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工作策略研究

2023-10-25 06:00○杨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毕业生人工智能

○杨 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评价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将其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也是国家就业政策和服务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总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难”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需要各方高度重视、协同推进,实现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和改善提升。

在近代以来的人类产业发展史和就业史中,“机器排挤人”一直是个绕之不去的话题。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重要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科技和产业变革步伐加快,内含前沿技术的先进设备投资大规模增长,“机器换人”成为许多地区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式[1]。去年,以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后迅速风靡全球,引发了政商界、科技界、教育界等多方面的高度关注,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进各行各业的前景表现出了复杂的情绪。它对于当下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如何调整现有的就业机制与策略,适应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时代的挑战与要求,是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既有就业机制与策略扫描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应用技术高校,还包括教学服务型高校等。中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通常是指聚焦于本科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们的特点包括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为主要目的;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更为丰富,开设了更多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中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而且这些高校通常拥有来自实践领域的专业教师,他们在教学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基于以上特点,和学术型、研究型高校相比,这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着更为明确的就业工作价值导向与政策策略。

(一)就业推荐策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常会及时将招聘信息和企业需求告知学生,协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趋势,帮助学生积极进行职业规划。同时,学校还会推荐优秀毕业生到相关企业、行业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体来说,高校的就业推荐政策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就业信息服务。高校会为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包括招聘信息、岗位需求、企业信息等,以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其次是职业规划指导。高校会设立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中心,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些服务中心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等服务。再次是就业辅导。这些高校会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帮助他们准备求职材料、面试技巧、职业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并组织职业讲座、招聘会等活动,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对接。第四个方面是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基地等,为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并为他们搭建与用人单位沟通的平台,增加就业渠道和拓宽就业市场。还有就是就业推荐。高校会将优秀毕业生推荐给有实际需求的用人单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这种就业推荐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优秀人才,达到了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可以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推荐政策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和支持的重要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就业。

(二)创业支持策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还会为学生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提供场地、资金、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许多高校拥有创业教育课程和培训机构,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也有一些高校提供资金支持,许多高校设立了校园创业学院、创业基金等机构,提供创业资金和投资服务。另外还有培训支持,高校会为创业团队提供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培训服务。支持政策还有为创业团队提供人才引进政策,例如给予就业安置优惠政策、纳入校园人才引进计划等。此外,许多高校会举办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学生和团队创新创业。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还设立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资源等各种服务,帮助创业者从创意到产品实现全过程管控。同时,高校还会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导师,帮助团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行业指导和项目管理等。许多高校也为创业者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例如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

(三)就业质量保障策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会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学生就业质量,例如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趋势和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就业质量保障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就业指导政策。高校会将就业指导纳入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毕业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提高求职技能。其二是人才培养政策。高校会重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最新动态,提高求职竞争力。其三是创业就业政策。高校支持学生创业,会提供创业基金、创业指导等多种支持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其四是择业优惠政策。高校通常会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提供推荐信等方式为自己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和优惠机会。此外,在校期间,高校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质,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和竞争力。

(四)学科特色拓展策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还注重学科特色拓展,通过校企合作、校内资源整合等方式广泛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还会建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根据网络公开数据和官方网站的介绍,可以看到,发展较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特色拓展,也适应了相关用人单位的需求。例如,在海洋航运领域,海洋要素观测和样本采集能力、数据图像处理能力、海洋仪器校正维护能力这三种能力是近两年较多招聘单位所看重的,一些对口院校狠抓这些特色的拓展,促进了学生就业[2]。又如,在航空应用领域,某些应用型高校适应航空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注重实践教学,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未雨绸缪[3]。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不同学科领域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着学生成功地创新创业。

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其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就业形势并不乐观。2022 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 万,达到1068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6—24 岁青年失业率在2022 年7 月达19.9%。这是统计局自2018年4 月发布此项指标以来的最高点。在新增城市就业岗位上,2022 年虽超额完成1100 万目标,达到1200 万,但是考虑到青年人以外广大的就业群体,供需之间的缺口也依然巨大[4]。从高校角度来看,就业困难的原因包括教育结构与用人需求不匹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无法及时跟进,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经济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福祉,同时也对既有的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人工智能具有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能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高质量增长,而其自身规模壮大也有助于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推进中,替代效应与抑制效应作用下就业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冲击不可避免。中间层岗位容易被替代,就业结构将呈两极化趋势;伴随结构调整,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将降低,被替代行业中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人群所受损失最大,并扩大收入差距[5]。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政策与理念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一)人工智能促进传统职业的变革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对一些传统职业造成冲击和重构,如财务、电信、制造和客服等领域,许多岗位开始被机器人或自动化系统代替。这将直接影响到很多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和机会,导致一些岗位市场需求减少或消失,学生需要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职业的培训和教育,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职业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自动化替代。许多传统职业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如工厂装配线上的工人被机器人代替、银行窗口柜员被自助服务系统代替。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竞争力。由于传统职业被取代或者受到威胁,很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需要职业转型,尝试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更多样化的工作需要。尤其是那些需要重复性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工作,自动化和智能化将会成为趋势,学生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尝试寻找新的机遇。

