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及调节机制研究
——以民办高校为例

2023-10-25 01:44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高校教师民办高校

郑 绚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自身发展、社会定位、家庭婚姻等,这些方面都给民高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压力,这些压力都将给民办高校教师带来很大的职业危机感,最终形成职业压力,严重影响到了教师在高校的持续发展和自我修为的提升。

学校、教师、社会应该共同关注教师职业压力问题,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认真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我国民办高校768 所,占据高校总数的28.25%,其中本科443 所,占本科高校的35.02%、专科高校325 所,占专科高校的22.84%。在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之后,部分资本也开始重视教育行业不同环节的投资价值,且我国应用型人才市场一直非常紧缺,人才供应不足,国家积极推进职教改革,并且推动高等教育育人模式的创新,民办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身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逐渐青年化、高学历化,教师之间的竞争非常大,改革力度越大,对教师专业技能、自身发展的要求也越高,所以,给教师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紧迫感,也让教师形成很严重的职业压力。下面将对具体教师得职业压力现状和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和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职业压力

“压力”在现代汉语典中的解释为:1.两种力之间的作用,当力的作用方向相向时,被称为“压力”。2.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的大小称为“压力强度”。由此可见“压力”一词的最初解释来自物理学,是一个物理学的学术概念。在词典中的第三解释为“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改变时,所引起的一种紧张、忐忑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人们产生不愉快,甚至感受到痛苦。”在20 世纪初时,压力这一概念出现在医学界,并解释为人体的过度负荷。加拿大学者雪莱又在社会学领域中引入了压力的概念,讨论人们在社会中出现的某种现象。现在,这一概念已经被广泛指代一种社会现象。“压力”一词就其本人概念而言不存在好坏之分。就如我们所知压力既可产生影响自身发展的内动力,又可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成为阻止人积极发展的阻力。所以可以将“压力”一词定义为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中感受到未知而产生的特定心理活动或行为,其最终结果分为正向结果和负向结果。

本文中研究的职业压力也可称为工作压力,是指特定人群在与工作发生互动关系后,在自身因素及周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正向或负向结果。而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职业压力产生后的负向结果输出。

(二)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

高校教师压力主要是高校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基于工作环境、岗位要求、自身要求、管制制度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工作压力。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职称评定改革等相关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剧烈变化,以及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的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带来全新挑战和高于以往的职业压力。而这种挑战和职业压力在青年的高校教师群体中有着更为突出的体现。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与自身抗压能力、性别、考核标准、社会保障、婚姻状况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直接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在系统内及系统间的流动频繁。虽然不能将高校教师的流动单纯地视为高校人力资源的流失,但就单个高校来说,教师一旦流动,高校将在人力投资的收益上将蒙受重大损失。[1]

(三)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紧迫程度和对人才的要求提高,这些外在条件和国家对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办学,都促使近年来民办院校发展迅速,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民办院校的高校教师压力大于公立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发展及职业规划的压力

在民办院校中,在教学及行政岗位还有一部分本科学历的教师,这部分教师都有深造学历的需要,他们都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及学习压力。部分教师将自己在民办院校就职只作为职业规划中的一部分,希望在得到锻炼后,进入到期待值更高的企业或高校中工作,在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之下,高校教师会输出较多的负向结果。

2.来自社会的压力

民办院校由于特殊的类似企业的运营性质,决定了民办院校在招生、就学、就业等方面需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认可度来维持学校的生源,民办院校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来维护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认可,以此使学校进入良性循环。但由于每所民办院校都需要自主争取资源,就出现了部分同地区、同类型院校的不良竞争。

二、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有关因素分析

在高校教师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其产生职业压力,可以分为自身性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心理抗压能力、学历、婚姻家庭、自身适应性差、对大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认知不足等。

