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之源,浇灌思维之花

2023-10-25 01:09岳书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生活化

岳书霞

【摘要】文章立足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对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群体共性,从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切入,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等方法获取有关资讯,围绕“借助生活之源,浇灌思维之花———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一题撰写,针对这一方面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给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灵感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多媒体;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虽然在纵向层面来看处于基础的难度档位,但是相较于同学段的其他科目而言,其依然体现出了十分显著的抽象性和概念性特征,这对于仍旧处在身心发育“起步期”的小学生来说自然有着较大的学习困难.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时务必摒弃传统的“理论输出”和“机械复刻”的理念,重点关注依托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的深度开发、有机利用而形成的生活化教学思维,将日常百态中的人、事、物设计为课程资讯讲解和应用的主要载体,进而大大缩短课程资讯从材料到学生脑海中的迁移距离,同时进一步带领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存在感”和突出应用价值.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因素融入数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资讯表现方面有着突出的生动化、流程化、沉浸式的优势,十分适用于情境课堂的构建工作.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知识资讯优化体现、课程技能应用体现以及数学应用价值生活体现等要点设计、执行对应的教学方略.

(一)利用多媒体实现知识资讯的生活化体现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刚刚踏上身心发展的“高速路”,普遍不具备足够的思维理解能力,所以对存在于数学课堂中的部分理论资讯还难以生成有效的记忆.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性资讯和与之紧密相关的生活元素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得以依托于现有的生活感知经验来显著降低认知、吸收、记忆的“门槛”,同时在多媒体引导所带来的“新鲜感”的“加持”下更好地增强知识内化的效力.当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具体的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和制作标准,在更高维度上考虑到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需求,以免出现“目的”和“方法”之间的脱节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上升停滞.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利用网络素材制作或直接下载一部教学动画,令这5个数字以和它们“形似”的生活物品的面貌呈现出来,同时可引入更多拟人化的形象,使学生借助于“耳朵姑娘(3)”“筷子太太(1)”或者“烟斗兄弟(6和9)”等人物来完成对目标数字的快速记忆,并借助这些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来了解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身边生活物品的“唤醒”下不断强化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以此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课程技能的生活化体现

毫无疑问“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性教学模块,而这也恰恰是日常生活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一項数学技法.结合这一客观事实,小学数学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挑选更多对标于本课程教学主题以及学生理解水平的生活情境来体现对应计算技能的现实应用模式、路径和作用,让学生在生活的“buff”叠加下水到渠成地学会利用计算法则完成生活任务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项工作的执行要体现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性,不要过多地引入一些过于简单甚至略显幼稚的生活素材,否则不但会弱化有关工作的价值体现效力,还会从侧面降低学生的活动参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来呈现现实生活中比较常用的计算不同图形面积的情形.如:园丁计算正方形花园的面积来推测花朵的栽种数量;妈妈计算长方形客厅的面积来确定将要购买的地毯的大小;售货员计算圆形蛋糕的面积来确定这种蛋糕的售价等.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对数学技法的应用就有了更多的理解支点,在后续的学习和实际应用中也就更容易做到“有样学样”,同时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主观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数学应用价值的生活化体现

生活化教育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拉近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这一价值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体现最为明显且必要的.在不少小学生的脑海里,数学中的很多成分似乎都有些“高高在上”的意味,没有认识到它们在寻常生活中都有着很多“用武之地”.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此类知识资讯的日常应用价值来做出必要体现,带领学生借助于观看多媒体资料的路径来获悉对应的课程资讯所具有的生活应用效力.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不妨把这一项教学活动和生本探究活动进一步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参与到多媒体素材的提供、整合工作中.

例如,在设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部分的教学方案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资料呈现出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应用小数的生活情境.如: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新上市的苹果每斤只卖1.7元;出门上学时觉得寒风扑面,看看温度计,发现气温只有10.5℃;期中考试成绩发布后,教师表扬了所有同学,称这次班级的平均分达到了95.2分等.

这些措施的有效采取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形成了更鲜明的认识,同时激发了他们自发地发现数学、认识数学、探究数学的能动性,对教学效果的优化自然大有裨益.

二、利用小组合作教学将生活因素融入数学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尊重并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数学的生活化教育工作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生活教学应用过程中加大对小组合作模式的研究和践行力度,围绕生活问题设置、生活性探究材料提供以及生活任务布置等主题体现出这一领域教学逻辑的内在意义.

(一)通过设置生活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合作讨论积极性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着向他人表达自我的内在要求,非常乐意在问题的探究、处理中显示出自己的本领,与此同时,小学生大多有着“彰显自己”和“依靠他人”的矛盾心态,这两种心态的调和需要一个有效的载体,而这个载体往往就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充分交流.利用这两方面的普遍心理,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程教学的主题,设计一些更“接地气”的生活问题来当作学生进行合作探讨的核心,一来使学生从更深层面生成依托生活体验来开展讨论活动的诉求,二来也可让学生的探究成果表现出更高的执行价值和课程体现维度,并在主观上达成优化学生活动参与体验的理想目标.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不妨在结束了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后提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大家之前学过的很多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换算关系,为何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却是‘六十进制’呢?”之后便可鼓励学生通过四人小组来发表各自的看法,同时在学生遇到思维难题时从“除法”的方向出發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提示,引导他们取得相对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的有效利用给了学生立足现实而开展个体思维、资源交换的机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同步得到来自双元模块的赋能,推进他们自主性、生活化学习成果的顺利取得.

