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3-10-19 07:20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种业畜禽

声音

中国是传统养马大国,马品种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马产业、马科技、马文化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

农业农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实施生猪产能调控方案;二是继续完善生猪监测预警;三是保证政策环境的稳定性、连续性;四是坚决防控非洲猪瘟蔓延。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马有祥

目前人均消费40.5千克猪肉,个人判断基本已经到顶了。未来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就是散户退养的部分,但是散户不可能都退出,更不可能在短期内退出。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

当前的农牧业发展存在养殖业过于现代化,而种植业过于落后的问题。种养未结合,致使养猪业降本增效的根本问题难以解决等。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根伙

通过单产提升、新能源利用、饲料改善、碳捕捉技术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上游牧场减碳100万吨。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鹏程

过去养牛耗时费力,现在养牛轻松惬意,不再是脏苦累的活,坐在办公室动动手指,饲喂、疾病等数据就能实时掌握。

——吉林省大安市政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政

要闻

2023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

8月18日,2023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本次论坛深入贯彻中央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全力推进种业振兴”为主题,组织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分享育种创新、资源利用等做法经验,与科研机构和种业管理部门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畜禽种业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搭建平台展示新技术新资源新品种,加快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交流了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畜禽种业发展成效。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顺利推进,新收集遗传材料33万份,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加快建设,保护体系更加完善,资源战略保护能力显著提升;自主培育了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白羽肉鸡及华西牛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取得新突破;遴选出86家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着力打造畜禽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培养和遴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累计达300家,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有效保障畜牧业用种需求。

论坛期间,公布了香雪白猪等一批新审定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新资源、第二批国家畜禽保护单位和新增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名单、主要畜种遗传评估排名结果和连续两次入选五年牛冷冻精液抽检合格企业名单,发布了猪分子身份证DNA特征库及藏猪等3个优良资源参考基因组,开展了国产白羽肉鸡选育推广政科企三方对话活动,举办了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倡议仪式。

农业农村部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相互支撑、资源共享、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组织推动优势和政策保障作用、中国科学院源头性技术创新优势与科技支撑作用,合作加强种业科技创新、黑土地保护利用、盐碱地资源化利用、自主可控智能农机、农业基础前沿、农业生物安全防控及农业农村领域空天信息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推进土壤普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化农业重大问题战略研究和人才交流合作,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双方将建立工作推进机制,部署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共同推动合作事项尽快落地见效。

农业农村部部署做好蓄滞洪区等洪涝灾区动物防疫工作

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洪涝灾区动物防疫技术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明确蓄滞洪区等洪涝灾区动物防疫技术要求,进一步指导有关省份科学规范做好因灾死亡畜禽打捞、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疫情监测、紧急免疫等工作,积极主动应对灾后动物疫情风险,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指南》指出,洪涝灾害后,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增大,要采取科学措施,切实做好灾后动物防疫工作。《指南》要求,蓄滞洪区要根据当地受灾和畜禽分布情况,及时采取多种作业手段,打捞收集死亡畜禽;按照“四不准、一处理”要求,严格做好死亡畜禽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根据不同环境,科学使用消毒药品,全面开展环境消毒,有效控制媒介生物。其他区域要针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交易和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场所,强化预防性消毒,同时,做好动物疫情监测,结合实际开展紧急免疫,加强畜禽饲养管理,降低动物疫情风险。

民营种业企业座谈会在山西太原举办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精神,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山西省太原市组织召开民营种业企业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报种业振兴行动进展成效,了解民营种业企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听取有关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种业振兴行动启动以来,民营种业企业抢抓发展机遇,紧贴市场需求,发挥特色优势,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为加快推动种业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要进一步推动优势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制种基地对接合作,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国有、民营种业企业一视同仁,加快培育种业振兴的骨干力量。

会议指出,广大民营种业企业要始终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敢于担当,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不断深耕,努力成长,打造优势赛道、单项冠军;要勇于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要诚信守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为农民提供优质种源服务。

各地

四川首创生猪保险“1+N”模式

8月18日,四川省生猪保险“1+N”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市召开。会上发布了全国首创的生猪保险“1+N”模式。

“1”是推出行业统一的商业性生猪保险产品。由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以“川猪保”为统一品牌,制定保险方案和示范条款,在农户自愿投保的原则下,通过商业性生猪保险补充政策性生猪保险保额,有效提升生猪保险保障水平,增强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N”是鼓励创新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保险。一是探索增品。在现有政策性险种的基础上,鼓励试点开展商业性仔猪保险,增加生猪养殖产业源头保障。二是持续扩面。逐步补足保险空白领域,扩大产品开办地域,不断提升保险覆盖面。三是突出提标。鼓励多措并举提高保障程度或增加保险责任,试点开展无害化处理成本、防疫检疫、观察期死亡补充保险等险种。四是风险减量。试点针对生猪养殖治疗环节的费用补偿保险等风险减量产品,帮助养殖户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

