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训练的护理分析

2023-10-24 09:56王宝钗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围术专科家属

王宝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早期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是优化治疗预后的最可靠方法。手术切除局部肺组织或肺段、肺叶等,加上手术创伤本身,均对患者的呼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若术后长期无法恢复呼吸功能可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1]。为了加速肺癌患者的术后呼吸功能康复,围术期进行积极的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既往多由专科护士指导完成,但是部分患者依从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术后反复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较多研究指出家庭支持可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依从性,有助于最终治疗结局的优化[2]。肺癌患者出于对癌症结局的担忧、手术创伤后躯体功能减弱等,围术期其情绪及行为能力均较弱,是导致呼吸训练依从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在训练过程中加入家属的陪伴支持以优化整个干预过程,以期为肺癌患者选择更高效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 年9~10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82 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家属陪同照顾参与康复,将所有患者分为无家属陪同训练的对照组29例、有家属陪同训练的观察组53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4例,年龄(65.84±10.17)周岁,手术侧:左侧14 例、右侧15 例,合并高血压16 例、糖尿病10 例、高脂血症12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26 例,年龄(65.29±10.04)周岁,手术侧:左侧29 例、右侧24 例,合并高血压27 例、糖尿病20 例、高脂血症26 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此次研究计划。

纳入标准:术中病理明确原发性肺癌诊断;符合肺癌手术指征;患者年龄18~80 周岁;全程配合治疗及围术期干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肺炎、肺大泡等可能影响肺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其他肺部疾患;认知功能异常、无法进行基础沟通;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严重疾病;合并其他原发恶性肿瘤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无家属陪伴,接受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专科护士单独指导呼吸训练(避免与观察组患者同病房),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由专科责任护士下发一系列围术期呼吸训练手册,同时进行一对一解说及指导,在术前及术后均由专科护士督促患者完成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等呼吸训练内容。

观察组患者接受有家属陪伴训练,接受围术期专科护士联合家属干预下呼吸训练(避免与对照组患者同病房),具体如下:专科责任护士对家属进行评估筛选,优先选择与患者共同生活、感情深厚、熟悉患者的生活规律、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家属。专科护士向家属讲解围术期呼吸训练手册并由其进行巩固学习,对家属进行一对一指导、学习呼吸训练方法。具体围术期呼吸训练干预方法如下:a)术前:患者遵医嘱低流量吸氧1h,在家属共同参与下完成呼吸训练操,单次持续时间20~30min,2 次/d。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在家属陪同下完成每日爬楼梯训练(1~18 层)。b)术后: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专科护士详细指导家属及患者共同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等呼吸训练内容。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坐位,放松后双手置于前胸部或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并使腹肌松弛、腹部鼓起,胸部手置于原处,家属在旁数数“1、2”控制吸气时间;呼气时嘴呈吹口哨样,腹肌绷紧使腹部内陷,此时家属数数“1、2、3、4”,控制吸呼比为1:2或1:3,尽可能鼓励并引导患者深吸慢呼,单次训练持续时间10~20min,2 次/d。有效咳嗽排痰:患者取半坐卧位或者坐位,放松后家属于床旁准备卫生纸,患者鼻子用力吸气至无法继续吸入后,缓慢呼气,其后小量吸气、张大嘴巴快速吐气,上述重复2-3 次,用力将痰液咳出。饭前或者饭后1h,家属准备靠背椅一张、置一靠枕,协助患者趴坐于靠枕上,家属站在患者一侧并将其脸偏向家属,家属手掌弯呈空杯状,利用腕关节力量由慢至快在患侧肺叶处垂直拍打,注意叩击力量稳稳的触及肩背部为宜,单个部位拍打5~10min,叩击频率为150 次/min,每日操作3~4 次。

1.3 观察指标

1.3.1 呼吸训练依从性 术后1 周,采用自制呼吸训练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的呼吸训练依从性,包括训练频率、训练时间等方面,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训练依从性越高。≥80 分为依从性良好、<80 分为依从性不良。

1.3.2 呼吸训练效果 术前、术后1 周,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水平,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1.3.3 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 入院即刻、出院当日,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10~40 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QLQ-C3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及计算均使用软件SPSS20.0,计算所得P 值若<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效果比较(±s)

FEV1(L)组别 n术前t/P 值术前t/P 值对照组29 3.43±0.65观察组53 3.39±0.59术后1 周2.05±0.38 2.67±0.54 6.97/0.00 3.39/0.00 0.286.06 0.770.00 12.15/0.003.67±0.84 5.44/0.00 3.71±0.88 FVC(L)术后1 周2.37±0.79 3.05±0.82 t 值P值0.203.63 0.840.00

2.3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GSES 评分组别 n入院即刻t/P 值入院即刻t/P 值对照组29 28.94±4.21观察组53 29.15±4.78出院当日32.08±4.65 35.19±3.20 4.97/0.00 8.05/0.00 0.193.21 0.840.00 3.02/0.00 75.92±9.12 6.09/0.00 76.03±9.36 QLQ-C30 评分出院当日86.44±9.20 91.63±6.20 t 值P值0.052.72 0.960.01

3 讨论

目前癌症家庭管理的重要性被普遍认可,若患者的长期照顾者、具有较深感情的家属陪同治疗及训练,可能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依从性等,最终优化整个干预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并优化治疗结局。文中将该干预模式引入本文肺癌手术患者中。首先发现接受专科护士联合家属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干预依从性方面更为理想,提示在专科护士指导基础上加入家属的陪同及鼓励,可积极促进患者配合完成围术期呼吸训练项目,为后续呼吸功能的改善奠定基础。术后1 周,观察组患者确实在FEV1、FVC 水平等呼吸功能指标上显示出更大的数值增加,提示家属陪同下的呼吸训练效果更佳,可更为有效的促进肺癌患者的术后后续功能恢复。上述结果出现与家属陪同干预这一措施紧密关联,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手术应激可能影响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家属可以客观冷静的学习呼吸训练方式并向患者讲解训练要点、增加患者对训练内容的接受程度,同时部分患者难以坚持训练,家属陪伴及安慰、鼓励均增加了患者完成训练内容的可能性,最终更有利于呼吸功能的彻底康复,这也是上述结果出现的本质原因之一。

在观察组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同时,该组患者的GSES、QLQ-C30 评分值也迅速增加,较对照组患者更为理想,提示专科护士联合家属干预的围术期呼吸训练有助于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一方面与家属陪伴下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相关,另一方面与呼吸功能优化后对生活态度的促进作用相关。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专科护士联合家属干预下呼吸训练可提升肺癌患者的围术期呼吸训练依从性、促进呼吸功能的优质康复,同时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后续同类患者中可延续应用该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围术专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