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2023-10-24 10:36梁建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笔者历史课堂

梁建芳

【摘要】在国家进行“双减”政策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既能学到知识也能体验到快乐,还学会做人,当然提高素质教育,爱国教育也很重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133-03

高效课堂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喜欢探讨的问题,高效课堂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该是在课堂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收获更大的教学效果。其实,个人认为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增加教学效果的课堂,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的时间中,让学生主观参与学习,通过认真思考,在课堂中及时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举一反三。

笔者自从在2012年从教历史以来,经过不断探索,悟出一个道理:想要给学生减轻负担,教师就要增加自己的负担,增加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投入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渊博的知识,精练的表达和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另外,还要有很深的洞察能力,随时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灵活调整课堂中的环节,课后还要进行课堂教学反思,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提高,更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历史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还要根据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我们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学习、实践、改进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要精心备课

要想将高效课堂合理应用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最关键的是上好课,要上好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心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内容、关键字要弄明白,知道教材的结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还要知道要补充哪些内容,还要仔细认真研读课标,这样,教学方向才不会出现偏离。

其次,还需要关注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对象,所以只有知道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才能采取相应改进措施,调整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学”的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七年级的学生初学历史,在开学的第一课,笔者就和他们说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还引用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告诉他们要想变聪明就要学好历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笔者还特别提出上课的要求,比如要准备好红色笔圈划关键字,重点、难点要用符号标出,慢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设计好课前导入

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教师就设置巧妙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前导入时,教师也要联系教学条件的实际,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用多种形式缩短学生和教材的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比较好的课堂导入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的技巧之一,如果运用好,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把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考问题多了,那么分析能力自然也跟着提高了。另外,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了,我们上课就很轻松了,他们变得爱听课了,主动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一课时,笔者就先问学生:“哪位同学看过《三国演义》?”接着问:“三国是哪三个国家?《三国演义》中提及到什么人物呢?‘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与哪些人物相关呢?”这样的新课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曹操想要统一天下的愿望实现了吗?请说明理由。”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吸引住了,七嘴八舌地回答,课堂气氛活跃了,听课情绪也跟着高涨了,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运用音响、影视

历史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时空性,教师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在讲述新内容之前,适时地播放与新课的内容有关的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学生就好像亲身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事件,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情绪,还能很好地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节课中,也可以播放曹操的诗《观沧海》和《龟虽寿》,让学生从中了解曹操的豪情壮志。在教学《抗美援朝》一课时,播放《雄赳赳,气昂昂》这首出征曲;教学《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的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时,可以播放教学视频《一战后世界格局》,大约是3分钟,视频中播放了一战的画面,讲解到一战的影响,介绍到巴黎和会的主要内容和实质。这样,学生在动感的视频和讲解中,既可以体会到看视频的直观,也从中掌握了本课的一些重要内容,到教师讲解时都是第二次回顾了。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所带班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每次说到给他们看视频都欢呼起来,坐姿也很端正,笔者上课也变得轻松多了。

三、巧设情境,设疑导学

情境创设要激起学生情趣。要精心设计新颖、强烈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潜藏疑惑,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且还经常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例如,笔者在教学《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时,通过播放《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视频资料,让学生再现过去历史真实,学生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中国人民惨遭屠杀的景象,激起学生对日寇侵略的愤怒,同时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场面,通过一幅幅画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当然,还可以运用设疑导学。创设问题关键在于启迪学生思维,问题设计要步步为营、引人入胜,既要以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课本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又要从看起来平常的历史现象中挖掘它的深层含义,提炼发人深思而且有一定思维的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设疑导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了。在合作学习中,可以是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自主地对话、交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一点是也增强了学生竞争的意识,更好地表现自我,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我们常见比较好的公开课,也常常设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起教师讲述要高效很多。

笔者曾经参加过贵港市的历史课堂比赛,当时讲的就是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在课堂中,笔者就设计合作学习环节,先是提问:“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主张又是什么?之后,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认真阅读课文后,制作小卡片阐述自己学派的观点,之后进行课间短剧,从小组中,让组员选一个代表分别扮演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发表各派思想主张,采用PK的方式,还给各小组评分,送上奖品。最后,笔者进行讲评并展示相应的知识,给予每组学生肯定的评价,学生在开心中接受了新知识,而且也是主动的,他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笔者是他们的引导者,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节课非常成功,得到了很多听课老师的肯定。

五、善于精讲,整体理解

精讲、整体理解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因为能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相关的知识,方便学生的记忆,从而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笔者在开始讲授单元的第一课时,一般先让学生读一读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从总体上知道这一单元学习的重要知识,然后进行简单讲解,重要的点让学生直接画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比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时,笔者先让学生齐读第六单元的单元提示,知道这一单元是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重要的内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第17课的内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8课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第19课内容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并引导学生从中明白走上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可以是通过革命。在17课的教学中,笔者精讲了《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

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演示课件的方式,使授课变得更快捷方便,教师授课时不用板书,节省很多时间。另外,在课件中巧妙设计图片、视频等内容,这样进行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可以使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容易理解,课堂的教学就会生动有趣,有启发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笔者把焦裕禄的事迹整理后播放给学生听,学生听后非常感动,甚至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要向焦裕禄学习,决心为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勤奋学习。

在讲述甲午战争中黄海大战时,让学生观看《甲午风云》段;讲述抗日战争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等歌曲,组织学生观看《血战台儿庄》《地雷战》《地道战》 等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述改革开放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好日子》等。

这样,学生在看或听的同时,便很快记住了知识,既省时又省力,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方法指导很重要,如果学生学会了方法,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节省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知识更加系统化,记忆内容也变得简单化了,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就提高了。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历史教学中,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学好历史,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整体把握)、纵、横。“点”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或意义。“线”就是线索,是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比如复习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时,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进行教学:第一条线就是屈辱史。点就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等。第二条线就是反抗史,点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第三条线就是探索史,点有地主阶级探索——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探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面”是整个内容,是某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上面所提到的中国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历史学习总体,由点、线、面构成。比如把中国古代史看成一个体,在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和朝代作为面,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古代史的“体”就是由众多的点、线、面组成的。在复习时,就会更加全面系统、突出重点、针对性强。

“纵”是从时间上找出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历史现象。比如,复习俄国史,我们可以梳理成一条线索: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20世纪50年代后的改革—苏联解体,把每个时期的事件梳理成一条线索,接着把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就很容易系统地掌握俄国的发展史。

“横”就是从空间上找出历史事件,分析相同的和不同点,或是共同的主题,这样,就可以多角度进行归纳,使知识连成一片整体,通过对比,更加深化教材内容的关联,提高知识的拓展和迁移能力。

以上的七點就是笔者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总结,当然,教无定法,还会有其他的方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进行总结,这样才会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国民.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研究[J].新课程,2020(37):173.

[2]陈赞.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102.

[3]田春娇.多元教学策略支持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38-39.

猜你喜欢
笔者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