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情视角分析《巴黎圣母院》

2023-10-28 11:35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莫多拉达比斯

狄 玲

(沈阳音乐学院 公共基础部,辽宁 沈阳 110000)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对当时社会及文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巴黎圣母院》中体现出浪漫主义文学特点的同时,也通过对人物爱情的刻画而使得该部小说成为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但文学界对《巴黎圣母院》所描绘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却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文学价值上。

一、《巴黎圣母院》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对当前的文学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巴黎圣母院》主要采用离奇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5 世纪的法国,描绘了一个面容虽然丑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了拯救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迫害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米拉达而舍身的故事。从《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背景来看,1830 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后,当时法国巴黎的宗教势力猖獗,封建等级制度也十分残酷,社会底层人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饱受苦难,而这正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想要表达的对于社会现实的真实反应[1],而除了关注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于现实世界的批判之外,《巴黎圣母院》中对于爱情故事的描写,也成为《巴黎圣母院》的经典标志之一。但从当前大部分对于《巴黎圣母院》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往往更加关注《巴黎圣母院》中体现的对历史研究和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性质内容。

二、《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

从爱情观念的角度来看,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描绘了四个不同性格,持有不同爱情观念的男性形象,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中都对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产生了爱情,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观念都不同,而依据这些呈现出来的四种不同的爱情观念,都是现代社会对于爱情的典型认知。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男性角色,相貌丑陋、身份低微是他最为典型的特征[2]。尽管作为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的“养子”,卡西莫多被派去抢劫艾斯米拉达,但在抢劫失败后,卡西莫多不仅遭受鞭刑,还会受到烈日的照射。艾斯米拉达给他水喝,使得卡西莫多的内心逐渐被激起了对于爱情的渴望。而在这种爱情的影响下,才使得卡西莫多在艾斯米拉达被处以死刑后救下她,并在杀死养父后选择抱着艾斯米拉达的尸体自杀。

弗比斯是小说里法国当时背景下皇家卫队的队长,作者对于弗比斯的描述是英俊潇洒、一表人才,是众多贵族小姐心目中完美的男性形象。在弗比斯救下艾斯米拉达后,尽管二人都似乎被“爱情”所俘虏,但弗比斯本就是一个虚伪的人,与艾斯米拉达的美貌相比,弗比斯更加注重自身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才会在从医院醒过来后没有去指证杀害他自己的真实凶手,这样弗比斯自己的丑事就不会被外界知晓[3]。在弗比斯与艾斯米拉达的感情纠葛中,弗比斯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形象,尽管为艾斯米拉达的美貌所折服,但在真正面对大是大非前,他却选择放弃了所谓的“爱情”。

克罗德是巴黎圣母院当时的副主教,尽管克罗德从小接受着正统的教皇教育,但在长期的教育压迫下,使得克罗德呈现出扭曲的、歪曲的爱情观念。而位高权重的社会地位又使得克罗德的这种爱情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在这种爱情观念的影响下,尽管克罗德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情是更加真诚、更加热烈的,但命令拉西摩多去抢劫艾斯米拉达、刺杀情敌弗比斯嫁祸给艾斯米拉达,都显示出克罗德对于爱情的认知是自私且卑鄙的。而这种自私的爱情也使得克罗德在得知艾斯米拉达被卡西莫多救下之后,让艾斯米拉达失去了圣母院的庇护,甚至在追杀艾斯米拉达的途中也不忘以死亡来威胁她和自己在一起。

甘果瓦则是一个典型的穷人形象,因为贫穷想要去乞丐王国谋求生计,却因通不过乞讨技能测试而被送上绞刑架。在艾斯米拉达以自身的婚姻作为代价救下甘果瓦之后,虽然甘果瓦知道自己爱上了艾斯米拉达,但在被她明确拒绝后,甘果瓦并没有纠缠。然而尽管甘果瓦有自知之明,但在艾斯米拉达被抢劫时,甘果瓦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去营救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甘果瓦看待爱情的观念是懦弱的,他缺少能够为爱情斗争的勇气。

艾斯米拉达则是《巴黎圣母院》中唯一的女主人公,16 岁吉卜赛女郎的身份,使得她在小说当时的背景下备受歧视。在被弗比斯英雄救美后,从未有过感情经历的艾斯米拉达对弗比斯一见钟情。艾斯米拉达这一少女形象是纯洁善良的,她不仅以牺牲婚姻为低价救下了甘果瓦,还救下了对于旁人来说避之不及的卡西莫多。而同时艾斯米拉达的形象又是坚韧的,无论克罗德用多么卑劣的手段,艾斯米拉达始终没有动摇。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少女身上,却发生了许多与人性真善丑恶相关的故事[4]。

