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证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

2023-10-26 04:39吴晓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流性反流胆汁

吴晓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科,福建 福州 350004)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暴饮暴食的饮食习惯,日夜颠倒的作息,肥胖发生率逐年升高,加之胃镜检查的普及,使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提升。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胃幽门括约肌松紧压力下降,导致胆汁逆流至胃内,刺激胃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糜烂、不典型增生等病理改变[1]。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在进食中出现胃痛、胃胀、呕吐、反酸、嗳气、嘈杂、烧心等。针对该疾病临床药物选择以结合胆酸,促进蠕动,保护黏膜为原则,虽见效明显,但部分患者停药后症状反复,造成患者治疗信心下降,情绪焦虑进一步加重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2]。为了避免该病频繁复发,提高疗效,可嘱患者规律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纠正不良习惯,避免饭后即躺,摄入过量咖啡因,调整饮食结构,进食细嚼慢咽,坚持科学运动。近年来,运用祖国传统医学将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不错的临床反响[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证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以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该病提供依据,以期提高该病临床疗效,降低远期复发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镜室经电子胃镜检查后明确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年龄23~61岁,平均(37.73±6.33)岁;病程4~15个月,平均(10.54±3.08)个月;男性16例,女性24例。试验组年龄22~62岁,平均(38.05±6.46)岁;病程4~16个月,平均(10.93±3.2b个月;男性15例,女性25例。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7年中华医师会消化病学分布颁布的关于《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2017)》[6],拟定原发性胆汁反流性食管炎病湿热中阻证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脱落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首次接受规范临床药物治疗;近3个月内未服用影响该研究得药物;明确对次研究相关药品无过敏史;患者知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2 排除标准 经电子胃镜发现合并消化道其他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梗阻等;明确既往胃大部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病史;罹患恶性肿瘤;存在心、脑、肾重要器官基础疾病;存在该研究使用的药物禁忌证;无法进行正常语言沟通患者。

1.3.3 脱落标准 医从性差未尊医嘱;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治疗。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具体药物如下:以铝碳酸镁咀嚼片,餐后1~2 h嚼服,每日3次;奥美拉唑 20 mg餐前口服,每日1次;莫沙必利5 mg餐前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试验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予黄连温胆汤加减,基础方如下:黄连6 g,竹茹9 g、半夏9 g、陈皮9 g、茯苓12 g、枳实9 g、生姜6 g、甘草3 g、大枣3颗。若口黏、口苦明显者去大枣加藿香12 g、佩兰9 g;若纳呆、食少明显者加神曲9 g、莱菔子12 g;若胃脘痞满明显者加厚朴12 g、木香9 g;若热重于湿者加黄芩6 g、焦山栀9 g;若湿重于热加用白术12 g、白扁豆9 g;反酸、烧心严重者加瓦楞子12g、吴茱萸3g;大便黏腻不成形者加薏苡仁15 g、芡实12 g。我院中药房代煎,早晚饭后温服,每次150 mL,疗程4周。嘱患者中西药服用间隔30 min。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证候积分为标准,以胃脘不适(痞满或烧灼或疼痛)、口苦臭黏腻、大便黏滞为主症分别进行赋值,无、轻、中、重分别对应0、2、4、6分;以困重乏力、早饱纳呆、嘈杂反酸、恶心泛呕为次症分别进行赋值,无、轻、中、重分别对应0、1、2、3分。

1.5.2 胃镜疗效评估 参考《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7]经胃镜评估患者胃黏膜红斑、糜烂、出血、腺体萎缩、胆汁反流、肠上皮化生结节情况。

1.5.3 临床疗效评估 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4]及《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6],以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为判断标准。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缓解,胃镜检下胃黏膜光滑,未见胆汁认为治愈;临床表现明显改善,胃镜提示胃黏膜稍粗糙,少许胆汁附着认为显效;临床症状稍缓解,胃镜可见胆汁淤积附着黏膜,黏膜壁欠光滑认为有效;临床表现未改善,胃镜见黄色胆汁持续反流,黏膜壁粗糙可伴有糜烂、萎缩、化生认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观察指标,采用表示计量资料,指标符合正态分布,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次症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证候严重程度明显缓解(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证候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表1 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1 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次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2 两组的患者治疗前后次症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注:a与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腺体萎缩、胆汁反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斑、糜烂、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胃镜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并贮存于胆囊中,经胆总管排至十二指肠,与胰液、肠液共同发挥化学消化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排除手术因素,当胃-幽门-十二指肠蠕动紊乱,胃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中消化液逆向运动流入胃内,此时碱性的消化液作为损伤因子溶解胃黏膜磷脂层和胆固醇,改变胃内酸性缓解,减弱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胃黏膜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形成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与胃酸结合,使胃内呈低酸环境有利于肠道菌增殖,代谢产物亚硝胺可能引起黏膜癌变[8]。现代医学提倡非药物治疗侧重以个体化方案进行饮食、生活指导,药物治疗则从病因入手兼以对症处理、保护黏膜,临床治疗抗反流见效快,但不良事件发生率、复发率均较高[9]。相较之下,祖国传统医学将辨证与辨病、微观胃镜与宏观望诊相结合,在治疗该病方面实现个体化治疗更具备优势。

该病中医病名尚无定论,根据证候归属于“嘈杂”“胃痛”范畴,病机在于脾弱胃虚,气机壅滞,失于通和,胆液随胃气上逆[10-11]。脾主升运化水谷,胃主降受纳腐熟,维持中焦气机升降,参与津液输布、水液转输。不良生活习惯如烟酒无度、浓茶咖啡、过食过饱、高脂饮食、生冷食品都在耗伤后天之本,脾失升清胃不和降,体内生湿郁滞化热,湿热互结停于中焦,故可见中焦湿热证。本研究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君药半夏入脾胃经,味辛性温,善燥中焦痰湿,调胃络气机通和;臣药竹茹归胆胃经,胆胃相通,甘微寒与苦寒黄连共奏清热降逆止呕之效;枳实、陈皮、茯苓均为佐药,佐以调畅中焦气机,助脾胃之气,气机畅达湿气自除;黄连善清上、中焦湿热火毒。甘草除调和诸药性味外与生姜、大枣以奏厚脾胃之功。全方清热、除湿、降逆、补益,可谓标本兼顾,清补兼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胃镜红斑、糜烂、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胆汁反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胆汁逆流得到有效控制,故黏膜的炎性反应显著减弱,临床表现得以缓解,这也可以解释本次研究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胃镜复查胆汁反流、腺体萎缩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少学者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中可以发挥其优势。如王长伟[12]以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为研究对象,将调畅气机药方与常规抗反流西药联合运用临床,与单纯西药组进行比较后得出中西医疗法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情绪、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更具优势的结论。

本研究试验组能更有效抗胆汁反流、阻止黏膜下腺体萎缩病变;经临床症状评估而论,试验组能更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暂不能排除受地域局限、小样本量、随访时长等方面的影响。后续若条件允许还可扩大观察对象地域范围展开多中心研究、深入分子水平研究其发病、治疗机制,亦可将该病的不同证型进行亚组分析,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

综上而言,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证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虽不能提高有效率,但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对抗胆汁反流,减少黏膜炎症,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流性反流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