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冲洗对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响

2023-10-24 09:56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鼻窦炎

张 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真菌性鼻窦炎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常有特应性体质或哮喘病史,伴多发性息肉或手术史,多见于青年人,如不及时的干预可累及眶内和视神经,导致失眠[1-2]。对于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临床常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免疫以及激素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患者的复发率仍然很高,预后效果不理想。鼻窦冲洗在近年来被推荐使用,本研究采取了鼻内镜手术联合术后鼻窦冲洗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20 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男68 例,女52 例,年龄18~52 岁,平均(34.99±7.90)岁。纳入标准:通过病理诊断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8 岁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肾功能不全患者;有精神疾病以及意识障碍患者;在研究期间自愿退出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8~52 岁,平均(34.98±7.89)岁,病程平均(4.26±1.35)年。对照组年龄男35例,女25 例,年龄18~52 岁,平均(34.97±7.89)岁,病程平均(4.25±1.3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鼻内镜手术:患者经CT 诊断明确病灶后,行鼻内镜手术切除病灶。患者取平卧位,采取全身麻醉,确定麻醉效果后在鼻内镜的引导下松解受累的鼻内窦,清除窦腔分泌物,尽量保留窦腔黏膜的完整性,用可降解止血绵进行止血填塞。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术后鼻窦冲洗:手术方式通对照组一样。在出院后1 周用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43020454,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冲洗鼻窦,在术后第1个月每周来院进行1 次鼻内镜检查和鼻窦冲洗,在术后第2 个月,每两周来院进行1 次鼻内镜检查和鼻窦清洗。嘱患者出院后每天都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鼻腔的冲洗,指导患者使用鼻腔冲洗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持续冲洗3 个月~6 个月。在术后两组患者均使用3 天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Lund-Mackay 鼻窦CT 系统评分法和Lund-Kennedy鼻窦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进行评估,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数越低,说明症状越好。在术前、术后3 月、6 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鼻腔纤毛传输速度的评估;采用视觉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前、术后3 月、6 月进行鼻腔阻塞、嗅觉情况等主观感受的评估。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3 月及6 月进行预后评估,量表含生理困扰、功能限制和情感结局3 个方面,分数越低,说明预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 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Lund-Mackay 和Lund-Kennedy 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Lund-Mackay 和Lund-Kennedy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Lund-Mackay 和Lund-Kennedy 评分比较(±s)分

注:1)与手术前比较,P<0.05;2)与手术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SNOT-20 评分对照组生理困扰 功能限制 情感结局7.65±1.13 7.96±1.31 7.22±1.23观察组手术前手术6 月后手术前手术6 月后Lund-Mackay 13.65±3.26 9.36±2.361)13.69±3.32 7.23±1.211)2)Lund-Kennedy 7.54±2.45 5.23±1.121)7.56±2.52 3.26±1.081)2)7.62±1.15 7.95±1.36 4.23±1.061)2)4.12±1.121)2)5.11±1.111) 5.36±1.211) 5.62±1.091)7.21±1.36 3.36±1.251)2)

2.2 两组鼻腔纤毛传输速度和VAS 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鼻腔纤毛传输速度和VAS 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鼻腔纤毛传输速度和VAS 评分比较(±s)

组别鼻腔纤毛传输速度(mm/min)对照组术前术后3 月6.13±1.21 6.34±0.32术后6月6.56±0.52观察组t 值P 6.12±1.23 6.58±0.51 0.053.09>0.05<0.05 6.89±0.55 3.38<0.05 VAS(分)术前术后3月 术后6月8.62±1.13 7.85±1.12 7.12±1.26 8.63±1.12 7.15±1.35 6.31±1.15 0.053.093.67 0.961>0.05 <0.05

3 讨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于真菌作为抗原与特应性个体的鼻窦黏膜接触后,引起的变态反应[3]。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易复发,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均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求更为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本研究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und-Mackay 和Lund-Kennedy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更由于对照组,与宋建涛等[4]研究部分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术后鼻腔冲洗的联合应用有关。因器械的局限性,术中难以将鼻内真菌团块完全清除,术后通过鼻窦冲洗,利用水的特性,可有效清除残余真菌,避免真菌反复滋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3 月和术后6 月,观察组患者的鼻腔纤毛传输速度均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功能恢复和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经术后鼻窦冲洗,不仅可将残留的真菌,分泌物清除,也可使鼻腔黏膜保持清洁、湿润,促进鼻腔黏膜修复、鼻腔功能恢复,减少因鼻腔动力不足,导致分泌物、真菌聚积引起的炎性刺激导致的疼痛[5]。

结果显示在术后6 月,观察组患者的SNOT-20 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SNOT-20 量表可以评估鼻窦炎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情感,可以综合的评估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说明在鼻内镜手术后应用鼻窦冲洗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联合术后鼻窦冲洗可以有效的改善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真菌性鼻窦鼻窦炎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升麻解毒汤治疗慢性鼻窦炎25例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