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问题研究

2023-10-27 09:01赵小佳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

摘 要:微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必备工具。微信传播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一种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一些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及微信个人用户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传播中应当坚守的诚信原则。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型,判断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问题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分析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其影响因素,探索培养大学生微信传播中诚信意识的路径。

关键词:微信传播;大学生;诚信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诚信的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微信作为一种集新媒体和社交功能于一身的手机应用软件,给诚信注入了新的时代含义。大学生是微信用户的主力军,微信给大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带来一定挑战。因此,研究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问题,有利于拓宽诚信研究的领域,以便更好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现状,找到更好的培育途径。

一、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问题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人们在微信中获取讯息、传递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诚信缺失现象。

(一)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学术诚信缺失

在学术方面,一些大学生有着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如通过微信缺课、逃课、考试作弊,论文造假等,对自己学习不负责任的同时也损害了他人的权益,使得其他同学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例如,我国高等院校的毕业考核采取提交学术论文、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大学生毕业前的最终检测,个别大学生通过微信委托他人代写,甚至复制、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以经济利益为交换进行学术造假。

(二)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社交诚信缺失

社交功能是微信最基础的功能之一,也是大学生使用频繁的功能。然而这也成为微信使用中出现诚信缺失最严重的地带,匿名传播虚假信息、发表不实言论的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治意识淡薄,对于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不能有明确的判断,而且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尚无鉴别能力,极易在微信中传播虚假信息,出现不诚信行为。

(三)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求职诚信缺失

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的求职应聘带来了便捷,微信公众平台的各种招聘信息推送以及报名链接为大学生投递简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线上的简历投递也给一些人提供了作弊的机会。一些人为获得工作机会,虚报奖励证书、简历造假,甚至通过网络技术伪造资格证书等,使自身的诚信品质大打折扣。这些诚信缺失行为不仅给违背原则的大学生自身带来危害,对其他同学来说也不公平。

二、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问题成因

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受教育程度不够、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要分析上述问题成因,应当从不同层面、多个维度去研究。这既是诚信道德教育的需要,又是诚信體系建设的要求。

(一)不良思潮的影响

目前,各种社会思潮、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微信中都有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交融、相互冲突。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态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追求个性差异中容易接受多元的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正在相继出现,并且与旧观点、旧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网络社会的开放性包容了多种价值观念的存在,微信传播的多样性更是将这些元素不断地传递到大学生中去。

(二)监管力度不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逐渐成为了社会衡量个体价值或者群体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依靠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依靠经济关系。微信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某些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顾及其行为是否危害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一些失德甚至违法行为。同时,微信的虚拟状态使相关部门对其监管难度较大。

(三)家长示范作用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通常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得孩子智力得以发展,在学校的学业成绩优良,就一定能成才。在大学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只强调考试的重要性和读大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做人做事的根本——道德教育。到大学之后,家长更关心的仍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专业排名以及毕业后是否能够找到好工作,鼓励孩子多参加竞赛、考取更多的证书,很少有家长会关心孩子是否在生活中注重诚信培养,对于如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诚信意识更是缺少思考。

(四)个人自律能力不足

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自律能力不足,不能正确抵制金钱诱惑,不能正确面对网络陷阱,是微信传播中出现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个人原因是影响大学生微信诚信的最关键因素,只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关途径的诚信教育才能发挥更大效果。从法律意义上讲,大学生多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但是,大学生尚未真正步入社会,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学校,日常的交往对象也基本是年龄相仿的同学,所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太成熟,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容易迷失方向、放纵自我。同时,虽然学校、家庭和社会一直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在现实面前,仍有一些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还不够稳固,甚至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在面对利益诱导或是金钱诱惑时,很容易引发道德失范行为。

三、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治理路径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重要的道德问题,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仅通过某些个体或者群体的说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微信传播中的诚信问题。探索大学生微信诚信传播的治理路径,必须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全方位、多领域共同着手。

(一)营造诚信传播的社会氛围

推进微信空间法治化,除了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更要加强普法宣传力度。目前,无论是打击网络谣言的传播,还是成立电信诈骗治理专项小组,都彰显着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迈入法治化轨道。因此,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微信空间治理法治化势在必行。微信作为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治理的同时树立典范,在传播的过程中进行监管,从而营造守法诚信的网络氛围。

(二)完善诚信传播的法治保障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只有不断完善微信传播的法制体系,才能更好守住微信传播过程中的道德底线。各部门应该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源头,坚持从源头监督,并结合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舆论成为一种压力来促使运营商规范自身行为。最终利用政府、消费者与新闻媒体的监督之力,将信息的监督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三)加强对平台传播信息的监管

隨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减少虚假信息、负面信息,打击谣言的传播和扩散工作日益繁重,把关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微信运营商应通过后台层层把关,尽量减少对网民特别是对青少年不利的信息。通过人力、技术等手段对不良信息进行剔除,尽量通过平台的监管减少不良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降低其危害。微信运营商还应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严格准入机制,把好入门关。在微信公众号申请之初便进行过滤与筛选。二是加强管理,守好监控关。时刻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信息,对不良信息及时清理。

(四)培养恪守诚信的网络品质

在微信传播过程中,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律能力,坚持诚信理念,将外在的诚信行为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培育微信传播中的诚信意识,规范微信传播中的行为。诚信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原则,大学生在通过微信与他人交往时必须自觉坚守诚信底线。诚信没有线上线下之分,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世界,都需要谨遵诚信要求,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微信传播与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微信传播诚信意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方协同发力,才能促进大学生微信诚信传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潜涛.中国精神教育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张晓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通道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责编:应 图

作者简介:赵小佳(1988— ),女,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