(二)人工智能技术导致就业需求的变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很多企业对大学生会有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学生具备成熟的数字化、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等技能,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创新驱动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价值和竞争优势。这将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新的挑战。当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创造出许多新的职业岗位。比如数据技术人员,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和应用,数据技术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他们负责分析大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又如机器学习工程师,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核心,机器学习工程师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设计、建立和优化各种人工智能系统。再如深度学习专家,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深度学习专家主要负责研究和开发深度学习算法,为各种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支撑。还有语音识别工程师,随着语音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工程师的需求也在增长。他们主要负责开发和优化各种语音识别系统,如智能语音助手等。此外还有机器人工程师、智能客服,等等。

总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在一些岗位上实现对人的替代,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6]。并且这些机会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很年轻,不断地变革可能也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三)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竞争压力的增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员工招聘标准日益严格。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同时,还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满足未来的工作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求职者必须做出以下多个方面的自我调整:首先,要适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大学生需要适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如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其次,要注重多元素养。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多元素养,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思维、人际关系处理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再次,人工智能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竞争力。另外,还必须重视团队协作和交流,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交流,学生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

(四)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求职焦虑的增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深深感到就业市场压力的增加,他们的求职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面试和应聘,并且要投入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满足企业的要求。这种求职焦虑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一是就业前景不确定。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行业所需的劳动力可能会减少,而某些新兴行业则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前景不确定。其二是变化的用人要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需要不断更新技能,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其三是竞争压力增大。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这意味着竞争压力将会增大,对大学生求职造成更大的挑战和困难。此外还有自我认知的不足。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而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没有深入相关领域,知识技能缺欠,会导致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自信。

对此,要积极学习和提升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需要保持乐观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应对不确定性和压力带来的挑战,抓住新兴机遇,顺应新趋势,实现自身职业成功和发展。

三、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要求的高校就业工作新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在原有就业支持政策与策略的基础上,在实践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新意识、企业合作等多方面采取积极措施,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延伸人类教育的“育力”,增强学生的“学力”、教师的“教力”、校长的领导力[7],从而构建适应人工智能发展要求的高校就业工作新策略。

(一)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实践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利用新技术构建全新、动态的育人体系,构建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际交往和全球公民意识四维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8]。比如,为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经验,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即在专业课程中增加仿真实验、案例研究等实践环节,便于毕业生掌握与实际工作内容更加接近的技能和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育。首先是设置并扩大拓展实践课程,比如人工智能编程、数据分析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其次是教师团队建设,可以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教师团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再就是建设实践平台,可以建立实验室、科研基地等实践平台。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锻炼自己。同时要开展关涉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学习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组织相关赛事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把相应的实践落到实处,学生才能够真正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高人工智能方面的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技能培训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特点,高校可以配合各类人工智能公司,推出专门的技能培训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市场最新技能,有利于毕业后顺利进入人工智能工作场域。如积极开设相关专业,高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专业,提供相关的课程。除了本校学生,也可以为各机构或相关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课程,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和社会人士深层次互动、相互提高。还可以邀请业内资深人士、研究专家,针对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和难点,开设系列讲座、操控演示、技术咨询等。尤其要加强与行业合作,针对高校所在城市、区域的发展需求和特色产业,对应需要,为学生提供更鲜明和实用的技能培训,实现教育供给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就业服务

高校要把学生就业取向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通过就业辅导和岗位推荐,将毕业生与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匹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可以与对口企业合作,提供订单化培养服务。积极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公司、创新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聘请创业就业领域的专业资深人士,组织讲座、开展调研、模拟招聘等,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创业知识。另一方面,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增加招聘渠道,包括内部招聘信息发布、校园招聘会、在线招聘平台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要安排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撰写简历、传授面试技巧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指导。总之,与社会需求接轨,对学生进行更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全方位、更贴心、更高效的就业服务。

(四)强化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创新意识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呼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高校教育中,应充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同时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放手让学生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案例,激发学生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实施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在课程中参与实际项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和技能的横向拓展;安排相关的设计创新创业比赛,比如设计“互联网+”“人工智能+”之类的大学生创业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思维;注重跨领域交流,鼓励学生破除专业局限,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综合素质。总之,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创新精神,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锤炼创新能力。

(五)加强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校企合作

高校要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提升毕业生竞争力。比如,借助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开展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方案。又如,联合推进人才培养计划,以订单式培养和以专题研究带动技能培养等形式,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调研和现场实践,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适应企业的需求。再如,相互开设研究—实训基地,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研究基地,以严谨的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企业为高校设立实训基地,以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中心,让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共同开展难题攻关,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研究中去接受锻炼。通过以上方式,高校可以与企业深化合作,加快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效应,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从而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相互促进、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生占据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主要份额,其就业是否充分,是否实现了高质量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长远发展。面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的冲击,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及时转变观念、采取措施,积极加强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并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构建学生就业工作新策略、新机制,以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应用型毕业生人工智能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