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2023-10-26 07:48
中国市场 2023年27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村

董 捷

(中铁外服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概述

农村物流是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保障。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效性。即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物流系统运行,以确保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系统性。即农村物流系统的发展不是单向的、孤立的,而是纵向连接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横向覆盖城乡,形成横向的、平滑的物流网络,实现农村物流运输的调节效果。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农业长期以来都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国家一直重视并鼓励农产品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发展。但是在农产品市场供应链上,处在供应链上游的农村,农产品低价出售,而处在供应链下游的城市,农产品价格虚高。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除了要构建完备的、完善的农村产业链之外,还需要建立专业化、科学化的农村物流体系,从而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其他产业一起发展、壮大的目标。

按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完善和建设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运用物流技术和手段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有效“保值”,减少损耗是农村高效物流体系解决的核心问题。发展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支撑;有利于构建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在城乡间的流通渠道,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差距;有利于整合和改善农村资源利用不足、效率不高的现状,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因此,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已成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

3 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现状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物流呈现出季节性强、商品类型复杂多变、物流结构散乱的特征,与传统电商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乡镇物流配送普遍规模性小、物流配送市场层次较弱、与县城衔接程度低,县、乡、镇很难建立大型的物流中心,物流分拨配送网点大多集中于行政区划与人口数相对较大的乡镇,商品流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镇级的物流中心。二是由于乡村地理位置偏僻和整体基础设施滞后的特点,农村物流面临物流人才短缺、物流技术专业化智能化程度低、物流发展规模受限等困难,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物流所需投入大、发展慢。三是农村信息网络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尽管互联网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信息覆盖面趋向全面,但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基础的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不够完善,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无法被农业生产者接收,农村物流的流量、流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3.2 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3.2.1 农村物流缺乏高标准基础设施

一是农村道路及仓储配送水平较低。农村道路网络密度较低,农村物流运输、仓储集散等物流网络节点的覆盖面有限,农村地区乡镇和村落之间距离较长,农产品供销货源和物流用户较分散,物流仓储、装卸等设施陈旧、简陋,导致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成本高且经济效益较差。

二是农村冷链物流设施不健全。我国农村物流现在以常温物流形式为主,大多数地区采用传统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尚未配备,对冷链物流要求高的农产品采收、采后加工、打包、搬运、装卸等环节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损耗较大,运输效率较低,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也影响了农户的利润。

三是农村物流联运衔接不顺畅。部分农村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覆盖面有限,港口运力不足,由公路运输转至高铁、飞机等交通运输方式仍面临费时多、利用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新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时效性要求。

3.2.2 农村物流信息技术运用不足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业带来了强大动力,物流业逐渐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体系转型,智慧物流成为物流行业转型的重点。国家持续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仍缺乏快捷、安全、智能的信息服务,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首先,由于中国农村物流业务量有限,高昂的成本导致物流信息系统不能在农村物流中有效推广,物流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都与城市物流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由于农村的大部分农户对物流信息掌握和应用能力有限,无法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终端实现作业,农村物流的大多数环节仍然使用效率低下的传统手动作业方式。这些因素导致农村物流信息化网络难以形成。

农村物流的流量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密切相关。一是农村物流信息化影响农村物流各环节高效运作和有效衔接。运输与仓储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烦琐的传统物流作业方式,不但造成了物流运行效率低下,同时难以有效把控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质量和运作风险,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无法及时处理客户需求。二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业信息系统不健全,导致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滞后失真现象严重。农村物流配送公共信息平台、农村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等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水平较为滞后,农村物流运营者缺少与电子商务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缺少统一的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发布平台,农户之间通过口头或者收购商了解销售信息、物流信息,农资和农产品物流的流向带有盲目性,导致农产品在途损失严重,影响农产品保值、增值和农户利益。

3.2.3 缺少强有力的农村物流企业

农村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作为支撑,而农产品运输鲜活性、时效性、季节性等因素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性、专业性管理和操作要求。但由于农村地区的种种条件限制,农村物流仍由小规模物流企业完成,物流周期长、成本高,难以适应鲜活农产品流通需求。

一是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的不足。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流不畅,造成无论是车找货还是货找车都存在极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车货匹配效率较低,导致车辆空驶率和资源空置率过高,造成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低下。

二是企业规模、实力有限,物流设备情况不够理想。目前,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并未形成有效规模,经营成本高,利润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型,组织水平较差,与现代物流体系的专业化分工难以形成有效协调。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尚处于发展阶段,其服务职能体系还不够完善,可开展的农产品运输也受到较大局限。

三是物流企业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协作。许多企业会选择自建物流公司,但自建物流需要投入较多资产,也需要较为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很多企业货运量难以保证自建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这不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负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4.1 整合资源,推进农村物流高效运作模式

发展农村物流,改造和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现代化农村物流运营主体,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高效运作模式,对解决目前农村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整合农村物流运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经营。扶持农村地区规模大、基础好的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延伸服务经营网络,逐步向“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引导大中型农村供销合作社、大中型农村商贸流通企业与国家邮政、铁路部门,与社会知名物流企业合作,形成由专业的物流企业组织农村物流系统。鼓励地方分散的、规模小的农村物流企业或物流从业者,通过联合、合作、特许加盟等形式,聚集、整合和共享地方物流资源,改善农村物流经营分散、运营标准不统一、服务功能欠缺、服务区域局限的局面。

二是结合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要求,推动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农村供销合作社整合地方分散的农户和农产品货源,引导邮政、铁路部门、社会大型物流企业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网络,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家庭农场、果园建立物流合作关系,推广“农超对接”“产地直采”“直供直销”“订单种植”等方式,通过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连接生产、销售部门,从而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和物流成本,更好地适应地域性、季节性的市场需求,助力农产品走向全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益。

