华英字典》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跨文化出版最需着力用心之处。

马礼逊跟随列强贸易的商船和军舰而来,其为中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就其编撰字典而言,《华英字典》在汉英、英汉字典编撰史上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学术活动,对于19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形式异彩纷呈,回眸马礼逊及其撰著的《华英字典》,深感图书出版在异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切实有效推进当代中国本版图书“走出去”,承担起推介中国、厘正误解、消除隔阂的时代重任仍是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历史使命。总结《华英字典》的编撰理念,研究其传播语言文化的方式,仍有现实的意义。马礼逊的《华英字典》所表现出来的汉语学习特征和成功经验为我们编撰出版“外向型”图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作者邓纯旭,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副教授;邓丽萍,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The Paradigm of Western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Take Morrison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as an Example

Deng Chunxu & Deng Liping

Abstract:Th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which was published in China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represents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English and English-Chinese bilingual dictionaries, and has become a model for the compilation of many such dictionaries. It created the compilation idea of integrating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 which can serv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and promote cultural transmission as well. It was the beginning of “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est” after the “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 ”,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Sinology in Britain and America in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compilation concept, content structure and the way and perspective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es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book industry to promote culture “going global”.

Keywords:the early 19th century, Morrison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est, “going global”

猜你喜欢
马礼逊字典走出去
开心字典
开心字典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操纵理论视角下的《华英字典》研究
马礼逊早期汉语学习过程探析
马礼逊“重汉字形义,略汉字读音”汉语观分析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