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

2023-10-19 00:58
新农民 2023年25期
关键词:目标群体渠道受众

陈 健

(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淄博 256300)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 重要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新农村建 设宣传,提升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成为新 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农村建设 宣传具有诸多优势,如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成本 较低等。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宣传也面 临着诸多挑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新农村建设宣传 效果的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新媒体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宣传的优势与机遇

(1)覆盖面广: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的优势,使得新农村建设宣传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农民群众,提高宣传效 果。(2)信息传播迅速: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宣传的快速传播,提高农民群众对新 农村建设政策的了解和认知。(3)宣传方式灵活:新媒体 环境下,宣传方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图文、视频、直播等,这有助于提高新农村建设宣传 的吸引力。(4)互动参与度高:新媒体环境下,农民群众 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宣 传中,提高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5)低成本高效益: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较低的 成本和较高的宣传效益。新媒体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宣 传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和平台进行推广,降低宣传成本,强化宣传效果。(6)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宣传:新媒体环 境下,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精准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制定出更加贴合实际的新农 村建设宣传策略,强化宣传效果。

2 新媒体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宣传策略与方法

2.1 内容创新策略

2.1.1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

新农村建设宣传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 吸引力的宣传内容。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宣传应注重挖 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展现乡村的历史、风土人情和 民俗风情,激发乡村民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另一 方面,新农村建设宣传应紧跟时代潮流,引入现代理念,例如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共享经济等,使传统文化与 现代理念相得益彰,从而提升新农村建设宣传的吸引力 和影响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来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比如举办农民文艺晚会、文化节等活动,让 乡村民众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 宣传推广新型农村经营模式和绿色生产方式,引导乡村 民众摆脱传统农业模式,转向绿色生态农业,推进乡村 现代化。

2.1.2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与目标

新农村建设宣传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与目标,确保宣传内容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需 求相一致。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 突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和谐共生等,传递正能量,引导乡村民众树 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二是关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如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农村 人才培养等,为乡村民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知识。三是 充分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典型经验,激发乡村民众 的参与热情和创新精神。

2.1.3 创新宣传手法与话题营销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农村建设宣传要不断创新宣传 手法,充分利用话题营销等方式,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 传播力。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和风格的内 容呈现,例如图文、音频、视频、直播、H5等,满足 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同时,注重内容的创意和趣味 性,使新农村建设宣传更具吸引力。二是运用故事化和情感化的表达手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新农村建设案例,传递正面价值观,引起受众共鸣,提高宣传的感染 力。三是运用话题营销,结合热点事件、热门话题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例如,在国家政策、重大节日等时点,策划相关话题,推动新 农村建设宣传的热度。

2.2 渠道优化策略

2.2.1 研究新农村建设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

研究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有助于精准制定宣 传策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如 下:

(1)确定目标群体:新农村建设宣传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农村居民、农民工、乡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 等。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各类目标群体的特征和需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提供依据。

(2)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数据。这些数据 包括目标群体关注的媒体渠道、喜欢的信息类型、使用 媒体的时间、频率等。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特点。例如,分析目标群 体在不同时间段使用媒体的规律,了解他们对哪些信息 内容和形式更感兴趣等。

(4)结果应用:根据研究结果,制定针对目标群体的宣传策略。例如,针对农村居民关注的媒体渠道和 信息类型,发布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内容,提高信息的 吸引力和传播效果;针对农民工的使用时间和频率,合 理安排信息发布的时间节点,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5)动态调整: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变化,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定期跟 踪和调研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及时调整宣传策略。

2.2.2 科学选择新媒体渠道与平台

选择合适的渠道与平台,可以帮助宣传信息更好地传播,强化宣传效果。具体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结合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在选择新媒 体渠道与平台时,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媒体使用习惯。根据目标群体关注的媒体渠道和喜好的信息类型,选择 合适的渠道与平台进行宣传。

(2)了解各新媒体渠道与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各种新媒体渠道与平台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例如,微信 适合传播图文和短视频,便于个性化推送和互动;抖音 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具有较高的用户黏性和覆盖面;微博具有较强的话题引发能力和舆论传播力等。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各新媒体渠道与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以达到 最佳宣传效果。

(3)注重渠道与平台的互补性:不同新媒体渠道与平台之间存在互补性。在选择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 渠道与平台的优势和特点,形成互补效应。例如,可以 通过微信群发图文,引导用户关注抖音短视频,从而实 现多渠道宣传。

