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分析

2023-10-24 09:56王立强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腓骨开放性下肢

王立强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手术常作为临床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预后不良时常出现感染、愈合不良等并发症,考虑到膝关节患者的解剖位置和骨折复位的难度,临床多采用外支架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依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可以将手术类型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早期清创手术可避免清创后的二次手术,具有创伤少,失血量少,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但早期手术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对胫腓骨患者的远期预后存在一定的影响[1-3]。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择选92 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探讨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后续临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2022 年3 月收治的92 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急诊组和择期组,每组46 例。急诊组男24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40.89±6.54(22~60)]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5 例,高坠伤8 例,机器伤9 例,其他14 例;Gustilo 分型Ⅱ型14 例;Ⅲa 型15 例;Ⅲb 型17 例。择期组男23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41.68±7.56(19~61)]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6 例,高坠伤7例,机器伤10 例,其他13 例;Gustilo 分型Ⅱ型16 例;Ⅲa 型14 例;Ⅲb 型16 例。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且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均行外支架固定手术治疗。急诊组采用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即要求医生在患者入院6h 内完成手术。全麻,患者取平卧位,开始清创伤口,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双氧水消毒。根据创面情况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在C 臂机的辅助下确定骨折位置,确保复位的精准性。复位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外固定支架,在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植入2 枚螺钉。在C 型臂辅助下再次确认螺钉位置,并在固定后进行常规治疗,如消肿和抗感染治疗等。择期组采用择期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紧急闭合复位处理,通过C 型臂可观察患者的复位情况。待复位满意后进行石膏固定,然后对患者进行患肢抬高、脱水和消肿处理。待患者患肢消肿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步骤同急诊组。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通过骨痂形成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 个月骨折愈合率进行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 个月,采用Merchan 评分标准[4]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为优、良、中、差4 个等级。优:膝关节可伸展至15°,屈曲至130°,行走功能正常且无疼痛感;良:膝关节可伸展至30°,屈曲至120°,有轻度行走障碍且偶有伴随着疼痛感;中:膝关节可伸展至40°,屈曲至90~119°,中度行走障碍且活动时有疼痛感,差:膝关节可伸展至10°,屈曲小于90°,膝关节时常发生疼痛。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 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FMA)下肢运动量表[3]评估,总分为0~100 分,得分与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呈正比。日常生活能力: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评估,总分为0~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并发症发生率:对感染、愈合不良、关节活动受限等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结果(±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结果(±s)

组别手术时间(min)急诊组118.56±9.22择期组134.35±10.12 t 值7.82 P<0.05术中出血量(mL)92.21±15.45 93.51±15.74 0.39>0.05住院时间(d)7.32±1.80 12.89±2.19 13.32<0.05

2.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s)d

组别骨痂形成时间急诊组 14.89±3.23择期组 19.32±3.21 t/χ2 值6.59 P<0.05疼痛消失时间48.36±8.66 59.85±8.50 6.42<0.05骨折愈合时间134.87±15.91 163.21±16.62 8.35<0.05术后6 个月骨折愈合率(%)91.30 73.91 4.84<0.05

2.3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分

表4 两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分

注:1)与术前相比,P<0.05;2)与术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FMA 评分急诊组术前15.83±1.50术后3 个月22.21±2.371)择期组术前15.54±1.46术后3 个月18.09±2.151)2)ADL 评分53.21±10.56 82.24±2.191)54.45±10.81 74.98±2.891)2)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急诊处理早期创伤的关键点是时效性,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治疗时间有直接关系。本研究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择期组相比,急诊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率更高;提示急诊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分析其原因:胫腓骨表面覆盖的软组织相对而言来说比较少,骨折早期水肿尚未形成,此时进行手术利于术者操作,从而减少了手术所需时间,促进骨折愈合。两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在关节功能恢复中效果类似。术后3 个月,两组FMA 评分、ADL 评分改善明显且急诊组FMA 评分、ADL 评分高于择期组;提示两种手术形式均可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和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但是急诊手术的效果更好。早期手术有助于患者伤口恢复,增强日常活动能力;本结果也正好验证了这一结论。急诊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择期组,经分析,急诊手术可以避免清创术后的二次创伤,早期闭合切口可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同时,早期准确的复位固定也可以保证患者关节的稳定性,避免术后感染、愈合不良和节活动受限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手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腓骨开放性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