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农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3-10-20 06:32施和平丁立军
广州化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化学思政课程

海 波,耿 帅,施和平,丁立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作为人才孵化基地,新兴生产力的温床,高校为我国的科研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高校的思政教育施行效果的好坏,关乎着所培养的人才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否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在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牢牢抓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通过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推进以课程思政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1]。”作为农科院校,所培养学生大多为农林牧类人才,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学专业的思政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

1 农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普通化学》课程介绍

《普通化学》是一门化学理论和实验结合的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强的本科基础主干课程、高等农林院校的公共基础核心课程,作为农科专业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化学课程,为后续《植物学》《土壤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农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高等农林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素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后续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

1.2 普通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思政元素少且过于单一,随着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概念不断融入到《普通化学》课程中来,新的教材也不断涌现。各大教材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科学知识的更新,而缺乏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和爱国情操的涉及。教师在《普通化学》这门课程中基本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思政元素涉及非常少或有些章节完全没有涉及。大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的累积薄弱,所了解的思政元素过于单一,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并不紧密。

(2)教学模式不够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配合教师口授,以单方面输出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2]。灌输式的教学,使学习失去了趣味性,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们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3],不利于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开展。

(3)部分高校存在着大班教学以及课时紧张的问题,《普通化学》课程知识体系庞杂,概念公式繁多,涵盖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以及物质结构基础等知识点,信息量大。在内容繁多章节的教学过程中,从课时的角度考虑,容易忽略课堂活动中的设计感和趣味性,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如何合理分配各章节的时间,平衡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高课容量下如何利用好教师有限的精力,做到雨露均沾,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是摆在高校农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任课老师面前的共同问题。

1.3 课程思政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的实施意义

《普通化学》主要面向大一新生开课,大部分刚刚成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德育教育,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良好途径[4]。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农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思政思路

在遵循《普通化学》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挖掘、梳理《普通化学》课程的德育素材,最大化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5]。《普通化学》的课程思政应该从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战略、科学前沿、社会热点、实际应用等方面相结合,搜集素材、提炼思政元素,从而形成具体教学案例,根据《普通化学》课程的地位及教学内容,作为授课老师,应该确定该课程思政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敬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传递绿色环保和健康生活的理念等。在课堂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发掘思政元素,同时课程思政教学中也应解决科学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融合这个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再自然而然的吸收。

3 农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思政内容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6]。教育从来都不应该是灌输,而是教与学的结合,要想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首当其冲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常识或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讲解有关可逆平衡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为什么菠菜不宜生食,需用热水煮沸,因菠菜中还有大量的草酸,草酸作为一类二元弱酸,生食口感苦涩,且过量食用会腐蚀胃黏膜,且会对肾脏造成一定损害,且草酸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后形成草酸钙沉淀,易造成人体缺钙。而在用热水煮沸过程中,大部分草酸就会溶于水中,从而被除去。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章节,举例2022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火炬追求环保,以氢气为燃料,而氢气几乎无色的火焰反而呈黄色,原理就是焰色反应,进一步普及焰色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事情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3.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普通化学》的课程绪论,化学发展史中,涉及到了我国部分杰出的化学家,在我国国力尚不强盛的时期,毅然决然放弃国外的优渥待遇,回到祖国,为民族科技的振兴而进行了不懈的艰苦奋斗。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稀土元素专家徐光宪刻苦求学、学成归国、奉献祖国的事迹,徐光宪老先生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接受稀土元素分离提纯的国防科研任务,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7]。结合这些杰出的化学工作者的事迹,从民族使命感的角度发掘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不仅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反映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附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3.3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思想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学习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法,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化学思维方法是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在《普通化学》的课程思政中,化学思维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过程中,对于分子原子的从无到有,从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思维的,鼓励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敢于提出质疑。

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将辩证法融入到《普通化学》课程基本概念的讲授中,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多元化的现在社会,会独立思考,去伪求真,利用所学的知识同伪科学做斗争。

3.4 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在父母和家庭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遇到棘手的问题,易表现出畏惧与退缩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教材内容同科学精神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科研精神[8]。举例部分化学工作者,在研究初期,遭遇多次失败的实验,但依然坚持不懈,发挥匠人精神,最终做出了震惊世界的成果,以他们的科学精神来勉励学生们。例如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制碱技术被封锁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投入研究,五年磨一剑,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从此使得我国的制碱工业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命运。这些鲜明的人物事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学生心里种下了开拓进取的种子。

3.5 普及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整体都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环保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人类工业发展史,发展初期的大量索取,无节制排放,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随着全球化发展,能源及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普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新时代对人才建设的要求,也是国家竞争、人类生存的需求。在教学中引入鲜明的案例,比如讲到元素部分,可以用臭氧举例,引入上世纪人类对氟利昂的滥用,导致臭氧层空洞,从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机理,讲解原理,也可扩展到伦敦烟雾等严重公害事件,使学生了解污染的根源以及环保的意义,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同时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决心[9-10]。结合农业专业自身特点,绿色种植,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减少以及避免过量施肥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3.6 培养学生的安全规范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普通化学》学习过程中,实验和理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基础实验课上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农业类专业学生日后独立开展农化相关实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3.7 让健康生活成为常态

从2019年年末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中国经受了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武汉封城,全民居家共战疫情,实体经济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击。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第三年,疫情在基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依然有零星的小爆发。部分人知而不行,存在侥幸心理,疏于个人防护,轻视风险,没有做到及时消毒以及戴好口罩,最终导致疫情的扩散,损害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由此可见,提升学生的健康防护意识迫在眉睫,教师可以从溶液一节入手,普及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作用原理,借而引申出科学防护,健康生活的思政主题。以本次疫情中常见的两类消毒剂为例,医用消毒酒精即75%的乙醇溶液,可以通过高渗透压使蛋白质脱水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之所以把浓度定为75%,是因为浓度过低无法使蛋白质变性,而浓度过高则会使细菌表面形成致密外壳,阻止乙醇继续与细菌作用,杀菌效果均不够理想。在后疫情时代,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防范知识,树立更强的健康意识,强调学生注意健康生活,科学防护,规范自消毒,避免疫情扩散,也使得健康生活成为常态。

4 结 语

教书重在育人,高校要传授知识,更要立德树人。在农学专业《普通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结合专业特点,联系社会实际,深入发掘该课程的思想教育元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敬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传递绿色环保和健康生活的理念。不为了思政而思政,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化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