三是进一步优化农村物流运输组织和运输方案。统筹规划农村物流运输方案,发挥铁路运输快捷、经济、载重高的特点,发挥公路运输路线灵活、路网密集的优势,根据目的地、农产品的品类匹配合理的运力资源。由国家铁路部门、物流公司、农村供销合作社开展战略合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主体,共同制定农村物流运输方案。充分利用铁路场站及售票点,社会物流市、县分拨配送中心,扩充服务网络,丰富服务节点,更好地组织农村物流运作。尽快开通农村物流“货运班列”模式,至县、乡的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运载农村货物,健全小件快运服务体系,“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终端体系,提高农村物资运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4.2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物流信息化进程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镇间经济往来,实现“乡村振兴经济带”沿线各村互联互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干线、枢纽及场站建设,还应包含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信息化之路。

第一,加快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结合农村地区道路不通、路面崎岖、交通网络结构凌乱等实际情况,建设村级、乡级公路,形成科学合理、适应农村物流发展的道路交通布局与网状结构。要以示范县为载体,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航空枢纽的建设,合理规划支线铁路,为农村物流畅通运输渠道。

第二,完善县乡村物流仓储配送体系。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采用新建、改造、整合等方式建设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订单管理、货物装卸分拣、货位识别,改变传统人工作业的模式,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仓储配送效率;整合乡、行政村既有供销社基层服务网点、农村电商服务点、农产品购销代办站、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等乡村公共设施资源建设共同配送、代收代发功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推行“直投到户”“物流配送+农村网点自提”等配送方式,解决县级物流仓配中心至村级服务网点之间的货物中转以及农村末端的配送问题。

第三,建设现代化农村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互联互通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引导物流企业及物流配套企业入驻,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集农产品加工、仓储、取货、包装、运输、装卸、中转、配送等功能于一体,推动实现农产品运输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转换,实现中心内信息化的物流管理手段,提高物流运作流程的系统化和效率化,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加大农村物流设备设施投入建设。在县级物流中心中配备大中型冷库、冷链车等冷链设施,在田间地头配备保险仓、移动冷库等,实现农产品加工、质检、分级、包装、冷储、冷运等功能,建设衔接县乡村、兼顾淡旺季的公共型基础冷链物流体系。同时,完善县、村级物流网点设施设备,采购适合干支线运输的车辆,配备厂站设施、载运设备等,推进农村物流的数据化、可视化、信息化。

第五,推进农村物流信息化进程。要以县为单元,建设统一的、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台为载体,整合县、乡、村三级物流供需资源,为用户提供采购、交易、物流及状态跟踪、订单管理、结算等全流程服务。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一方面,为农户提供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和服务,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农产品信息经平台发布后,使采购方及时了解农产品信息,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提高农产品的流通及物流响应能力。此外,要鼓励物流企业在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采用信息技术操作和管理,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仓储配送、质量追溯等服务,提升物流运作全流程智能化、一体化、信息化水平,确保农村物流体系保持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低差错的运作水平。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农村物流的吸引力

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村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村物流,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为农村物流体系建立和市场开发创造宽松适度的环境,保障市场运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1]。

一是建立健全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在推进农村物流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一套由地方政府牵头,农村供销社、交通运输业、邮政等多行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在农村物流发展工作中深入合作,广泛调动资源,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加大对农村物流发展的资金支持。各地交通运输、供销、邮政管理等部门要争取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对站场设施建设、邮政“三农”服务站和农村快递网点建设、设施装备改造、信息系统建设、组织模式创新等具有较强公益性的项目予以引导扶持。建立财政专项基金制度,对农村地区物流发展效益较好的地方政府或中小企业,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加以扶持。积极争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物流的财政投入,同时尽快健全投融资体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以促进其市场化运营,推进各方扶持政策融合。

三是强化行业准入、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放宽农村物流的准入门槛,推行工商部门注册绿色通道、一条龙办理制度,继续实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和完善物流用地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物流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增强多种融资产品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解决农村物流企业面临的融资贷款问题,为农村物流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2]。

4.4 增强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优化农村物流人才结构

乡村振兴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人才问题,发展农村高效物流体系,需要具备专业物流知识的劳动者。

一是面向农民群体普及物流运作常识,通过举办农村物流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方式播放专题节目,选择农闲、农村集市期间在人口聚集的场所向农民普及现代化物流的优势,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宣传,让农民感受到现代化物流带来的实惠,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化物流意识和市场意识[3]。

二是鼓励高校、企业与“示范村”“示范县”建立合作,选拔一批农村物流企业的经营者、从业者到高校进行继续教育,到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交流学习经验,增强经营者、从业者的物流理论知识储备,了解物流行业的运行规律,使经营者、从业者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好地为农村物流体系的决策、运营和实际操作助力。

三是鼓励高等院校开设农村物流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农村物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从事农村物流相关工作的队伍日益庞大,但是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并不多,大多是“半路出家”,高校通过定向招生的形式,学生在毕业后步入农村物流的相关岗位,确保学有所用。

四是农村地区政府要重视人才管理制度建设,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城市物流企业员工到农村服务,强化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职责制度建设,明确薪酬标准制度,确保定人定岗,提高农村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4]。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振兴战略视野下,想要更好地凸显出中国农村经济的转型提升与成功特性,就必须在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好对现代运输等高效系统的投资建设和发展。强化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同时,让其更加积极地投身农村经济振兴规划中去。利用统一的产品,服务营销,配套物流链,更好地拓展农业营销规模,从而在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