青海2023年前7月牛羊出栏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8月16日,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据行业统计,截至2023年7月底,青海省牛出栏66.04万头、羊出栏264.38万只,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7.13%、14.80%。2023年以来,青海省各地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促进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为引领,加大政策扶持,广泛引导畜禽有序出栏,有力稳定了畜产品保供基础。

据了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通过引进经纪人、修建简易活畜交易市场、提高屠宰企业收购屠宰能力、搭建畜产品销售平台、落实政府补贴政策等措施,鼓励农牧民及时出栏出售,着力解决群众因市场价格不景气产生的惜售惜卖问题。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依托援青力量举办“海晏赶考嘉年华暨淄博烧烤草原行”活动,开辟了“美食+文旅+农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速了青海省农牧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进程,展现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果,对全省各地加快牛羊出栏起到了示范作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推行“四季游牧”“月月出栏”等举措,解决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农牧结合区草畜矛盾,转变农牧民忌宰惜售思想,真正凸显“第一产业”的优势、“命脉产业”的强势和“主导产业”的攻势,引导农牧业走效益性、持续性、优良性的发展路子。

云南安排9.77亿元支持种业振兴

8月14日,从云南省财政厅获悉,2023年上半年,云南省通过争取中央资金、年初预算安排等途径,共安排9.77亿元用于支持种业振兴。

云南省2023年上半年安排的9.77亿元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4100万元,支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区)、国家农作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圃)资源保护、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基因库、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库)和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质量抽检等;二是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9.2亿元,支持糖料蔗和橡胶良种良法技术推广;三是安排省农科院省级资金1600万元,支持提升建设粮食作物育种基地和种质资源圃(库)保育能力,提高粮食等重点作物育种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确保良种供给。

另外,云南省财政厅将根据农作物和畜禽水产种业基地建设、农作物品种推广后补助等项目申报情况,通过省级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予以奖补。

市场

预计下半年我国猪肉供需总体平衡 生猪价格整体走势可能呈现季节性回升

从猪肉供给来看,2023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仍高于上年同期。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同比增长0.5%;生猪存栏43517万头,同比增长1.5%。从猪肉进口和库存来看,上半年累计进口猪肉93.71万吨,同比增长16.5%;受上半年鲜转冻大量增加影响,2023年上半年猪肉冻品库容率逐渐上涨,处于近几年高位。八九月是冻品出库高峰期,有利于保障猪肉供给。综合来看,下半年全国猪肉供给仍然较充足。再看消费需求,天气逐渐转凉,秋季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有望提振消费需求。四季度腌腊消费需求将会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为猪价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三季度开始供过于求的局面将会缓解,但由于去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温和增长,猪肉供给基本面并没有改变,供给和消费需求均会季节性增加,下半年生猪和猪肉价格可能总体呈现季节性上涨的特征,猪价将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运行。朱增勇建议养殖户顺时出栏,及时锁定利润,避免因二次育肥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

甘肃犇犇优选牧业昌宁镇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开工

8月19日,甘肃犇犇优选牧业有限公司昌宁镇万头肉牛养殖项目开工仪式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镇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是民勤县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对推动全县牧业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犇犇优选牧业有限公司昌宁镇万头肉牛养殖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民勤县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效,该项目按照“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以畜带草、以草兴畜、畜肥还田、融合发展,大力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和饲草种植产业,全力推动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甘肃犇犇优选牧业有限公司昌宁镇万头肉牛养殖项目位于昌宁镇永安村,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搭建标准化牛舍80栋,隔离牛舍16栋,配套建设管理用房、消毒室、饲料库、草料棚等其他养殖配套设施。民勤县昌宁镇副镇长吴建忠表示,该项目建成后,优先吸纳昌宁镇返乡农民工就业,规模流转土地种植饲草,助推昌宁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晋龙集团60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在临猗开建

8月20日,山西晋龙集团60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北辛乡王申村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该县“1311”重大工程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

