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集束化护理对ICU 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的观察

2023-10-24 09:56王然然张秋丽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通气

王然然,张秋丽

(开封市儿童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临床救治的重要场所,绝大多数ICU 患者均需行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作为机械通气的抢救的手段之一,能够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救治中更是重中之重。由于重症监护患儿病情危重、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常规护理工作难以满足临床所需,因此,寻求一种更加高效、安全的护理方式,对于规避不必要不良护理事件具有重大意义。集束化护理最早是由美国促进研究所提出的,这种护理模式是一系列科学、有效、安全护理措施的集合,能够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以及进展速度为患儿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循证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临床干预,改善患儿生存状态,规避负面事件的发生,解决临床所遇难题[1-3]。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其应用在ICU 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中,评估其在改善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双盲法,随机抽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开封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儿80 例,所有患儿通气方式均为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分对照与观察两组。纳入标准:入住ICU<24h;预计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72h;各项生命体征较为平稳;患儿一般资料完整,主动告知患儿监护人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功性能脏器器质性疾病;合并呼吸系统等其他重大疾病;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认知障碍或交流障碍者;合并重症肺炎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着。观察组:40 例,年龄2 个月~12 岁,平均年龄(4.63±0.52)岁;原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17 例、呼吸性疾病16 例、免疫系统疾病7 例;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14.36±3.57)分。对照组:40 例,年龄2 个月~12 岁,平均(4.49±0.62)岁;原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18 例、呼吸性疾病17 例、免疫系统疾病5 例;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 评分)(14.59±3.81)分。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护理、气道护理、用药支持、用药指呼吸及管理、健康教育、导管管理等。

观察组:改良集束化护理:a)成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护士长以及护士组成,组长由研究者担任,小组内成员通过维普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查阅文献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后设计研究思路,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并共同商议护理措施的细节、措施的可行性并进行护理方案修订。b)体位护理:调整至舒适体位,即:床头抬高30°~45°,患儿尽可能去平卧位,膝下与足底铺垫软枕,但需定时进行体位变化,避免压力性损伤,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协助患儿进行翻身、扣背,避免压疮的出现,提升患儿舒适度。c)设施管理护理:控制病房房间温度与湿度,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5%,定时通风消毒,避免引起感染造成病情加重,可采用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需定期检查湿化器内灭菌注水量与湿度,当页面在水位线下应当立即开启开关,加入水量,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以达到湿化效果的最大化。d)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守则,每日更换湿化罐内注水,倾倒冷凝水,确保集水杯内冷凝水低于<1/3 集水杯,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与相关配件,日常定时定期进行病房消毒,每15d 进行一次室内空气细菌检测实验,保持室内细菌总数低于250cfu/m3,避免交叉感染。e)口腔护理:每日进行3 次口腔清理,以口腔刷洗与冲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清理前应当检查气囊压力,对患儿气道、口腔内痰液、食物残渣、分泌物清理干净,以0.12%的氯已定液冲洗口腔后,对牙齿、牙龈、粘膜、舌、咽喉部采用负压吸引的方式进行清洁,时间在3~5min 内。f)呼吸道管理:评估患儿气道,对于痰液无法自行排出者,医护人员需按时吸痰,痰液粘稠度与排气无力者进行气道雾化吸入后在以扣背、机械排痰等方式进行密闭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会对呼吸机产生一定对抗,特别是人机配合不好时,容易产生气道高压,若气道高压压力超过界限,有并发气胸、肺损伤的危险,因此,插管前应选择合适的吊管,插管时动作温柔,带管过程中保持导管中立位,做好气囊护理。

1.3 观察指标

生命质量:护理结束后评估两组患儿的物质能力、精神能力、心理能力、生理能力四项指标,各项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生命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以电话随访、微信随访或复诊填表的方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以非常满意(90~100)、一般满意(60~89)、不满意(0~59)为界定标准,总分为100 分,评估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予以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生命质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命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生命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物质能力对照组 40 80.14±2.36观察组 40 90.45±1.23精神能力78.45±3.15 89.69±3.25 t 值P 24.50<0.05 15.71<0.05心理能力80.74±2.36 88.69±4.12 10.59<0.05生理能力84.36±1.45 91.45±1.52 21.35<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本次研究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呼吸机辅助治疗的要点作为护理重点,并针对患儿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为患儿提供科学的、规范的护理措施,评估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的护理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指导。多项国内外研究均表明,集束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兴护理方式,能够将每一项护理措施都以证据的方式为基础,在循证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将单一的护理措施有效整理,重新组合,通过集束化的方式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健康、良好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2,3]。本次研究结果如上述多项多内外研究结果一致,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物质能力、精神能力、心理能力、生理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集束化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生命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治疗期间,正常的呼吸道生理屏障会被破坏,气道湿化能力下降,后期治疗产生负面影响,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对病房温度、湿度、细菌数以及气道、口腔、仪器与设施的护理管理以及气道护理、口腔护理、对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的情况进行有效干预,减少气道分泌物、排除分泌物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提升患儿舒适度;由于集束化护理措施降低了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的不良事件的发生,获得了家属的认同,提升了家属的满意度,从而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家属满意度有显著作用,可为临床呼吸机辅助通气提供科学指导,成为临床护理质量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道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