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增强农业经济的路径研究

2023-10-19 00:58韩淑玲
新农民 2023年25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农户农业

韩淑玲

(诸城市人民政府舜王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诸城 262200)

0 引言

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部分,其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农业经济发展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无法适应我国未来综合经济发展的规划,只能将原始的乡村经济发展作为依托。更为重要的是,就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对于我国农业生活水平的改善无法发挥较大的助力,所以国家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便能够扶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如果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极为可能使得农业生产力低下,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1.1 不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

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其农业经济结构呈现一种失衡的状态,尤其是在乡村交通以及通信等设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其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阻碍。而且因为目前农业经济其更多的是依靠市场因素,使得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农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呈现滞后性。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其无法为生产人员提供完备的服务,使得农户无法将农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致使农户的收入逐渐降低,以至于缺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极为有限,这就使得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农村集体承担。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进行多方协调,但是由于资金的短缺,导致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存在割裂状态,以至于延误了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时间。

1.2 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为低下

现今,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强调现代化的发展,而现代化转型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其提供帮助,但是大部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员未经过技术教育,导致其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农业机械的能力,其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凭借自身的经验,使得新兴技术无法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年轻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其选择涌向城市,致使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员其年纪普遍较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极大的缺口[1]。

1.3 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

现今大部分农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仍旧采用传统的模式,使得生产模式严重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极为低下,无法得到农业经济应有的收益。首先,农业生产经营并未突破家庭单位,大多数仍旧为小规模生产,这种分散式的经营模式,使得农业生产力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其次,农业地区生产手段较为落后,机械的使用效率低下,相关调查显示,部分农村机械使用的效率还不足50%,农村一直采用这种技术含量较低的手段,不仅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其还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2]。另外,农产品流通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缺乏完备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导致生产的农产品缺乏售卖的渠道,出现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不统一的情况,限制农产品经济性的转化。

1.4 不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随着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愈来愈重视,而且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平衡,国家对于重点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重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就现今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言,不同地区之间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致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阻碍。农业经济制度的建立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一些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致使农村地区的资源向城市涌入,导致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

1.5 农业经济认知的偏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至我国各个领域,不仅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其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广,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追寻着科技发展的脚步,使得农业经济向着机械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靠近。但是,因为一些地区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其无法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能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以至于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跟不上市场的需要。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

国家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机遇,政府为了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其不仅在财政政策上提供支持,还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加大了科技的创新力度,以望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

2.1 财政的大力支持

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将财政资金应用于农业机械化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方面,以便能够实现机械代替人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农户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信息化水平,在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其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便为农业转型提供资金扶持,使得农业生产具有抓手,实现惠农惠民的目的。就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颁布,使得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充足的物质条件,促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2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国家为了改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单一的问题,提升农业经济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其通过科技手段对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促使农户能够具备更加稳定的收入,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更具多元化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为了加快农业单一结构的转型,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平,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使得很多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秉持着做大做强的想法,对产品生产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不仅实现了技术的创新,还使得其农产品进行了转型升级,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3]。

2.3 农业科研力度的投入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所以为了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具科技含量,大量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机械涌现,丰富了农业生产的科研成果。但是就现今农业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新型的科技成果并未真正在我国生产当中得到切实的应用,导致科技成果被浪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目的是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使得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具竞争力,因此国家极为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其通过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果,希望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尽快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转型。

2.4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效果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为了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国家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以便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辅助作用,促使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更为合理,能够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完善,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提升。而且因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利用产业升级的手段带动农业经济转型是有效举措,其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助力。就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虽然总体上实现了提升,但是由于其无法适应综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其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仍旧较大,所以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时,其将重点放置于人才的引入,以便能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策略

要想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当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提升农业人才输送的力度,以便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促使农业生产模式得到革新,大幅度地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

3.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其对于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大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便为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承担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帮助农户分担建设基础设施的压力,自觉地承担起建设基础设施的责任。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其可以拓展融资的渠道,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以便能够吸引民间资本的加入,促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基本保障[4]。其次,提升农机农具的使用力度,推动农户进行机械大生产,并为农户提供机械使用的培训课程,以便农户能够熟练地应用新型机械,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最后,政府应当协助完善享受性以及发展性基础设施,为农户提供物流及通信渠道,拓宽农产品售卖的空间,以便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为农民精神文明需求的满足提供助力。而发展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则需要充分开发农村地区的地域优势,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以便顺应乡村振兴的热潮,真正地实现农业经济的复苏。

3.2 加大科技人才的支撑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家为了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其推动农业转型,增加科技投入使得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以便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科学技术成为辅助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农业生产向着机械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地做到提质增效的效果。但是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其更多地依赖农业技术推广,而推广工作则需要专门的人才进行,所以其科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政府要想加快农业经济转型的速度,应当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农业人才培养,以便使得科技人才能够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保证农业生产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政府可以与高校联合,推行人才培养和输送计划,将专业人才输送至农户身边,为其农业生产种植提供指导,使得农户能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便提升农民的素质,使得农民成为职业农民。

3.3 促进生产模式现代化发展

农业生产机械化以及信息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农业生产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其能够在提升农业生产产量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为其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特征的农业发展政策,以便能够为其输送合适的设施设备,如果种植区域较为广泛,可以将无人机投入使用,以便能够帮助种植户监测农作物生长的情况,提升农业生产监测的覆盖率[5]。其次,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将小规模的农业种植模式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种植经营,以便推动农业生产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最后,降低外界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出现的风险建立防范机制,实现对于农业生产的监管和保护。

3.4 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能够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切实的保障,其对于农业经济的提升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因此作为农业生产的管理部门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协助农户的生产,为农户解决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以便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效用。土地是进行农业种植的基础,所以作为管理人员还应当基于当地的土地应用情况,为其制定土地流转制度,以便保证农户有地可种。

3.5 完善农业监督服务平台

就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建立完备的监督服务平台,能够为农户提供农业种植技术的交流平台,使得农户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在农户遇到生产问题时能够具备解决问题的交流渠道,使得农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在监督管理平台,其还会有农业专家帮助解答农户的问题,帮助农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升农业的生产水平,为农户的收入提供保障。其监督管理平台的建立能够帮助农户监督气候以及灾害等外界因素,以便降低外界因素对于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从而满足市场对于农作物生产的需要。另外,在监督服务管理平台,其还会搭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展农作物的销售面积,以便能够切实地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发挥支柱作用,因此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地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进行调整,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向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以便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农户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