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的《伤寒论》临床实训探索 *

2023-10-19 04:53徐笋晶李赛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伤寒论实训案例

徐笋晶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于2018年在超星学习通建立了《伤寒论》慕课平台,本团队把慕课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受学生欢迎[1]。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立足“经典回归临床”,在临床实践中诠释经典,传承经典,是本团队30 余年来坚守的教学理念。自2020 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到校学习,而已返校的学生也不能到临床跟诊见习。因此本团队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借助互联网打造了“线上跟诊”的临床实践模式,对中医经典的传播与实践有重要意义。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教育凭借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依托MOOC+SPOC 展 开,MOOC 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的 简写,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互联网+教育”下的重要产物。MOOC 的出现带来了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近年来,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盛宴。SPOC 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的简写,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后MOOC 时代”的产物。SPOC 课程依托已有的MOOC平台进行,能享用MOOC 平台的所有资源,又因其小众性、私密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

近年来,MOOC+SPOC 的教学模式在各类专业教学中展开,也为中医的传承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2],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可以整合所有的中医资源,让每一位中医专家和学习者随时随地教所想教,学所想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促使其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学习服务。

2 线上线下混合的临床案例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的临床案例实训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把线上互联网教育和线下课堂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MOOC+SPOC 的优势,结合《伤寒论》课程特点,突出中医经典的传承性和原汁原味,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希冀能使“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有机融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通过对原文的学习,掌握六经辨证体系、相关汤证辨证治疗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与技能。

以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此教学模式做一介绍。

2.1教学目标通过临床真实案例在线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初步实现使学生能熟练运用《伤寒论》经方的教学目标。培养内容包括案例分析能力、基于案例相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伤寒论》基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输出知识的能力[3]。

2.2教学过程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80 学时,共16 周,每班有80 人左右,每组5~6 人,共分为14 个小组。根据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分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紧密结合,穿插进行,在第2~14周的课,安排14次案例实训。

2.2.1线上教学依托已建立的《伤寒论》慕课平台,线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引导-学生慕课学习-师生讨论-学生总结四大环节[4]。(1)教师在线上布置学习任务,包括视频观看内容、相关问题讨论,并安排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不局限于知识点,需要学生查阅更多资料,探究性学习。(2)学生视频学习相关章节,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线上回答。(3)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线上引导。(4)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结果,形成PPT,用于线下教学汇报。

2.2.2线下教学在每次线上教学后,开展一个专题的分组教学讨论。教学过程分为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学生提问-汇报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线上测评五个环节。(1)每组选出1~2 名学生,分组汇报线上教学讨论结果。(2)其他组学生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提问。(3)汇报组的学生回答。(4)根据学生汇报内容,教师点评分享。(5)线上测评,教师依托在线慕课平台,针对知识点设计题目,请学生即时作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回答结果对学生普遍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2.2.3案例实训案例实训在课堂中穿插进行,广东省名中医李赛美教授门诊一直以来都是全程视频拍摄,为案例实训提供有利条件。课前选取14个门诊案例(只呈现病例部分,治疗部分暂不发放),分发给14 个小组。(1)在第一周的课程中向学生明确案例讨论要求,同时由教师做视频案例讨论教学示范,重点介绍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势和特色,分享中医救治过程。培养学生的中医情怀和爱国情操。(2)课间学生讨论小组案例,将自己的辨证分析思路、相关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处方用药思路、疑点问题等内容制作成PPT。(3)每周进行一次案例汇报讨论。先由学生介绍案例特点,并播放门诊案例视频问诊部分;接着由该组学生汇报分析思路,并引发全班学生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在学生讨论中给出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播放门诊案例视频诊疗部分,并分享当时的真实处方,分享自己的辨证思路;学生根据教师的分享进一步提出疑问,在这一问一答中,不断提升辨证思维。

2.3考核方式分为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线上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讨论及提问情况、浏览学习视频情况、参与测试情况等;线下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互评、学生互评、日常小测、期末考试等;另外,还通过日常的问卷调查,不断调整评价机制和教学模式。

3 教学评价及讨论

《伤寒论》作为中医高等教育核心课程,一直是中医人才必读之书、必修之路。加强经典课程学习,培养中医经典学习思维,促进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既往的《伤寒论》教学大多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授课形式,虽然教师很轻松,学生也很轻松,但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由于课时有限,一个学期的学习无法充分理解《伤寒论》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学期的结束《伤寒论》甚至仅成为引经据典时的一种摆设。

突如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也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大变革[5]。因此本教学团队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打造线上线下混合的临床案例实训,突出中医经典的传承性和原汁原味,同时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经典的方法,在今后的中医生涯中都能自主学习经典,运用经典。

在学期末,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对本学期《伤寒论》整体满意度为78.5%(113/144),满意为21.5%(31/144)。最喜欢的教学环节:15.3%(22/144)的学生喜欢线上教学,43.8%(63/144)的学生喜欢案例讨论和汇报展示,22.2%(32/144)的学生喜欢教师总结;关于该教学模式的优势:96.5%(139/144)的学生认为其真实、复杂、实战,84.7%(122/144)的学生认为其能反映教师临床时的独到思维,62.5%(90/144)的学生认为视频能拓展场景,利于思考与讨论,56.3%(81/14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较纸质版案例新鲜,印象深刻。

授课期间正值疫情,笔者在课堂上分享中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优势和特色,分享真实案例,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感悟、思想的锤炼。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担当。不但树立学生对中医的信心,培养学生的中医情怀,更重要的是通过抗疫主题的教育,培养学生大医精诚的担当,“爱国、立志、敬业、修身”的情操。

传统的中医临床实习,离不开跟师望闻问切。学生没法到临床跟诊,李赛美教授通过拍摄门诊诊疗实况,分享门诊病历,学生透过网络依然能身临其境地观摩教师的诊疗经过。开展换位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备课、演讲,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综合素质,学生从理法方药分析病案——教师细致分析诊疗思维——学生对照教师的立法处方进行思考质难,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辨证思维越来越靠近临床。实现“课堂展现临床,临床融入课堂”。

课堂线上线下同步展开,受益面不仅局限于某班学生,笔者每次线上课都有很多班外学生慕名而来,在线上旁听,同时笔者也将每次课的案例文字资料也分享到慕课上与大众讨论,通过互联网,与更多人共享知识。互联网使跟诊不再局限于线下,学生透过互联网平台能随时随地学习诊疗经验,强化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促进中医“黄埔军校”的打造。

线上线下混合的临床案例实训教学模式是在中医经典教学中的一种新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更大的思考和发挥空间;分组讨论,有利于个人自主学习与团队协助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后再听教师讲解难点,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能更自由、更自主地学习,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讲解就更有针对性,个性化教学得以实现。综上所述,线上线下混合的临床实训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中医经典教学内容,有利于中医经典的传播与宣传,将成为中医教育发展新形态,将对中医经典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伤寒论实训案例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伤寒论》实为115方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