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化工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3-10-20 06:32蔡卫滨曹俊雅梁鼎成张海永贺兰鸿刘淑琴
广州化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双一流生源导师

蔡卫滨,曹俊雅,梁鼎成,张海永,贺兰鸿,刘淑琴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未来长远发展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在“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实施的一项新的国家战略。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国家主席、总书记习近平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可以看出,关系到人才培养能力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将成为现阶段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1-5]。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6-7]。随着国民生产各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化学工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可以说,化学工业发展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依托学校“矿业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群”加强建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对研究生特别是化工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健全研究生教育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质量,是值得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我校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一直在建设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化工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并进行了实践,取得了有益的成效。

1 我校化工研究生培养现状

我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位主要面向化工,特别是煤化工相关领域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B+。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亟需改进,比如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传统煤化工,对生源缺少吸引力,导致生源质量不足;培养目标没有与时俱进,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师资队伍薄弱,2015年专任教师仅二十来人;课程体系偏理论,并且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以及实用性的课程;研究生教学大班较多,研究生教学过程的督导、监测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缺少有效管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生培养过程和毕业环节的监督不够等。

2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1 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优化学科发展方向

在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上,坚持学科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工程研究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学科基础和人才队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及时对研究方向进行调整,明确了多个前沿方向开展研究,培养人才。目前,学科发展确定以“煤基新能源”为中心任务,重点发展二氧化碳协同处理的“煤炭地下气化制氢技术”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高效发电系统”;在传统煤炭初级转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重点向产业链后端高值化学品及新材料开发迁移,重点发展“煤基原料制备高能燃料及功能材料”;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十四五期间做强“煤基固废增值化利用及生态环境材料”;积极探索“CO2活化及能源化技术”以及“高效储能材料与技术”。针对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急需的岗位培养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 改进招生工作机制,提高生源质量

良好的生源是进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具有高层次、具有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招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要任务就是改进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有了高质量的生源,才能使后续的培养工作顺利进行,以更好的完成培养任务。

为提高生源质量,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首先,改变以往以传统煤化工为主的单一的研究方向,通过发展与国家需求密切相关的新型学科来吸引学生;其次,通过各类竞赛、大创活动、专业教育等工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的学科方向,吸引并留住本校生源;此外,从学院、学科到导师等层面,加强宣传,到兄弟院校开展讲座等活动,宣传我们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吸引外校生源。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我们也不断改进和优化,采用更为科学的考核方式,筛选出优质的生源;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鼓励素质较高的硕士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

2.3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良好的生源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而研究生学习科研的成效则是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研究生教育形成与发展壮大的基础。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在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定位乃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引领性作用。2020年,我系针对2016版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制定了新的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新版培养方案首先改变了传统的课程体系,采用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式,结合我系的发展方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设立了能源化工、能源材料以及生态材料与固废资源化三个方向的模块化专业课。相比而言,模块化的课程可针对模块所涵盖的所有课程统一设计教学内容,内容之间相互支持,不会重复,并逐课分配教学任务,虽然学时被一定程度的压缩,但教学质量反而提高。开设了前沿进展课程,结合科研方向,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新型碳材料、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基固废资源化新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等八个不同的化工前沿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有效地开拓研究生的视野。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在《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技术创新与颠覆性能源技术突破已经成为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开启全球各国碳中和行动的关键手段。”针对能源领域的发展需求,我们也积极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探索,并开设了新能源相关的前沿课程“先进能源技术”,邀请国外电化学能源、储能、可再生能源等方向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以进一步的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提升创新能力。针对研究生新生在科研上的薄弱之处,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还开设了“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一课,培养学生文献阅读、论文撰写、学术交流和思考、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此外,教学都改为小班教学,并且从学校层面,对研究生的教学督导、监测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强化了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重课程思政,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逐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鼓励所有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2.4 增强教师队伍,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组织与实施者,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关键作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除了承担系内化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还要负责全校化学基础课和部分化工类课程的教学,但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平均教学工作量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不进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培养。为此,近年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加大了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的力度,目前已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中级11人,有效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对学科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为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在导师队伍建设上不断探索与改进。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良好的师德师风列为导师选聘的首要条件,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每年年底进行的考核中,纳入师德师风考核;对研究生导师资格实行年审制度,打破终身制,实行研究生导师岗位的动态管理;建立了高水平人才引进、优秀副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优秀讲师担任硕士导师的遴选机制;对于新聘的导师,学院会进行全方位培训,同时对导师开展定期的交流与培训,切实提高导师的指导能力。

2.5 建立创新机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除了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开设化工前沿进展课程以及由国际知名专家主讲的前沿课程“先进能源技术”外,还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及海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每年举办一次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天鹰-芬雷基金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每次活动邀请几个不同方向的专家进行大会报告,而后由参加论文评选的学生进行分组汇报,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从学校层面,对发表优秀论文的博士,还有一定的资助,用于其参加国际、国内会议以及发表文章,更好的帮助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提升其学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此外,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也有一定量的博士生可以前往海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通过上述措施,对拓宽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6 强化培养过程及毕业环节考核,保证培养质量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进行了强化,加强监管,对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以及答辩等环节,严格管理。采取的举措包括: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的数量必须满足基本条件,并需要进行总结,达到要求后才能进入毕业环节;在硕士研究生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全系学生统一安排进行中期考核,主要就自己的工作计划、目前的进展、后续的计划、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论文和会议情况进行汇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整理、汇总做过的工作,找出不足并及时补正,并对后续研究计划理清思路;另一方面,考核委员会也可通过汇报了解或找到学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有利于学生做出及时调整,提高论文质量。对于少部分论文不认真的同学,中期考核可起到警示作用,后续会加强对此部分学生的监督。在硕士研究生第6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月,要求研究生提前完成论文写作并提交系内,有系里进行预先审查,通过审查的才能送审,不通过则打回修改,再次审查通过才能送审。为保证论文质量,盲审环节排名后20%左右的论文将统一外审,由外审专家决定论文通过与否。虽然此举可能会使外校觉得本学科的学生论文质量不够,但此举确实能有效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

同时,在导师层面,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加强导师指导,强化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学术道德和和诚信教育,如发现论文不合格,扣减该导师指导学生的名额;若连续两年存在论文不合格,则直接取消导师资格。

3 结 语

在“双一流”高效建设背景下,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形成了从学科发展方向优化、招生、培养方案、导师队伍、创新能力培养、培养过程及毕业考核等多层次的、全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对学科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双一流生源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爱情导师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