(4)关注新媒体渠道与平台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渠道与平台也在不断演变。要密切关注新媒体渠道与平台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新 兴渠道与平台,抢占先机,提高宣传的竞争优势。

(5)保持信息发布的多样性:在选择新媒体渠道 与平台时,要保持信息发布的多样性,避免过于依赖某 一渠道或平台。可以根据不同渠道与平台的特点,制定 差异化的内容策略,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6)关注政策法规和社会责任:在选择新媒体渠 道与平台时,要关注政策法规的要求,遵守相关规定,避免触犯法律法规。同时,要关注企业和个人在新媒体 渠道与平台上的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舆论,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7)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在选择新媒体渠道 与平台时,要权衡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合理分配资源,投入适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获取较高的宣传效果。同时,要注意分析各渠道与平台的投入产出比,以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宣传效益。

(8)注重数据监测与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数据监测与分析对于宣传效果的评估和策略调整具有重要 作用。选择新媒体渠道与平台后,要关注信息传播的数 据,如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等,对数据进行监测与 分析,为宣传策略的优化提供依据。

2.3 互动与参与策略

2.3.1 增强受众互动性与参与度

(1)制定互动性强的内容策略:在制定宣传内容时,要注重提高内容的互动性。例如,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如问答、投票、征集意见等,引导受众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2)创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在新媒体宣传过程中,要创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激发受众的参与热 情。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话题、运用幽默语言、设计吸 引人的活动等方式,让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互 动。

(3)利用社交媒体推动互动与参与:社交媒体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可以有效推动受众互动与参 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鼓励受众 转发、评论、点赞等,从而提高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

(4)关注受众反馈,及时调整宣传策略:要关注受众在互动过程中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新农村建设宣传 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宣传策略,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要及时回应受众的问题和建议,提高他们的满意 度和认同感。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受众参与: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设置积分、奖励等,鼓励受众参与新农 村建设宣传活动。例如,可以为积极参与活动的用户提 供实物奖品、虚拟奖励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 性。

(6)利用意见领袖和网红助力宣传:在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和网红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可 以与意见领袖和网红合作,邀请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宣 传活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受众参与,提高宣 传效果。

2.3.2 利用社交媒体与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

(1)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具有 较高的用户覆盖率和互动性,可以有效扩大新农村建设 宣传的传播范围。例如,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 平台上发布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鼓励用户转发、评论、点赞等,提高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线上活动策划与推广:通过策划各类线上活动,吸引受众关注新农村建设宣传。例如,可以开展新 农村建设知识竞赛、征集优秀农村建设案例、发起话题 讨论等活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3)结合线下活动拓宽宣传渠道:线下活动具有更强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可以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宣 传的影响力。例如,组织新农村建设现场参观、举办农 村文化节、开展农村技能培训等活动,让受众更直观地 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价值。

(4)线上线下活动相互促进:线上活动与线下活 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线上活动可以为线下活 动进行宣传推广,提高线下活动的知名度;而线下活动 的举办则可以为线上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话题,增加 线上活动的吸引力。

(5)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定活动策略:在进行线 上线下活动的结合时,要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定活动策 略。例如,针对年轻人可以开展创意竞赛、短视频征集等活动;针对中老年人则可以组织农村文化讲座、技能 培训等活动,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6)建立线上线下互动机制:为了加强线上线下 活动的联系和互动,可以建立相应的互动机制。例如,可以设立线上活动专区,将线下活动的相关信息、图片、视频等发布到线上平台,让无法参加线下活动的受众也 能了解活动情况;同时,鼓励线下活动的参与者在社交 媒体上分享活动感受和心得,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7)深入挖掘社交媒体功能: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可以根据新农村建设宣传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功能。例如,利用直播功能进行线下活动的实时报道;利用问答功能解答受众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疑问;利用话题功能发起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讨论等。

(8)与意见领袖和网红合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和网红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可以与意见领袖和网红合作,邀请他们参与线上线下活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带动更多受众参与,强化宣传效果。

3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农村建设宣传是一项长期 而复杂的任务,对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知名度、改善农 村形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新农村建设宣传的特点 和优势,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不断创新宣传 策略和方法,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目标群体渠道受众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快速消费品包装效果对目标群体的消费影响研究
渠道
浅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目标群体的政策遵从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