从爱情观念的角度,对四位男性形象围绕着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产生的爱情和各自的做法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四种爱情观念都存在于现代社会,而在四种爱情观念当中,虚伪自私的、扭曲卑鄙的、懦弱缺少勇气的爱情都不是作者想要传达的观念,只有真正纯洁的爱情和美丽的心灵,才是现代社会的人们需要追求的目标,才是能够感受爱情美好的有效途径。

三、基于爱情视角对《巴黎圣母院》的分析

在对《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和每个人发生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解之后,从爱情视角对四位男性在面对爱情时产生的不同行为和爱情观念进行分析袁,结合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心理更好地感知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认知[5]。基于爱情视角对《巴黎圣母院》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爱的懦弱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懦弱代表着甘果瓦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情。相比于甘果瓦是诗人这一认知来说,仅仅依靠写作来维持生活的流浪孤儿,似乎更符合甘果瓦的身份。在6 岁时甘果瓦便成了孤儿,然而尽管生活所迫,甘果瓦却始终没用勇气来面对现实,无论是当兵还是做教士,都好过于现在的情况,但甘果瓦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而由此也可以看出,雨果对于甘果瓦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智慧的折衷主义”表明甘果瓦虽然具有温和而中庸的精神品质,却也正是因为这种中庸的思想影响了他对于爱情的看法。在《巴黎圣母院》中,甘果瓦受到这种中庸思想的影响,即便在爱上艾斯米拉达、为她美丽的容貌所折服的情况下,也并没有燃起对生活的斗志,甚至于在二人脱离乞丐王国后,听从于艾斯米拉达的指挥,而不是自己想办法改善现有的生活。而与其他三位男性形象相比,甘果瓦又是唯一与艾斯米拉达有着名义上婚姻关系的人,在借助艾斯米拉达而生存的同时,甘果瓦自身却没有理解,也没有爱护艾斯米拉达,甚至于对于这种生活状态已经感到“知足”。

从甘果瓦的人生经历来看,从小的生活环境使他逐渐形成了一种回避型的、懦弱的性格,而这种也影响着他的爱情观念。即便他对艾斯米拉达生出好感,但自身的懦弱性格使得他在被拒绝之后也很快放弃,在后来艾斯米拉达陷入危险境地时,也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弱者”,所以根本不敢去营救自己心爱的女人。除此之外,雨果在刻画这四位男性形象时,还更多地注重对爱情产生的方式进行描写。甘果瓦之所以对艾斯米拉达产生了爱情,是因为他被艾斯米拉达的美貌所打动,而不是从内心或感情的角度爱上艾斯米拉达。从《巴黎圣母院》中对甘果瓦的描写可以看出,甘果瓦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艾斯米拉达,这正是因为甘果瓦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情仅仅停留在外观上,因而这种爱情不仅是懦弱的,同样也是脆弱的。

(二)爱的可悲

克罗德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也是导致后来艾斯米拉达悲惨遭遇的罪魁祸首之一,而导致克罗德对艾斯米拉达采取一系列手段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克罗德对艾斯米拉达产生的爱情。在读者的印象中,一提到克罗德往往都是虚伪、可怕等标志性的代名词,而结合《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来看,克罗德对艾斯米拉达产生的爱,不仅是可怕的,同样也是可悲的。

克罗德与一般意义上的坏人有着一定的区别,克罗德的生活除了专注于研究学问,就是照顾自己的弟弟。而艾斯米拉达的出现,打破了这看似平静的一切。在克罗德第一次见到艾斯米拉达时,克罗德就被她深深吸引,并且在第一次减免之后就已经对艾斯米拉达产生了许多幻想,并期待着与艾斯米拉达的第二次见面。克罗德对艾斯米拉达的爱是热烈的、疯狂的,这样疯狂的爱使得他在听闻甘果瓦是艾斯米拉达的合法丈夫时暴怒,在弗比斯和艾斯米拉达约会时才会将匕首刺进弗比斯的身体,甚至于在爱而不得的情况下,将艾斯米拉达送上了绞刑架。克罗德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是热烈的,但这种热烈并不为艾斯米拉达所动,而从克罗德对艾斯米拉达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可以看出,克罗德在得不到艾斯米拉达对于爱情的回应之后,因爱生妒、因爱生恨,在这个时候,克罗德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情已经走入歧途,逐渐变得扭曲,变得疯狂,最后导致克罗德不惜以毁灭自己的爱情作为代价。

