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复养猪场增效关键技术

2023-10-23 08:57王芳蕊王富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8期
关键词:后备猪瘟非洲

王芳蕊,石 瑜,廉 维,夏 伟,王富猛

(1.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2.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吉林 132101)

非洲猪瘟对于中国养猪业既是百年灾难,也是百年机遇。非洲猪瘟的暴发使一些以散养为主的农户迅速退出了市场。中国养猪企业已经开始重新思考未来的方向,养猪行业会慢慢呈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竞争将逐步趋于平稳。

近几年,国内比较流行两种养猪方式,一种是专业户养猪方式,每户饲养规模在20~1000 头不等。专业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养猪专业知识,需要建造专门的饲养场,还要有专业饲养员和兽医负责管理,大多选择饲养瘦肉型生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品种,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大都生产偏瘦肉型的猪肉;另一种是以大公司为主,采用工厂化养猪方式。这种生产方式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和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一般每场年出栏在几千头到几万头。通常饲养洋二元、三元杂交种和专门化配套系,主要供国内大城市,多为较高端消费产品。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经历4 年的产能修复,我国养猪行业产能已经恢复至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2022 年出栏数量超过2018 年水平。然而,非洲猪瘟防控仍无有效的疫苗。非洲猪瘟的发生,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影响了中小规模养猪户复养扩产的热情,同时受3 年新冠疫情影响,加之自然灾害,导致玉米供应趋紧,玉米价格上涨势必使养殖成本会持续走高。

1 抓住非洲猪瘟复养扩产的关键

1.1 精准查找问题非洲猪瘟作为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防控该病必须统筹做好控制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等各项措施。养殖场恢复生产能否成功,彻底清除非洲猪瘟病毒,并通过有效方法阻止其再次进入养殖场是关键。

为实现生猪复产增养,首先要认真复盘,查找曾经发生非洲猪瘟的原因,开展风险评估,找出其关键控制点,从猪场周围环境的控制,猪场圈舍改造,料线水线改造、种猪(精液)引进,人员、车辆、饲料、物资进出,生产过程管理,疫病免疫和监测,消毒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着手,形成系统的操作规程,确保生猪复产增养成功。

复养一定要经过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许可。根据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ASF)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 年第二版)》(农牧发〔2020〕21 号)有关要求,解除封锁后,空栏5 个月且环境抽样检测合格;或引入哨兵猪饲养,45 d 内(期间不得调出)无疑似症状且检测合格的,病猪或阳性猪所在场点方可恢复生产。但生产实践中有迟于5 个月的,也有早于45 d 的,关键是看场圈舍等内外环境中病毒的彻底清除情况,只有通过采样检测,确定在场圈舍等内外环境中ASF 病毒为阴性,才可进行复养。

1.2 坚持彻底清洗与消毒的原则复养之前,要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清洗与消毒。清洗消毒前首先对场内道路、物品、猪舍等采样检测,确定阳性区域,没有污染的地方(阴性区域)封闭。消毒顺序由内到外,按照猪舍、生产区、生活区、场区外围依次进行。同时妥善处理所有剩余饲料、药品等。

1.3 全面检测后恢复生产经过彻底清洗与消毒,对养殖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多点采样(猪舍、粪沟、路面、漏粪板背面、土壤、水源、办公室、宿舍、厨房、场外路面等),进行ASFV 检测。检测结果呈阴性方可引入哨兵猪,恢复生产后,引入猪要严格做到隔离、检疫与检测。

2 控制临床新发猪病及多病原混感

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风险之一是生猪感染疾病,复养场(户)不能因为生猪市场低迷而忽视疾病的防控。我们认为生猪发病率低于5%的养殖场饲养管理水平良好。复养场(户)经过非洲猪瘟洗礼,生物安全意识、硬件已改进提升,养殖场环境也焕然一新,同时应转变观念,将“养防并重、养重用防”作为生产管理的新方向,要根据养殖场实际,制定已有疫苗的猪病保健免疫程序,对目前尚无疫苗的猪病只能依靠生物安全措施+保健药物来控制。

2.1 新发圆环病毒3 型的流行圆环病毒(PCV)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肾病、皮炎综合征和呼吸道综合征等,造成猪群免疫抑制,激发感染其他疾病。国内猪场中圆环病毒2 b 和2 d 亚型是当前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并且2 d 亚型血清型检出率逐年上升。