(二)通过提供生活性探究材料来优化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

实验是探究现象、摸索方法、总结知识和形成认知的第一手段,同时是连接“世界”和“思维”之间最直接的一道桥梁.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甚至一些小学数学教师都存在着将数学课程和实验探究活动人为割裂的片面认识,然而数学作为“自然之祖”的确有着很大的实验开展基础,且对数学实验的生活性还原也是当下数学教育改革的一大核心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在教学中挑选更多“地气十足”的材料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素材,使学生得以通过生活化的认知理念和路径来实现对课程资讯的反馈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主观层面的数学认知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这一定理来组织学生设计出对应的数学实验,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纸张剪成几种类型的三角板,再把这些三角板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凑到一起,观察最外侧的两个角的外边是不是总是处于一条直线上.

这一方法的应用成功地将数学从“纸面世界”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路径去“做”数学,并在客观上拉近了现实生活操作与抽象数学认知之间的距离,大大优化了数学教学的效果.

(三)通过布置生活任务来优化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可以被看作是一项由无数个具体的任务组成的“闯关活动”,学生的成长就是一次次成功闯过“关卡”的过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切地知道,高质、快速地完成任务是小组合作模式的主要应用诉求,同时是最能体现这一教学形式作用的要点.据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不妨将一些具体的问题设计出来作为任务主题交给学生去研究、探讨,同时鲜明地表现出这些任务主题的生活存在感和能动趣味性,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课程学习成果来达成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经验交流和成果互促,继而促进学生对课程学习成果的生活化吸收.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一部分知识后,教师便可展示给学生一些经典的事例来体现更多主题问卷采访的资讯,并建议学生结成小组去结合事例中的资讯绘制出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并可邀请各组代表围绕本组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图中的各方面信息做一番介绍.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应用将形成一个明确的核心,并在这核心的强大引力下进一步完成对生活资源、素材和灵感的挖掘、利用、整合,促进了生活课堂高维构建目标的达成.

三、利用实践活动将生活因素融入数学教学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地,实践也是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绝佳路径,课程教育必须以实践为载体才能彰显其核心意义,这也正是生活课堂构建的要义所在.基于这一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在生活课堂的构建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对实践活动的关注,借助代入式课堂活动、课后实践作业布置等措施来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生活运用活动统筹起来,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升维.

(一)借助代入式课堂活动完善生本课程素养培养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奠基科目”,这便代表着这门科目中必然有很多资讯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寻常生活中.立足这样的事实,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常规理论讲述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教学目标、主题的内容,设计、组织更多具有情境代入效力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凭借“亲身融入”的模式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而从更高维度起到增强学生知识、技能理解能力和完善课堂构建质量的显著作用.此类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还可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元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能动热情,充分加强活动的应用效果.

例如,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在结束基础性部分的教学后,准备一些“货架”和一些由简易的小摆件、小玩具充当的“商品”,组织学生用废旧纸张制作一些具有不同面额的“钞票”,然后组织学生分别以“买家”和“卖家”的身份开展一场“购物体验”,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使用人民币和简单的运算法则去计算价格等活动的乐趣.

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开展沉浸式学习的契机,也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获得了更为牢靠、广大的执行基础,同时促进了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场景的有机融合,可谓是“一箭三雕”.

(二)借助课后实践作业布置完善生本课程素养培养

正所谓“书中小世界,世界大天地”,不得不承认的是,和实实在在的社会场景相比,数学课堂中所能呈现出的场景只能算是“高仿品”,生活体验性教学的实质性开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社会实践的组织中.据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将生活课堂的构建工作拓展到课下,借助设计实践性作业的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既有学习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舞台,一来使学生的课程知识、技法内化取得更显著的效果,二来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彰显自己过人之处的契机,让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上升到全新的高度.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践作业的布置务必迎合学生当前的能力,否则会有“揠苗助长”的风险.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一部分知识后,教师便可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结组的形式走访当地的几家超市,了解这些超市中水果、蔬菜、衣物、饮品等常见商品的平均价格,再计算出每家超市的商品均价并绘制出对应的条形统计图,甚至还可将这些内容作为素材来为本地物价调控等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项措施的应用让学生在更深化的层面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也让生活资源的开发焕发出了最强劲的生本素养提升促动力,更会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动应用、灵活探究的热情.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主要策略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当积极意识到,真正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想”出来、“学”出来、“练”出来的.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数学教师的生活化课堂构建工作必须结合教学主题、目标和具体情况来给学生布置更多常态化的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日积月累”的状态下完成对知识资讯、技能信息的有效整合和深度内化,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

结 语

生活是一切智慧、道德和情怀的母体,真正富有价值的教育活动都应秉持“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核心原则,如此方可从根本上体现出教育的高阶宗旨———“学以致用”“育智育人”“授人以渔”.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真理并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践行之,旗帜鲜明地树立起“构建生活课堂”的科学意识,围绕多元主题制订、实施系统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场景、事件、活动和问题来开展数学知识学习、数学技能掌握和数学习惯养成,并帮助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加持”下进一步降低课程素养的形成难度,从而为他们日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碎萍.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让小学数学走进生活[J].学周刊,2020(31):135-136.

[2]李媛媛.生活化教学法在数学课堂的高效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0):115.

[3]王利梅.小學数学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36-37.

[4]陈卫将,陈月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思想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87-88.

[5]易海兰.如何有效使用生活素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9(14):35.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