克罗德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情从一开始的热烈到求而不得的愤怒,都深受他自己狭隘自私思想的影响,即便他自认为对艾斯米拉达倾注了全部的爱意,但这种爱意并没有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与克罗德本身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长期平淡的、压抑的生活环境下,克罗德内心的欲望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和释放,而在遇到艾斯米拉达后,他内心深处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在被艾斯米拉达拒绝后越来越强烈,并最终促使他做出了一系列伤害艾斯米拉达的举动。结合故事情节来看,克罗德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从最初的热烈逐渐转变为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而在他的潜意识里,仍然认为自己的爱是“高尚的”,虽然无法确切的判断克罗德是被艾斯米拉达的美貌所吸引,还是真正对艾斯米拉达产生了爱,但他对于艾斯米拉达做出的行为都显示着这种畸形的爱是不被世俗所认可的,也是不提倡的。

(三)爱的可恨

弗比斯是整个故事中唯一受到艾斯米拉达爱意的男性形象,而从《巴黎圣母院》的全文来看,作者对于弗比斯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较为细致。在与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产生感情纠葛的四个人中,弗比斯的个人条件更加优越,不仅面貌英俊,皇家卫队队长的身份,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在英雄救美这种传统的故事下,艾斯米拉达毫不意外地爱上了弗比斯。但艾斯米拉达不知道的是,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外貌,弗比斯在外人看来是一副英俊豪爽的样子,但私下里却有着无尽的粗鄙和龌龊。从故事情节来看,尽管艾斯米拉达知道自己不可能与弗比斯有任何的可能,但她仍然奋不顾身去爱,与弗比斯虚伪的、自私的爱相比,艾斯米拉达的爱更加痴情,同时也更令人惋惜。

从《巴黎圣母院》中对于弗比斯的描写可以看出,弗比斯凭借着他的外貌,将玩弄女人看做自己的特长。而在救下艾斯米拉达后,虽然弗比斯对她产生了爱情,但受到自身虚伪、自私的思想和性格的影响,在被刺杀后,知道刺杀自己的人是克罗德,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果指认凶手,自己以往的丑恶行为如果被揭发,就会影响到自己一贯的形象,丧失拥有的一切,因而在权利面前,他因外貌对艾斯米拉达产生的爱情不值一提,对艾斯米拉达的生命也丝毫不关心。这种拥有漂亮外表但实际是个不折不扣伪君子的形象,也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之一。真正的爱情不仅需要依靠美丽的外表,内心也需要同样的纯洁和干净,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爱情的真谛,并在爱情中收获自身的幸福。

(四)爱的可敬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灵魂人物,他虽然相貌丑陋,但内心善良,即便在遭遇种种不公平待遇之后,他的内心仍然保持着纯洁。在抢劫艾斯米拉达的任务失败之后,卡西莫多在广场受到更多人的凌辱,但心地善良的艾斯米拉达的出现,却给予了卡西莫多一份久违的温暖,让他深受感动。即便这份温暖的举动只是在他被烈日照射的情况下递给了他一碗水。而在受到这份救助之后,卡西莫多并没有恩将仇报,而是凭借着这一点温暖而爱上了艾斯米拉达,并且不求回报,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艾斯米拉达的生命。在卡西莫多的认知中,他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而这也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想要表达的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正确的观念。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纯真的、质朴的,是不掺杂任何利益,不受任何外界眼光影响的,而正是因为卡西莫多拥有这种爱情观,才会让他帮助艾斯米拉达去见自己的情敌弗比斯,在艾斯米拉达看不到的地方守护着她的安全。从读者的角度看来,卡西莫多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更像是一个忠诚温暖的仆人,但与仆人不同的是,卡西莫多不求任何的回报,即便自己受到更多的伤害,也没有告诉艾斯米拉达自己的遭遇,而是永远像骑士一样守卫着艾斯米拉达。而这也是卡西莫多会给读者留下更多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巴黎圣母院》中隐藏的残缺之爱

爱情本身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爱情总是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出来。但雨果在创作《巴黎圣母院》的过程中,通过对复杂人物关系背景下的故事情节叙述,描述了存在于几人之间的残缺之爱。

艾斯米拉达作为小说的女主角,雨果赋予了她人世间最为美好的品格、最完美的容貌。她的美貌与善良虽然能够体现出美好的一面,但在围绕四位男主人公的故事情节中,艾斯米拉达产生的爱情都源自菲比斯,即便艾斯米拉达能够给予菲比斯自己完整的爱,但这份爱情并未得到完美的结局。以经典的英雄救美戏剧性地获得艾斯米拉达的关注,由这种场景下产生的爱情是单纯且真挚的,但对于菲比斯而言,其花花公子一般的人物性格注定了这场爱情是悲剧的,且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即便艾斯米拉达身处险境,菲比斯也注定不会为这份单纯的爱情而斗争。在艾斯米拉达陷入险境时,她所追求的这份爱情使得她比起自身,更为关注情人的安危,且在得知菲比斯并没有考虑过她时,也并没有责怪于人。这种爱情已经超越了艾斯米拉达爱自己的情感,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得不到回应的、盲目的爱情注定是残缺的。在过度的爱情驱使下,艾斯米拉达甚至可以卑微到失去自尊,这种爱而不得的情感逐渐演变为偏执的,接近疯狂的爱。

