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需求视角下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2023-10-23 15:39田嘉敏
山西青年 2023年18期
关键词:认同感师德幼儿教师

田嘉敏 赵 妍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势必受到影响,行业对优秀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2022 年4 月,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1]“规划”表明将新增公办园300 所并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这一政策也将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质量和更大的数量需求。然而,依据相关用人单位反馈可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要,新入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将挖掘学前教育行业用人需求,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究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对幼儿教育行业从业者进行了行业需求访谈,共选取了5 名访谈对象,包括1 名幼儿园园长,3 名幼儿园教师,1 名早教机构教师。幼儿园园长A 来自陕西省商洛市某民办园,幼儿园教师B、C、D 来自西安市某公办幼儿园,早教机构教师E 来自西安市某上市连锁早教机构。访谈对象的从业时长均超过5 年,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访谈内容围绕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及对毕业生的能力评价进行。并以陕西省某民办高校为例,深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分析课程设置情况。向已经工作一年的2020 届毕业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82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包括本科毕业生280人,专升本毕业生202 人。问卷内容主要针对自身职业能力自评进行设计,问题选项代表能力由弱到强分别为1、2、3、4、5。选取该校2 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分别命名为教师E、教师F,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效果。最后,结合行业需求调查结果与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效果,综合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一)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幼儿教师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其教学对象是一群稚嫩的幼儿,他们几乎没有能力抵御来自教师的伤害。本研究中所有来自行业的受访对象均表示,在招聘教师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招聘对象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果应聘者出现过职业道德问题,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都不会录用。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幼儿教师师德失范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使得相关用人单位纷纷提高对员工师德规范考核的重视程度。[2]

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知,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科基础课程共17 门,共计846 学时,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仅有一门《师德修养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开设一学期,32 课时。由此可见,课程设置方面职业道德课程所占比例较低,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引起充分重视。通过与2 名专业教师的访谈后得知,学校对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提出了指标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主要考虑教师资格证考试与招教考试内容,师德修养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低,且比较容易作答,因此专业课程设置以理论课和各类技能课为主。

(二)职业认同感较低

相关研究表明,优秀教师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教师的职业认同需要在师范教育阶段打下一个好的基础。[3]幼儿园园长A 认为,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是幼儿教师职业稳定发展必备素养,缺乏职业认同感可能会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师资流失。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8.7%的调查对象在自身职业认同感题目中自评得分不超过3 分,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知,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专业教师缺乏行业经验,很难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将制约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4]教师F 与教师D 在访谈中提到学生的实习经历会影响到其职业认同感。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将开始为期14 周的教育实习,这段时间内他们还需要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准备考研或求职。许多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实习,没能在实习中真正了解学前教育行业的价值,很难对幼儿教师职业产生较高认同感。

(三)缺乏沟通能力

在被问及新入职毕业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时,受访的4 名幼儿教师B、C、D、E 表示毕业生沟通交流能力相对薄弱,经常会在与家长沟通时出现问题。幼儿园园长A 在访谈中也表示,目前幼儿园的家园合作主要通过幼儿教师开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才能实现与家长的良性互动,保证家园工作质量。因此,幼儿园在招聘教师时十分看重沟通与表达能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知,60.2%的毕业生在问卷中对自身沟通能力评分没有超过3 分。由此可见,毕业生自身沟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学前教育专业没有针对沟通能力开设的课程,仅有一门选修课《表达与写作》涉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没有专门针对沟通能力开设的课程。在访谈中高校教师E 表示,如今社会快速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改变了学生交流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交流十分依赖如“微信”“QQ”等通信软件,当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看法或进行小组讨论时发现,许多学生无法顺畅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很明显,对手机或电脑通信软件的依赖限制了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发展。教师F 提到,学校有许多锻炼沟通能力的机会,如社团活动或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都可以有效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但仅有部分较为活跃的学生会经常参与此类活动,大部分学生缺乏通过参与校园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意识。

(四)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较差

通过与1 名幼儿园园长和4 名幼儿教师的访谈可知,新入职毕业生最缺乏的能力是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受访者普遍认为,新入职毕业生组织的教学活动,没有体现幼儿个性及现有学习水平,对于各年龄阶段幼儿教学活动设计难易程度认识不准确。此外,新手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经常生搬硬套课本上的活动案例,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基础课程部分共有8 门课程涉及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培养。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培养课时量为256 课时,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占比为29.6%,其中《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与指导》《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内容更是包含了各类教学活动组织的具体方法。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教学活动组织方法,其教学成果却没能满足行业需求。

本研究者就这一问题与2 名高校教师E、F进行了深入探讨。2 名教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专业师生比悬殊的现状有关,近年来大量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但学校的专业师资数量却没有增加,因此教师只能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学大纲规定,专业核心课程有一半学时为实践学时,需要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掌握教学能力。然而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上课时间有限,教师只能选择个别学生参与实践环节,更多学生只能在一旁观摩学习。教学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大量实践训练,然而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很难实现全员实践,势必会导致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结果。

四、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策略

(一)专业课程与师德修养内容有机融合

2020 年6 月,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指示。[5]根据指示要求,学生师德素养的提升不能仅限于拓展师德课程内容或机械性增加师德课程课时量,更重要的是要将师德践行能力培养融入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梳理每门课程蕴含的师德元素,设计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深厚的教师职业情感。改变以往说教为主的模式,更多融入案例式、探究式、问题式、实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师生关系与互动质量,重视学生对师德的体察、感悟与内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师德认知水平与师德实践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坚定职业信念

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首先可以从课程入手,应该设置与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例如,《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科学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明晰职业成长路径。

培养的职业认同感同样可以借助榜样的力量来实现,榜样可以助力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坚定职业信念。榜样可以是学生身边专业课教师,也可以是来自学前教育行业的优秀教师。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学前专业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修养引导学生对理想教师的规划与展望,增强学生坚定的职业信念,促进学生良好职业情感与职业态度的养成。其次,专业可以邀请来自行业的在职幼儿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工作经历与感受,或是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导师,用他们自身的幼儿教育经验和职业发展经历给学生传递更多来自幼儿教育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榜样熏陶作用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三)创造多样化实践机会,锻炼学生沟通能力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实际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给学生创造更多沟通表达平台,为其提供更多沟通表达机会。由于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年龄较小,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和交流就更加频繁,交流内容细致繁琐。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能够准确表达自我,更需要学生具备与家长良性沟通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在开设相关课程时也应考虑到行业的特殊需求,课程内容应尽可能贴近真实工作情境,聚焦幼儿教师工作中的不同环节。

(四)改善专业师资条件,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短缺问题,高校应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多方引进人才,壮大师资队伍。丰富专业在职教师的行业经验,选派教师到幼儿园进行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参与幼儿园教学、管理等活动,培养相关行业素质,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课堂教学中改善教学组织形式,增加实践环节参与度。大班上课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进行教学演练时间短,机会少,教师在有限时间内难以提供细致的指导。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大班上课的实践环节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不同小组同时进行实践教学演练,由以往的教师评价改为小组学生互评、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做将大大提高课堂实践环节效率,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五、结语

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数量需求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紧密把握社会需求,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既是满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行业对幼儿园师资的需求。通过对行业从业者与高校教师、学生的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行业标准基本相符,但课程实施效果欠佳,没有实现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不够重视对学生师德修养的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沟通表达能力不能满足职业需求,教学活动组织能力较弱。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从专业课设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改善等角度提出解决策略。总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不能与行业发展脱节,专业发展应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手段,改善培养模式,助力毕业生实现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认同感师德幼儿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