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超短波干预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3-10-24 09:56张京予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超短波肩周炎活动度

张京予

(杞县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200)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症的简称,主要诱因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出现慢性炎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1]。目前临床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有关,因此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2]。红外线照射是该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创的优势,可有效缓解疼痛。超短波也是该病常用的物理疗法,可有效改善局部循环,加速炎症消退速度。但是常规物理疗法的应用价值有限,需要联合其他的治疗方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在该病中表现出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联合物理疗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为了观察不同疗法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72 例肩周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2 年3 月72 例肩周炎患者,按照入选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6例;年龄28~63 岁,平均(45.6±4.3)岁;病程7~26 天,平均(11.4±2.4)天。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8 例;年龄29~61 岁,平均(45.2±4.6)岁;病程为6~25 天,平均(11.3±2.5)天。两组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选患者均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红外线治疗仪,对肩部2~3 个疼痛部位进行照射治疗,灯管与皮肤距离保持25cm,照射时间为8~10min,若进行多次照射,间隔时间≥30min,1 天2~3 次,治疗5 天后间隔2 天后再次治疗,持续治疗2 周。

对照组36 例患者加入超短波治疗,使用天津市施耐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短波治疗仪,频率为40~50MHz,波长7.45m,功率为200W;治疗时患者保持仰卧位,将电极板贴在患者患处,电极板间隔距离为3cm,治疗时间为20min,1 天1 次,连续治疗2 周。

观察组36 例患者则加入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超短波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在超短波治疗结束后30min 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方法:主穴为肩前穴、肩贞穴、肩髎穴、肩髃穴、阿是穴,风寒证加入风池穴、合谷穴,气血瘀滞证加内关穴、膈俞穴,气阴两虚证加足三里穴、气海穴。患者保持坐位,充分暴露穴位,针刺穴位得气之后,采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并采用视觉模拟评量表(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CM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肩关节功能的变化,最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本次研究疗效标准为[4]:显效:肩部疼痛完全缓解,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肩部疼痛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肩关节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幅度≥50%;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肩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变化。VAS 评分的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CM评分的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肩关节活动度评价参照《康复评定学》的测量方法,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 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VAS 评分、CM 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VAS 评分、CM 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工作模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生年龄段呈青年化发展趋势,部分患者由于疼痛剧烈,不但影响作息睡眠,甚至无法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4]。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疗,其中物理治疗以其安全无创的优势,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局部炎症中的应用,可以改善局部循环,提高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加速炎症消退,改善水肿症状,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安全性高,及时在老年患者中也可使用。超短波也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其主要是利用超短波电流进行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时间已经超过80 年,其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改善局部循环,增加血氧以及营养供应,从而加速炎症因子吸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同时超短波治疗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减少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症状。但是单纯物理治疗的总体疗效不够理想,因此需要联合其他的治疗方法。

中医中没有“肩周炎”这一病名,中医主要是将其归纳至“肩凝症”、“痹症”、“肩痹”的范畴,中医认为外邪入侵导致气机不畅,筋脉失养,不通则痛,从而引起该病。同时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正气不足,体虚多病,导致筋骨失去滋养;或过度劳累;或风寒入侵,导致气滞血瘀,静脉挛缩。因此需要采取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针灸是中医中的常用治疗方法,具有舒经活络、行气活血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针灸具有镇痛的作用,主要是由于针灸可以调节内源性神经系统,阻碍痛觉信号传导,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针刺可以调节内源性阿片类肽物质的释放,增加5- 羟色胺、前列腺素等表达水平,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同时有研究指出,针刺可以激活软组织,从而抑制其退行性病变,同时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施放,阻碍炎症细胞的聚集,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针刺联合超短波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肩周炎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针灸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康复。本次研究观察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CM评分的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针刺联合超短波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使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除滞散瘀的功效,可以改善气机不畅引起的瘀滞疼痛,并且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增加患者的身体负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针刺联合超短波可以显著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超短波具有较高的疗效,可有效减轻疼痛感,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可在肩周炎患者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超短波肩周炎活动度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