格兰古瓦虽然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多,但对于格兰古瓦的爱情描写也较为全面。尽管格兰古瓦的生活穷困潦倒,自身又始终以中庸、温和的性格来解决问题,但在遇见艾斯米拉达后,他也产生了爱情。而他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情又与自身的性格完美融合,在成功解救处于险境的艾斯米拉达后,尽管在新婚之夜遭到艾斯米拉达的拒绝,但他能够通过这种折中的性格很快从爱的挫折中走出。且从全篇对于格兰古瓦的描写可以看出,相较于爱情,格兰古瓦更为强调生活,这种观点和认知也是受到他自身的性格导致的。但从爱情的角度来看,格兰古瓦所产生的爱情最为短暂,虽然其能够作为现实生活可有可无的点缀,但很难真正体会到爱情与人的美好,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残缺的爱。

菲比斯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看出较多的对比手法,无论是菲比斯英俊的外表与丑恶的灵魂,还是其对待爱情的态度,都能够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看出,菲比斯作为一个“花花公子”,玩弄感情得心应手,这就注定了艾斯米拉达对他产生的爱情会无疾而终。童话般的相遇场景让菲比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尽管艾斯米拉达被这种场景所迷惑,但从菲比斯与艾斯米拉达之间的对话中可以明显看出,菲比斯那丑恶肮脏的灵魂。这种薄情寡义的性格也就注定了菲比斯在周旋于艾斯米拉达和未婚妻之间时,会导致后续艾斯米拉达发生的厄运和悲剧。且在艾斯米拉达被以谋杀菲比斯的罪名判处死刑时,菲比斯基于自身的利益,任由艾斯米拉达接受法律的审判。在明知艾斯米拉达对其拥有的感情后,仍能够做出抛弃艾斯米拉达的举动,这也预示着菲比斯的医生注定不会得到完整的爱,无论是对于未婚妻艾斯米拉达亦或是其他女人。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弗洛罗的爱情与其说是残缺的爱,更像是一种病态的、偏执的爱,当前这种爱情也并不完整。在遇见艾斯米拉达后对其产生的强烈的爱,使得弗洛罗的感情在难以受到抚慰的情况下疯狂滋长,最终酿成悲剧,是弗洛罗所拥有的这种畸形的、残缺的爱的必然结果。

卡西莫多作为《巴黎圣母院》的灵魂人物,虽然与艾斯米拉达一样具有美好的品格,但在丑陋的外表下,不仅使得他形成了隐忍、无私的性格,这种特点也在他的爱情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从小遭受不公待遇的卡西莫多在遇到艾斯米拉达后,对艾斯米拉达表现爱意的方式更多是隐忍、无私、默默地关怀,在艾斯米拉达身处险境的情况下,卡西莫多敢于以自身来对抗众多“皇家卫队”。虽然这种爱情最终也没能让艾斯米拉达脱离险境,但在艾斯米拉达被送上断头台后,卡西莫多将幕后凶手弗洛罗从楼顶抛下,在艾斯米拉达死后才能够拥抱她的身躯。这些情节的描写都能够体现出卡西莫多对于艾斯米拉达的爱。而即便是这种隐忍无私的爱,在遇到险境面前敢于为爱情而斗争,但对于未能够得到回应的爱而言,这种爱情注定是残缺的。由此可以发现,几位主人公的爱情都以残缺收场,就注定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雨果在创作《巴黎圣母院》的过程中,不仅借几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来反映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传递出几种不同的爱情观念。在重点揭露现实世界美与丑的同时,也运用浪漫主义思想将爱情的观念传递出来,并借助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直达读者的内心深处。这种写作手法和方式也正是值得现代人去研究、去琢磨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雨果不仅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综上所述,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借助四个不同的男性人物形象,描绘了四种不同的爱情观念。文学界在研究《巴黎圣母院》的文学价值时,侧重于通过人性的美与丑的对比凸显出对于社会的批判,对作品中有关美丽高贵的感情,纯洁的爱情在这种浮夸的现代社会中思想却知之甚少。因而在研究文学作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莫多拉达比斯
莫比斯加速器众创办公空间
陶土瓶与花
陶土瓶与花
摩比斯的三大“黑科技”
拉达秀
墨比斯漫画作品选
片段拾萃
小鼹鼠拉达
美味的比斯开
小鼹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