(二)外部因素包括所处学校等级和地区、职称评定、学术科研、考核制度、岗位分配、社会保障、收入、学生因素等。

在这些诸多因素中,通过郑春林的研究统计,女性教师压力大于男性教师、年轻教师压力大于老教师、未婚青年教师压力大于已婚教师、本科学历教师压力大于研究生学历教师、学术科研岗位教师压力大于行政岗位教师等现象[2]。此外,近年来出现的高校教师流动性增加的另一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工作的价值与之配套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相背离有关。并且伴随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将使得当代教师的职业压力增加。此外,高校教师社会角色的重合冲突,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很多教师身兼数职,既是科研工作者,又是教学工作者,还有可能担任行政工作,尤其在近年来高校改革的政策下,科研水平成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这使得部分教师在原本很繁重的科研任务之下,仍旧身兼数职,导致职业压力增加。

三、职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对高校教师身体和心理带来的消极作用

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3]高校教师作为职业压力的体验者和承受者,职业压力的消极作用首先会给高校教师带来情感和认知的消极影响,这种情况下教师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忧郁、暴躁并经常感觉到不自信,对事物失望,对工作失望。[4]职业压力的负向输出会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精神面貌、心理健康情况及生理健康,并且导致高校教师的认知效率和认知能力下降。例如,专心和注意的范围缩小,专注力变差,观察力降低,对于事件的评判能力降低,思维模式混乱等。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导致教师生理疾病的产生

近年来,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人很多疾病的产生及意外事故的发生都与压力过度有关,所以不能特指某一类疾病是压力过度带给高校教师的,但大多数教师都反映在承受过大压力时,出现心跳加速、食欲不振、失眠、乏力等情况。[5]

(三)导致高校教师出现消极行为

职业压力的消极作用导致高校教师出现对事物的兴趣降低、对工作甚至对生活的热情减少、出现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脾气暴躁等情绪问题。[6]在工作中出现对工作的专注度下降、工作失误次数增加、对学生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出现体罚、谩骂学生的情况。

(四)对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消极影响

消极情绪的表现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第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为不受重视,不被重用,所教的学科、年级不符合自己的兴趣,不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第二,认为校领导对自己的生活关心不够,觉得待遇不合理,不公平;第三,缺乏良好的心态和爱岗敬业精神,认为职业不受社会重视,工资低;第四,缺乏崇高的理想和现实的奋斗目标,采取消极态度。

职业压力的消极作用会使得高校教师对自身的教师工作的喜爱程度下降,出现职业倦怠,最终导致出现不再喜欢教师工作,或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职业态度。甚至放弃教师职业,不愿再继续从事教师职业。[7]

(五)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消极影响

高校教师的负向结果输出同样会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高校教师的消极情绪不可避免地会带到课堂当中,影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课堂效果不佳、教学效率下降。而学生作为和教师的直接作用对象,负向结果的输出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产生负向影响。

教师承受过多的职业压力负向输出结果,不论对教师自身和用人学校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又因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主要是通过高校教育来实现的,所以教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社会也是隐形的负面作用。

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调节机制

(一)加强对新入职青年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

现在进入高校的新老师,刚走出大学校园,对于高校教师这份工作有较高的期待和向往,但是没有实际参与过高校工作,对科研压力、工作压力都不太了解。当面对真正的高校工作时,面临巨大的科研压力和工作压力,产生极度的不适,会在短时间内输出较多的负向作用,少数青年教师甚至不能通过试用期就提出离职申请。这就要求高校需要在教师入职时,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较为充分的岗前培训,让其了解工作的真实性,使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工作的真实状态,提前做好入职思想准备,提高教师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

(二)提升高校教师社会保障

现在,高校教师流动性明显增加的一个显著原因,是工作中的竞争以及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不相符。高校教师承担科研、教学、行政等各项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与他们的个人价值是不匹配的。[8]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收入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收入也属于偏低水平。而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则高于其他行业。高校教师要求学历高,抗压能力强,而且社会对教师职业本身的期望要求高,在这种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之下,收入却低于其他行业,所以提升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及薪资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职业教师都面临着一些职业压力,且这些职业压力的存在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辩证地看待职业压力,并且教师和学校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有效解决职业压力,完善民办高校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调节机制,全面减轻教师职业压力,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最后,本文章对高校教师现存职业压力进行简单论述,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开始重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问题,笔者也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学习,愿每位教师都远离职业倦怠的阴霾,享受教师生涯的每一天。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高校教师民办高校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