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访视护理在基层孕产妇保健中的实施效果

2023-10-26 04:39谢桂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孕产医护孕产妇

谢桂芬

(安溪县大坪卫生院,福建 安溪 362436)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孕产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基层孕产妇保健工作逐渐成为了广大医护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1]。由于对孕产保健知识缺乏了解,部分孕产妇在孕产期间难以有效实现对于自身生活习惯和言行的合理管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孕产妇在孕产期出现合并症的风险[2]。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医护工作者及时对于孕产妇护理保健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进一步结合护理工作对于保健知识进行全面宣传与推广,进而促进孕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优化与持续改进。医护工作者充分分析了基层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实际诉求,希望进一步促进保健工作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与充分优化[3-4]。通过积极开展家庭访视护理,可进一步实现对于孕产妇健康水平的了解和清晰认识,这为后续护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该模式可促进护理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为后续护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与改进提供更多的可能[5]。在家庭访视护理模式的引导下,医护工作者可以有效实现对于护理方式方法的分析与训练探索,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力[6]。本文针对在基层孕产妇保健工作中采用家庭访视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配合基层孕产妇保健工作的56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年龄27~34岁,平均(30.98±1.03)岁;研究组年龄27~35岁,平均(30.97±1.00)岁。所有孕产妇以及其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并对此表示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对于孕产工作的注意事项及生活要点进行宣教。②密切观察孕产妇的身体健康情况,并引导其定期接受相应的健康检查。③做好和孕产妇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并给予解答。

1.2.2 研究组 研究组给予家庭访视护理。①制订孕产妇档案:调查孕产妇身体健康情况,在此期间,医护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调研,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其个人信息档案,以便为后续护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助力。②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医护工作者应利用家庭访视的机会,对孕产妇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并结合孕产妇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健康知识宣教,促进孕产妇健康知识和保健要点掌握水平的持续提升[7]。在此期间,医护工作者应及时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帮助孕产妇及其家属提升健康意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孕产妇自护能力的全面提升。③开展孕产妇心理疏导:孕产妇对于孕产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敏感度较高,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医护工作者应在家庭访视期间进一步实现对于孕产妇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分析,并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帮助孕产妇树立信心[8]。在此期间,耐心与孕产妇就新生儿情况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孕产妇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耐心聆听孕产妇的表述,并适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响应和解答,从而有效促进孕产妇心理状态的调整。与此同时,医护工作者在开展保健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其他孕产妇的成功孕产案例对孕产妇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心理暗示,有助于帮助孕产妇树立良好的康复信心[9]。④饮食营养护理:医护工作者在进行家庭访视护理的过程中应从饮食的角度入手,对孕产妇进行科学引导。在此期间,为孕产妇制订针对性的膳食计划,并鼓励孕产妇积极参与践行。为了有效实现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的合理预防,医护人员应帮助孕产妇对于饮食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充分控制油、盐、糖等的摄入量,确保其践行清淡膳食原则。在此基础上,应避免其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积极做好对于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蛋类、奶制品等食材的有效搭配,确保孕产妇营养的充分补充,确保胎儿健康的充分保障[10]。⑤家庭作息指导:为了进一步实现孕产妇健康的持续优化,医护人员应在作息方面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孕产妇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障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优化孕产妇健康水平对于孕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1.3 观察标准 ①孕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水平采用问卷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掌握情况越好。②孕产妇护理服务质量包括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技能水平以及情感态度水平。③孕产妇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价,患者得分越低表示其心理状态越好。④孕产妇生活质量采用问卷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⑤孕产妇护理满意度依据其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3.0软件对于两组孕产妇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比较 研究组经过护理后对于保健知识的掌握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分,)

表1 两组孕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孕产妇护理服务质量比较 研究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护理服务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孕产妇护理服务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孕产妇负性情绪比较 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负性情绪比较(分,)

表3 两组产妇负性情绪比较(分,)

2.4 两组孕产妇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孕产妇生活质量比较(分,)

2.5 两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对于孕产妇而言,由于受到妊娠这一特殊生理因素的影响,其身体功能与内分泌功能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由于缺乏相应的孕产健康知识储备,很多孕产妇容易产生紧张与焦虑等负性情绪,其对于孕产妇身心健康的保障极为不利[11]。针对这一问题,医护工作者对于孕产妇保健工作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希望进一步促进保健服务体系的完善,从而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的持续提升[12]。通过积极开展家庭访视护理,医护工作者可以在护理过程中做好对于护理服务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从而以家庭环境作为大背景开展护理模式的充分探索,可帮助孕产妇实现对于自身健康情况的了解和充分认识,对于孕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13]。在此期间,家庭访视护理模式可使服务场所向家庭转变,医护工作者可有效结合孕产妇家庭生活实际情况,对于护理工作的侧重点进行调整,有利于促进孕产妇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14]。与此同时,医护工作者可进一步结合孕产妇的家庭环境调整护理措施,从而引导孕产妇及其家属在家庭生活中更好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促进孕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与持续改进。近年来,随着医护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护理人员结合孕产妇保健工作的实际诉求对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这为家庭访视护理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助力与保障[15]。这一护理模式使孕产妇的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了家庭,可帮助其在家庭生活中结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调整,其对于分娩工作的顺利推进与产后产妇康复工作的有效落实。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家庭访视护理,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帮助孕产妇解决其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从专业的角度入手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孕产妇的整体心理状态得到充分调整,并树立良好的孕产信心,有利于确保其健康的持续优化[16]。此外,通过饮食调整,医护工作者可帮助孕产妇对于食材进行科学的搭配,确保其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合理补充,促进孕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在护理工作开展期间,还可以帮助孕产妇实现对于心理状态的合理调试,从而帮助其有效实现对于身心负担的缓解与改善,有效降低了产后抑郁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对于孕产妇健康水平的优化与拓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7]。对于完成了分娩的产妇而言,通过积极开展母乳喂养知识的系统宣教和说明,对于相关技巧进行讲解,有利于确保其早期实现母乳喂养,同时对于新生儿体质的强化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此外,母乳喂养可有效促进宫缩,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从保健工作的视角分析,家庭访视护理是对传统护理干预方法的一种创新和延展,其使得护理工作的内容得到了充分延伸,有助于确保妇女工作综合水平的持续优化与拓展,为孕产妇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18]。在护理工作发展过程中,家庭访视护理有效实现了护理工作的充分延展,推动了护理工作综合水平的优化与持续改进,为孕产妇健康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家庭访视护理的应用,孕产妇对于保健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均更高。基于此,孕产妇的负性情绪有所改善,其促进了孕产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综上,家庭访视护理可提升基层孕产妇的保健工作水平,对于孕产妇健康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于这一护理模式的关注并将其应用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

猜你喜欢
孕产医护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