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后非洲猪瘟时代生猪产业发展对策

2023-10-19 07:20黄俻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水产畜牧站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贺州市贺州猪瘟

文│黄俻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水产畜牧站)

李静(国家统计局贺州调查队)

生猪养殖产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传统优势产业。2019年下半年以来,贺州市在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环保施压、饲料禁抗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小散户加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行业格局重塑,开始步入了后非洲猪瘟时代。为了解后非洲猪瘟时代贺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生猪产业发展面临新问题,近期,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对10个大型养殖户、70个中小型养殖户开展调研,努力为“十四五”贺州市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贺州市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受疫情影响,生猪存出栏量迅速滑坡。2019年5月起,贺州市受疫情影响,生猪死亡量增加,养殖户大量恐慌抛售,3季度存出栏量跌入谷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20年年底存栏量为87.25万头、出栏量为117.02万头,出栏量恢复到“十三五”期间最高存栏年份(2017年末)的58.8%,全年出栏量仍处于贺州市“十三五”期间最低水平。

2.2019年下半年后,生猪价格飙升,维持较高水平。据贺州调查队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生猪价格迅速从12~16元/千克飙升为35~38元/千克,在2020年近一年时间虽小幅下降,但依然维持33元/千克以上,处于“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

3.各生猪生产集团大公司入驻贺州,为复产注入强劲动力。2019年以来,全国各大生猪生产集团大公司陆续入驻贺州,为全市生猪复产注入强劲动力。如广西扬翔农牧有限公司2019年入驻贺州,2020年迅速发展,带动合作养殖户50户存栏生猪2.29万头,四季度实现出栏29738头。广东大广农牧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初入驻贺州,截至2020年12月带动合作养殖户36户,合计存栏生猪3.6万头,2020年实现出栏6095头。

此外,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初入驻贺州,贺州市人民政府与该公司在深圳签署《京基智农贺州市年出栏5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项目合作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年出栏50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贺州农业总部、合作共建贺州农业技术学院,总投资约171亿元。一期项目年产能36万头商品猪,在2020年4月引种投产,9月完工。项目采取6750繁育育肥一体化模式,即一个区域6000头父母代母猪+750头祖代母猪,设计采用1栋5层配怀楼+1栋5层分娩楼+6栋4层保育育肥楼。新希望六和集团贺州新好农牧有限公司2020年2月进驻贺州市,投资6亿元,年产猪苗40万头,2021年1月建成投产,带动了贺州市生猪产业的复产复苏。

4.生猪规模化集中程度提高,中小散户加速退出。在集团大公司的带动下,“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在贺州市迅速发展,原来的自繁自养“老牌”养殖户因资金和种苗问题面临较大困难,复产较慢,非洲猪瘟疫情后,贺州市大型养殖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据主要畜禽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贺州市22个规模大户(规模5000头以上)存栏汇总数同比增幅121.56%,而对生猪大县监测数据显示中小散户复产率较低。

自2019年6月(非洲猪瘟后)至2021年3月,贺州市新建改扩建规模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95家。其中集团公司拉动复产的271家,自主经营仅24家,集团公司业务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为养殖合作户提供建场、银行担保、资金支持等。

二、后非洲猪瘟时代贺州市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贺州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对10个大型养殖户、70个中小型散户开展问卷调查,现场调研情况显示:贺州市中小散户生猪养殖户复产面临主要问题有资金、用工短缺;防疫困难、没有防疫手段或防疫费用过高;养殖成本高、饲料贵、仔畜禽苗贵、人工贵等方面。而大型生猪集团公司面临主要问题是养殖成本飙升、价格下降风险、土地资源稀缺、生物安全防控风险高等。

1.养殖成本飙升。非洲猪瘟疫情后,种猪及仔猪价格高企,随着仔猪供应量进一步增加,仔猪成本下降,生猪养殖成本有所回落,但生猪疫病防治、人工、死亡损耗、种猪更新淘汰等综合成本比之前高出20%~50%。据调研了解,广西扬翔农牧有限公司非洲猪瘟前育肥猪养殖盈亏线为10.3元/千克,2020年已经上升为20元/千克左右;富川广东温氏畜禽养殖公司非洲猪瘟前育肥猪养殖盈亏线为13.4元/千克,2020年上升为20元/千克。