PCV3 是一种新型病毒,可以感染猪、牛、犬和小鼠,但目前只检测到猪向体外排毒。它具有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我国已出现PCV3 感染病例。PCV3 尚无商品化疫苗,对养猪业具有潜在危害。在实践工作中,需加强隔离、检疫、消毒等措施防控PCV3 的感染,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2.2 蓝耳病病毒的流行与变异蓝耳病毒(PRRSV)容易变异,临床毒株呈现多样性。我国猪场存在经典毒株、高致病性毒株、类NADC-30 毒株(优势毒株)和经典株+变异株重组的GM2 株,美洲型、欧洲型PRRSV 同时存在,给临床蓝耳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猪场如果检测到蓝耳病,应先要查清楚场内的毒株类型,选用合适的疫苗控制。可以对母猪群进行监测,若母猪有带毒、排毒现象,则建议仔猪1 日龄免疫0.5 头份蓝耳病活疫苗,10~14 日龄加强免疫1 头份;母猪群建议每年免疫3 次;如果母猪群免疫情况好,仔猪14 日龄时免疫1 头份即可。

2.3 临床常见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猪群多病原混合感染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联合,蓝耳病和圆环病毒联合,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联合及2~4 个病原综合感染是当前防控的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临床上经常出现非典型性疾病,加大了诊断和防治工作难度。

3 科学降低日粮成本

生猪养殖最主要的生产成本是饲料费。一般来说,母猪妊娠阶段需喂食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哺乳阶段需喂食高能量和高蛋白质饲料,同时通过提高采食量,使产后母猪受损的身体快速恢复,保证足够泌乳量以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该阶段的饲料占饲料总成本的10%。仔猪在教槽和保育阶段,需要饲喂易于吸收、适口性好、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来提高其成活率,缩短上市时间,该阶段的饲料占饲料总成本的15%。中大猪生长育肥阶段的饲料占总成本的75%,这个阶段重点是提高生长肥育猪的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消耗。

2018 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了《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团体标准,设置了仔猪和生长肥育猪日粮蛋白质的上限值,推广应用猪低蛋白质日粮。如果将饲料中玉米换为糙米、小麦、高粱、大麦、木薯等,用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葵花粕、芝麻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等优化措施,每吨饲料成本可降低100 元以上。

复养猪场推广实施阶段饲喂方式,根据生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饲喂不同配比的日粮,降低饲料成本。

4 提升母猪综合生产效率

4.1 优选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培育成功率是养殖场生产成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猪场应选择体型匀称、背腰平直、有效乳头数7 对以上、排列均匀、大腿和后躯肌肉丰满、生殖器发育良好的母猪作为后备种猪,要做好淘汰后备猪的准备。养殖场应与品种供应商保持沟通,充分了解引入品种的母猪配种的最佳体重,体重过大或过小容易引起繁殖的其他问题。在生产实际中,多数配种员认为140 kg 左右的体重最适宜配种。

母猪的终生生产成绩往往根据第一胎决定。我们对后备母猪的期望值(见表1)。

表1 后备母猪生产指标期望值

4.2 各生产环节增效关键要提升母猪综合生产效率,后备母猪配种与妊娠、分娩与哺乳各阶段的管理都不可掉以轻心,只有提高配种分娩率,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才能实现节本增效。

(1) 配种前,基础的免疫程序和驯化应于170~180 日龄之前完成,注意最好错过第一个发情期配种。不发情的后备母猪可采用190 日龄混群,210 日龄转出后备母猪舍、转入限位栏的办法。

(2)母猪断奶后第2 天使用公猪诱情,体况较好的断奶母猪,断奶一周内即可配种受孕。母猪配种后,要保持饲养圈舍安静、舒适,禁止生人靠近,避免应激影响胚胎着床。配种后第3 周和第6 周进行返情检查、第5 周进行B 超检查,及时发现返情、妊检阴性的母猪。

空怀母猪实施分群精细化管理,空怀超过18 d仍不发情的,及时使用激素催情,母猪空怀天数控制在40 d 以内。

(3)产房采用全进全出管理。母猪分娩过程中,为减少死胎,设置接产、助产人员;分娩后48 h内完成并窝寄养工作。重点做好初生仔猪的保暖工作,减少应激。哺乳母猪通过提高采食量,提供足够泌乳量,确保仔猪吃足初乳,同时仔猪可采用分批哺乳。产房仔猪断奶后,按“清空、冲洗、干燥、消毒”的流程进行空栏处置。

(4)调整母猪群胎次结构。尽快淘汰6 胎及以上低产老龄母猪,6 胎以后不仅产活仔数逐步下降,而且后代畸形数和死胎数增加,因此应构建年轻高产母猪群,及时用优秀母猪来替换低产母猪。

非洲猪瘟复养猪场恢复生产后,通过彻底清洗消毒、改善养殖环境、转变疾病防控观念、分阶段调整饲料日粮,降低饲料成本和做好生产关键环节处理等综合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使猪群自身免疫力与成活率得以提高,实现猪群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后备猪瘟非洲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非洲鼓,打起来
浅谈猪瘟防治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