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2023-10-24 09:56翟芳龙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传导内皮黏度

翟芳龙

(息县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 4643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多发并发症,由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所致,在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1,2]。DPN 早期多存在麻木、蚁走等感觉异常,但症状隐匿不易引起患者重视,疾病进展会累及运动神经,诱发肌力减退、肌萎缩,严重者会出现全身神经系统病变,增加致残、致死风险。甲钴胺为维生素B12 衍生物,可加快机体代谢,修复损伤神经,改善血管微循环,促神经功能恢复,但单独应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积极联合其他类药物治疗,利于提高疗效,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前列地尔能抑制血小板合成,拮抗机体氧自由基,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电生理指标水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DPN 患者92 例,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对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纳入的92 例患者均为2018 年4 月~2020 年6月来息县人民医院就诊的DPN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 例。联合组:男22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5.69±3.1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0.86±2.14)年;平均DPN 病程(4.37±0.84)年。传统组:男24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54.27±4.0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1.25±1.48)年;平均DPN 病程(4.68±0.96)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无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3];均经血糖检测、握拳试验等检测确诊为DPN;温度觉、震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排除:恶性肿瘤等其他原因所致神经损害者;既往有神经肌肉疾病史者;心肝等其他功能不全者;合并出血倾向者;合并中枢神经病变者。

1.3 方法

所纳入者均遵医嘱行药物治疗、饮食干预等传统干预措施。

1.3.1 传统组 采用甲钴胺片(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229),口服,每次0.5mg,每天3 次。

1.3.2 联合组 在传统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65),10μg 前列地尔+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 次。两组均治疗2 周。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2 周后,感觉震动阈值降低>30%,浅感觉、肌腱反射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治疗2 周后,感觉震动阈值降低15%~30%,浅感觉、肌腱反射和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感觉震动阈值降低<15%,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1.5 观察指标

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前后使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器(上海诺诚电气NTS-2000 型)检测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在治疗前后使用美国BROOKFIELD brookfield-KU-3 旋转黏度计测定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黏度。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部空腹静脉血5mL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通过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正中神经传导速度(m/s)传统组治疗前33.17±3.16治疗后41.85±4.021)联合组治疗前32.69±3.47治疗后46.24±4.581)2)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s)30.85±3.08 38.76±3.271)31.19±2.97 45.38±3.851)2)血浆黏度值(mPa·s)1.64±0.31 1.29±0.161)1.68±0.35 0.98±0.121)2)全血低切黏度(mPa·s)13.02±1.64 9.26±1.271)12.51±1.56 5.98±1.031)2)NO(μmol/L)43.15±4.07 51.74±4.581)42.87±3.76 63.49±5.361)2)ET-1(ng/L)250.16±40.31 195.37±26.981)246.38±38.95 113.42±18.461)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DPN 主要由长期高血糖状态所致,运动神经异常、肢体异常等症状极大影响患者健康和日常生活,严重者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出现终身残疾[4]。及早实施有效治疗,经药物疗法改善神经病变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成为临床治疗DPN 的关键和首要问题。

甲钴胺能依靠甲基化转移反应促进机体代谢,修改机体损伤神经,加快轴索再生、内输送,改善神经传导,对机体神经组织具有良好传递性,在改善血管微循环中具有一定应用效果。前列地尔为血管扩张剂,可抑制血小板合成,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加机体神经内膜血流量;能增加平滑肌环磷酸腺苷含量,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释放血栓素,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血流情况[1,2]。同时前列地尔用药后可聚集在病变部位发挥药效,延迟代谢,延长药物有效时间,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本研究针对DPN 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93.48%(43/46) 高于传统组78.26%(36/46)(P<0.05),与施昌镇研究结果一致,充分证实该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较传统组高,血浆黏度值、全血低切黏度较传统组低(P<0.05),提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可改善血流流变学和神经传导速度。甲钴胺、前列地尔均具有修复损伤神经、改善血液黏度作用,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参与细胞内代谢过程,改善血液流动学变化、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鉴于内皮功能损伤与DPN 疾病发生进展有紧密关联,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血清NO 水平较传统组高,血清ET-1 水平较传统组低(P<0.05)。NO、ET-1 均属于血管活性物质,二者存在拮抗效应,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下,NO、ET-1 表达失衡,会加快疾病进展,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NO 表达水平越低,ET-1 表达水平越高,机体内皮功能损伤和神经损伤越严重[2,3]。前列地尔能抑制机体神经- 体液因子活化,间接发挥保护内皮功能作用,并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供,阻断疾病病理过程,强化治疗效果。本研究数据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科学差异(P>0.05),可见联合用药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与前列地尔用药后在体内代谢完全,对血管机体刺激性小有关。

综上所述,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DPN 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传导内皮黏度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