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诊断要点和防制措施

2023-10-26 19:17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黄痢产仔致病性

周 正

临沂市兰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临沂 276000

刚出生3日龄的仔猪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比较敏感,仔猪感染病菌后,不仅发病急且病程短,而且能够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管理人员应该重视本病对猪群造成的危害,正确掌握疾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等,在日常管理中,改善仔猪生活环境,加强母猪免疫接种和卫生消毒工作,减少仔猪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机会,确保仔猪处于健康状况。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

致病性大肠杆菌入侵仔猪机体后引起仔猪黄痢,病原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菌体没有芽孢,大部分生有鞭毛,病菌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差,在60 ℃高温下经过15 min 就可以被灭活,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物也能够将大肠杆菌杀死。

1.2 易感动物

刚出生的仔猪体质较差,各个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对环境中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比较敏感,因此病原体对出生后一周内的仔猪危害性较大,病菌入侵仔猪机体后大约经过1 ~3 d 的潜伏期,有的会很快发病,并且发病率高达90%以上,并且严重时可以导致全部仔猪感染发病。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越来越强,仔猪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育成阶段和成年猪群一般不会发生仔猪黄痢。

1.3 传染传播途径

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母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病原体,对环境中的土壤、饮水或用具产生污染,尤其自身体表皮肤或乳头被病原体污染后,新生仔猪通过哺乳或舔食接触母猪皮肤时,致病性大肠杆菌会通过消化道被仔猪摄入体内而发生该病。同时耐受过的仔猪也可以长期向环境中排放病原体,成为该病的传染源,经过消化道进行疾病传播。

2 发病原因

2.1 环境

产仔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容易给仔猪带来热应激或冷应激,致使仔猪体质和抗病力下降,更加容易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扰。同时母猪分娩后,产仔舍内湿度过大,或者地面蓄积大量污水,给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增加感染仔猪的机会。有的产仔舍卫生条件较差,粪便或尿液蓄积,尤其是产床出现塌陷现象时,粪便和尿液不容易被清理干净,给仔猪感染病原体增加机会而发生仔猪黄痢。

2.2 母猪

母猪分娩前没有对体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尤其是阴道外面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后,仔猪在出生过程中会感染病菌而发生仔猪黄痢。同时母猪乳头没有进行清洗和消毒,乳头上面附着的病菌也可以传播给仔猪而发病。另外种母猪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饲养营养不良,摄入机体的营养成分不足,致使分泌的母乳品质和数量都会受到影响,进而降低仔猪体质和免疫力,诱导仔猪感染黄痢。有的母猪感染其他疾病,自身食欲下降和采食量减少,也会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程度而感染黄痢。

3 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往往表现两种类型,最急性型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猪就会突然死亡。急性型在刚开始发病时就剧烈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随着病情发展,经过几分钟仔猪就会腹泻一次,促使机体严重脱水,体重下降、精神状态极差、目光呆滞、反应不敏感、表皮粗糙或有皱褶,最后衰竭死亡。

仔猪发病过程一般是由1 ~2 头仔猪出生衰竭死亡后,同窝仔猪也会陆续感染仔猪黄痢,临床方面往往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目光呆滞、哺乳量减少、发生腹泻,排出黄色粪便且携带未消耗凝乳块,病猪后肢和尾部等部位被粪便污染。随后相继出现机体消瘦、站立无力、肛门松弛、严重脱水、营养不良,最后机体中毒而亡。

4 剖检变化

对病死仔猪进行剖检,可以看到仔猪脱水、体表发绀且消瘦,被粪便污染严重,胃壁黏膜红肿,小肠肿胀、肠壁变薄、失去弹性、肠内蓄积黄色内容物,有的携带凝乳块,且气味腥臭,十二指肠颜色呈各种红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变性、有点状出血,质地脆软,肝脏、肾脏和心脏有点状出血,肺脏明显水肿,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其次在回肠和空肠,在结肠内一般没有明显病理变化。

5 鉴别诊断

5.1 传染性胃肠炎

不同年龄的猪群都能够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病猪表现腹泻,有的粪便喷射而出,同时出现呕吐症状,机体严重脱水。剖检可见肠壁充血且变薄,有的发生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炎症。

