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对重症手足口病伴高热患儿疗效

2023-10-24 09:56王长举焦瑞南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布洛芬口病灌肠

王长举,焦瑞南

(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儿童传染性疾病,多发于5 岁以下儿童。引发手足口病常见病毒为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A16 型。其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粘膜发生疱疹溃疡[1,2]。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自行痊愈,而少数患儿会发展成重型手足口病。重型手足口病多发于<3 岁儿童,由于肠道病毒71 型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具有嗜神经特性,进而导致患儿出现心肌炎、脑膜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现象,死亡率较高。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多伴有高热症状发生,由于肠道病毒感染,造成机体脱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引起高热。本文旨在观察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伴高热患儿降温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效果。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7 年9 月~2022 年9 月期间105例重症手足口病伴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 例,男30 例,女22 例,年龄1~3 岁,平均(1.75±0.27)岁,发病时间2~7d,平均(4.50±0.59)d;观察组53 例,男32 例,女21 例,年龄1~3 岁,平均(1.71±0.30)岁,发病时间1~8d,平均(4.51±0.6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治疗,布洛芬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11)口服,1~3 岁儿童服用4mL/次,若持续高热,可间隔4~6h 用药1 次,1d 不得超过4 次。

观察组增加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静脉推注0.2~0.3mg/(kg·次),0.3mg/min。保留灌肠:患儿处于侧卧位,臀部抬高,导尿管采用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肛门3~5cm,将药物通过导尿管注入,停留4~5min 后拔出导尿管,若病情无缓解,可间隔4~6h再灌肠一次。两组均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降温效果:药物治疗后采用温度计测量腋下温度,对比两组患儿30min、60min、90min 后降温效果。脑脊液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7d 分别抽取患儿脑脊液2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10、TNF-α、IFN-γ 水平。脑神经因子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6 个月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 蛋白水平。不良事件: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发生嗜睡、腹泻、呼吸抑制不良事件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105 例重症手足口病伴高热患儿治疗前后数据采用SSPS21.0 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数据用(%)表示,比较用χ2值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比较用t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降温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降温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降温效果比较(±s)℃

注:1)与降温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降温前对照组 39.34±0.30观察组 39.35±0.31 30min 39.00±0.301)38.50±0.291)2)60min 38.62±0.261)37.40±0.251)2)90 min 38.03±0.171)37.08±0.161)2)

2.2 两组脑脊液炎性细胞因子、脑神经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脑脊液炎性细胞因子、神经因子水平比较(±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IL-6(ng/L)对照组治疗前43.55±5.73治疗后27.44±2.301)观察组治疗前43.58±5.79治疗后16.33±2.241)2)IL-10(ng/L)39.84±5.61 30.66±3.401)39.87±5.64 20.27±3.371)2)TNF-α(mg/L)2.86±0.57 1.58±0.251)2.89±0.58 0.67±0.231)2)IFN-γ(ng/L)113.57±20.39 105.73±12.941)114.68±20.46 76.33±12.901)2)NSE(ng/mL)32.41±5.39 26.38±3.511)32.40±5.41 18.86±3.551)2)S-100β(ng/mL)2.58±0.35 1.80±0.251)2.60±0.36 1.46±0.201)2)

2.3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嗜睡1 例,腹泻2 例,呼吸抑制0例,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6%;对照组发生嗜睡1 例,腹泻1例,呼吸抑制0 例,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由于肠道病毒的感染,脑脊液中IL-10、IFN-γ 水平升高,Th1 和Th2 细胞功能相互拮抗,IL-10 抑制Th1 细胞,IFN-γ 抑制Th2 细胞功能,Th1 和Th2 细胞之间具有强烈的免疫反应,当Th 细胞失衡时可严重影响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加重患儿病情[3]。本研究显示,对照组降温效果、IL-6、IL-10、TNF-α、IFN-γ 水平优于治疗前,提示经布洛芬治疗,可降低患儿体温和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认为,布洛芬混悬液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通过对前列腺素合成和环氧化酶的抑制,发挥解热、消炎作用;由于溶酶体酶释放和白细胞活动被抑制,使组织局部的痛觉降低,进而发挥镇痛作用。布洛芬属于抗炎的有机酸类药物,其可阻滞前列腺素E2 生成,提升机体的散热功能;当药物发挥作用后TNF-α 得到释放,促进体温调节中枢下调,进而使患儿体温降低。布洛芬还可激活机体生成内源性制冷源,生成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雌激素,进而发挥降温作用;其通过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和核因子信号传导,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4]。对照组采用自制纸尿裤冰帽联合布洛芬治疗,可降低体温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通过降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和体温,可间接改善神经功能,但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缓慢。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降温效果、IL-6、IL-10、TNF-α、IFN-γ、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联合布洛芬治疗,可使患儿体温趋于正常,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保留灌肠是从肛门灌注药物,保留在结肠或直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机体降温效果;将导尿管插入3~5cm,吸收效果好;由于导尿管的管径较小,降低了对患儿直肠和肛门的刺激,不易引发排便反应,确保了药物吸收,继而发挥了降低体温和炎症反应的效果。本结果显示,经随访3 个月,观察组NSE、S-100β 水平优于对照组,提示经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联合布洛芬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S-100β 是一种神经蛋白因子,可对神经胶质细胞刺激并促使其增殖,也可稳定钙离子的内环境,血清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NSE 是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其主要分布于胶质细胞和脑神经元,具有稳定理化性质。分析认为,地西泮注射液是一种长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其可易化或加强γ- 氨基丁酸抑制神经递质的作用,γ- 氨基丁酸在苯二氮受体作用下,可抑制神经突触;其也是苯二氮受体的激活剂,苯二氮受体复合物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调节细胞放电,发挥氯通道的阈阀功能。γ-氨基丁酸受体激活造成氯通道开放,促使氯离子经过神经细胞膜流动,引发突触后神经元超极化,使神经元放电得到抑制,进而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5]。本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操作简单,降温效果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预防高热引发惊厥症状对患儿脑神经功能的损伤。

综上所述,地西泮注射液保留灌肠和布洛芬联合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前列腺素合成和神经元放电对重症手足口病伴高热患儿治疗,可降低并维持体温,降低脑脊液中炎症细胞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布洛芬口病灌肠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