2023年以来,临猗县大抓招商、抓大招商,千方百计助力招引项目落地建设。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临猗分公司年存栏600万只蛋鸡养殖场建设项目占地577.7亩,总投资8.5亿元,是临猗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更是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和临猗县十大攻坚项目。2023年年初,临猗县通过开展招商线索大征集活动,得知山西晋龙集团有意向外发展后,通过亲情招商,多方努力,山西晋龙集团最终确定项目落地临猗。年存栏600万只蛋鸡养殖场建设项目是山西晋龙集团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以外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该项目选址在临猗县北辛乡王申村,选址确定后,北辛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企业需求,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为加快项目落地,做好项目用地土地流转工作,该乡担当作为、主动服务,让企业备受感动,进一步加强了双方合作。

科技

研究揭示含油量与蛋白颗粒浓度影响植脂奶油3D打印特性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研究揭示含油量与蛋白颗粒浓度对新型植脂奶油及其3D打印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亲水胶体(Food Hydrocolloids)》上。

植脂奶油是一种典型的食品乳液体系,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植脂奶油的主要来源是氢化植物油,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同时经常使用吐温等合成乳化剂,长期摄入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风险,不满足目前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因此寻找氢化植物油和合成乳化剂的代替物是植脂奶油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该研究以天然棕榈油分提物作为基料油,制备了不含氢化植物油的新型植脂奶油。研究表明,含油量和蛋白颗粒浓度的提高使得脂肪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分子之间的交联作用增强,有利于形成相对较小且均匀密集气泡提高奶油的结构支撑能力,增强了奶油的网络结构及结构稳定性,同时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3D打印精确性和稳定性的结果表明,当含油量为25%、蛋白颗粒浓度为1.6%时,打印形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别高达99.27%和99.72%。该研究开发的新型植脂奶油满足了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要求,同时拓展了3D打印技术在真实食品体系中的应用范围,实现3D打印代替人工实现复杂、精细造型的裱花,为进一步实现食品智能制造与个性化定制奠定了基础。

研究揭示玉米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揭示了玉米育种改良中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生物在世代更替中,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其中大多数是有害的,导致个体适合度降低。未来的育种可能涉及有害等位基因的检测和清除,以减少这些有害突变对作物适应性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驯化和扩散过程对玉米群体中有害突变的影响,而对玉米在现代育种进程中有害突变的改变模式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知之甚少。

该研究对国内外近七十年间培育的350份玉米材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评估了玉米育种进程中有害突变发生的变化模式及其对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玉米在改良育种的进程中,轻微有害突变增加,重度有害突变减少,轻微有害突变在杂交种中更易被互补。相较于中性位点,有害突变对表型影响更大,并且其效应大小与性状选择的方向无关,该研究为玉米育种改良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外

罗马尼亚拟修订兽医卫生和食品安全法规

8月11日,罗马尼亚兽医和食品安全局(ANSVSA)发布命令草案,拟修订涉及动物或非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活动的第111/2008号令,该草案将于罗马尼亚官方公报发布后6个月生效。主要修订内容包括:重新界定了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供应少量食品以及生产者向直接供应消费者的当地零售商供应少量食品的行为,并将其排除在法规适用范围之外;重新定义“其他收获的蜂产品”“水产品”“禽肉”等产品定义,将生产加工和初级生产子以区分;重新定义“落售销售”“限制供应”“本地供应”等将部分零售贸易行为排除在法规适用范围之外;修订关于小批量和相关数量的非动物源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定义。

以色列高温天气席卷上万只鸡热死

8月14日,以色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发表声明说,由于高温天气席卷以色列,近日以色列全国范围内已有上万只鸡死亡。声明说,鸡舍设备陈旧、缺乏内置的温度控制和冷却系统是这些鸡死亡的主要原因。冷却系统可以调控鸡舍内的小气候,让鸡的生存环境免受外界酷暑天气影响。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大规模的鸡死亡凸显建设现代化鸡舍的紧迫性。声明说,由于以色列鸡蛋和鸡肉储备充足,此次鸡死亡事件并未影响市场供应。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家禽业约占该国农业总产量的20%,鸡肉是国民获取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菲律宾农业部正起草禽流感疫苗接种指南

8月7日,据菲律宾通讯社报道,菲律宾农业部畜牧业局(DA-BAI)目前正在与菲家禽学院(PCPP)合作起草禽流感疫苗接种指南。该指南草案已于7月11日提交给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征询意见,8月1日提交给国家家禽和畜牧业委员会讨论。8月8日将进行由私营部门和政府官员共同参与的公共咨询。菲目前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亚型H5N1和H5N8病例。此外,BAI报告显示,菲已完成非洲猪瘟疫苗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显示至少80%的动物在接种疫苗后28天产生抗体。菲目前正在八打雁、奎松和班诗兰省进行第二阶段试验,预计将于2023年9月完成。

猜你喜欢
种业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高粱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伏天畜禽强管理 防病促长增效益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