5.2 流行性腹泻

流行性腹泻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往往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不同年龄的猪群都可以发病。病猪除了表现剧烈腹泻之外,还出现呕吐症状,刚发病时粪便呈黄色粥状,随着病情发展粪便呈水样,机体脱水。剖检典型病变是小肠绒毛萎缩。

5.3 痢疾

痢疾主要感染2 ~3 个月龄的猪群,病猪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发生腹泻,但是粪便呈胶冻样,或者血液粪便。剖检病变为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炎症。

5.4 仔猪红痢

仔猪也是在刚出生几天内发生红痢病,但是腹泻后粪便呈黏稠红色,与仔猪黄痢的粪便有明显区别。剖检病变为小肠出血、坏死,肠道内蓄积红色内容物,这些都属于特征性病变。

6 防制措施

6.1 药物治疗

仔猪感染黄痢病后,应该遵循抗菌消炎、止泻、补液和增强消化功能等原则,临床上通常使用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来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卡那霉素使用5 ~15 mg/kg,庆大霉素4 ~8 mg/kg,肌肉注射2 次/d,连续注射3 d,治疗效果很好。使用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电解质溶液来补充体液,减缓脱水造成的危害。选用泻痢停来起到止泻效果,选用食母生和胃蛋白酶等增强仔猪消化能力。其他药物使用根据仔猪体重和药物使用说明书,合理选择用药剂量、疗程和途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帮助仔猪尽快恢复健康。

6.2 免疫接种

在母猪分娩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母猪免疫接种大肠杆菌灭活苗,发病严重的猪场可以采集本场病料来制定疫苗,母猪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抗体,并且在分娩仔猪后,仔猪可以通过哺乳获取较多的母源抗体,从而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对外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抵抗力,降低仔猪感染黄痢的机会。

6.3 改善环境条件

母猪分娩前需要提高产仔舍温度,由于仔猪体温调节能力较差,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维持自身体温,如果产仔舍温度较低,容易给仔猪带来冷应激。同时控制好猪舍的湿度,及时清除粪便和积水,保证产仔舍内干净干燥,消除大肠杆菌繁殖的环境,降低仔猪发病概率。

6.4 严格环境消毒

每天及时对产床进行清理和消毒,不要蓄积粪便和尿液,避免仔猪接触到大肠杆菌。对于进出猪场的车辆和物品也需要进行全面消毒,减少从外界携带病原菌的风险。定期对猪舍地面、墙壁、猪栏、料槽、水槽和用具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建议使用氯制剂和百毒杀进行消毒。尤其是母猪分娩前需要对产仔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在母猪转出产仔舍后,还需要将产床、围栏和用具进行消毒处理。在母猪分娩前对体表进行消毒,尤其是乳头和阴道等关键部位,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严格消毒,避免仔猪摄入致病性大肠杆菌。

6.5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首先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在母猪怀孕期间需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保证母猪体况和膘情适中,避免膘情过肥或过瘦而影响母乳质量或胚胎发育状况,继而对仔猪的健康程度发生危害而诱发仔猪黄痢。其次在仔猪出生后,人工辅助仔猪尽快吸吮到足够的母乳,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取丰富的母源抗体,对增强自身免疫力非常有帮助,这也是防控仔猪黄痢的关键措施之一。有条件的规模化养猪场,在仔猪出生后,不要让仔猪接触母猪乳头,最好的办法是将仔猪放入保温箱内,在对母猪乳房彻底消毒后,才让仔猪吸吮母乳,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仔猪黄痢的发病率。

7 结语

在养猪生产中,仔猪黄痢往往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给养猪管理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产仔舍环境条件较差,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不能定期清理和消毒,粪便或尿液蓄积,这些都会增加仔猪发病的概率。一旦仔猪发病后,都会引起较高死亡率,即使抵抗力较强的仔猪耐过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向环境排放病菌,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必须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日常生产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改善猪群生活环境,加强卫生消毒和免疫接种工作,结合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尽量降低仔猪黄痢给猪场带来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黄痢产仔致病性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母猪产仔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提高措施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
人工助产母猪产仔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