2.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虽然当前生猪价格依然高企,但是国内行业人士估计全国非洲猪瘟后复产的生猪产能在2021年2季度后逐步释放,2021年生猪价格下跌趋势基本明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贺州市养殖户经过上一轮非洲猪瘟疫情“碾压”后,抗风险能力减弱,部分养殖户信心不足。然而当前贺州市在保险业险种不够丰富,只有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死亡保险,还没有建立价格保险机制,价格下跌将会面临较大压力。

3.抗疫情风险能力弱。调研发现,超半数的中小型养殖户担心非洲猪瘟疫情反扑,对自身疫情防控管理技术信心不足,但是育肥猪和种猪死亡保险参保率下降趋势明显。中小型养殖户反映,参保率下降的一方面,因猪场生物安全等级提高,保险人员进入猪场进行核验难度加大,现场承保验标,查勘理赔手续难以进行;另一方面,非洲猪瘟后,保险公司提高了参保标准,对于防控条件设施较差的养殖场,难以验收通过。例如,八步区有规模大户表示,由于猪场条件未按照保险公司要求进行改造升级,导致无法投保。

4.规模养殖土地稀缺。随着环保要求提高,清洗消毒、养殖废弃物处理、检验试验室等配套设施用地面积增加,符合规模养殖大面积土地供给较少。贺州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透露,公司计划从“公司+农户”的模式转型到养殖小区模式,但是非洲猪瘟疫情后,各地禁养区划定及审批政策与之前没有变化,符合条件的上规模的土地稀缺。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反映部分合作户非法占用农田搭建,建后强拆,拆后没有做好后续异地重建工作,部分养殖户养殖用地取得合法手续困难重重。

5.肉类加工屠宰能力较弱。非洲猪瘟后,贺州市仅有2个屠宰场,经过一年的更新改造,贺州市4个屠宰场在2021年年底全部投产,但四个屠宰场满载运行仅能满足本市居民的需要,因此长期以来贺州市生猪调运都以“活体运输”为主。中南六省全面禁止外地生猪调入政策执行之后,鼓励“调猪”转为“调肉”,贺州市面临生猪外调困难问题。此外,贺州市目前仍没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没有形成全追溯可追溯的产业链条。

三、“十四五”期间贺州市生猪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能繁母猪代表了生猪产业未来的产能,从能繁母猪补栏到肉猪出栏供应市场约为13个月,因而当期生猪产能会影响到一年后的生猪市场供给,2021年二季度开始,贺州市逐步迈入了产能释放期,从当前能繁母猪存栏来看,未来贺州市生猪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建议从以下方面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部门联合防疫机制。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传统的疫病防控风险管理以养殖户为主体,易受到管理水平的限制。新型养殖疫病风险防控机制需要地方政府畜牧兽医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保险公司、养殖场户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保险、银行、养殖场户、屠宰场、销售商、科技服务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生猪生产信息化平台,构成多方联动的风险防控机制。

2.加固延伸产业链。贺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的生猪主产区,食品安全问题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越强、生产环节透明度越高,顾客对产品的信任度就越高,因此从生产到消费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之间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将生产端和加工销售端连接;发展生猪订单生产模式,可运用跨区共建养殖基地、资源环境补偿等方式进行合作支持,探索稳固的产销合作关系;引进肉类制品加工企业,提升屠宰加工和销售服务终端的服务能力;从食品安全出发,按照市场需求定位精准生产,提升整个养殖产业链的效率;鼓励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提倡从“调猪”向“调肉”转变,着力解决未来贺州市生猪“调出”问题。

3.完善和优化养殖用地协调机制。依托规模养殖在环保技术上的优势,应鼓励发展规模养殖,支持龙头企业布局全产业链。鼓励养殖企业利用荒山、荒丘、荒滩、荒沟等“四荒地”进行生猪生产,适当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将生猪养殖用地纳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简化用地手续办理流程。同时,系统解决养殖环保、生物安全等问题,对禁养区关停的养殖场户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

4.提高养殖风险防范能力。加大建立完善生猪创新型保险在贺州市的推广力度。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饲料期货保险、生猪收入/收益保险等价格类创新种类,降低养殖户因价格下跌导致的生产损失,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公司+农户”模式可尝试创新使用“生猪期货+保险”模式,分散转移养殖风险。此外,进一步加强生猪保险相关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加大对电子耳标、AI智能点数、拍照自动测量体长体重、DNA技术等前沿技术的推广运用,积极开发生猪保险承保理赔线上化相关系统,提高养殖户参保率,增强抵御疫情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贺州市贺州猪瘟
游贺州紫云洞
长征
印象贺州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吾城·吾乡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