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

2023-10-28 01:20吴日明张诗怡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思维方法全面从严治党

吴日明 张诗怡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造性提出“三个务必”的根本要求,向全党发出新的政治动员。科学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鲜明体现,这一方法在“三个务必”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三个务必”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基点,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等重大问题,蕴含高超的战略思维;其次,“三个务必”继承和弘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吸取中国古代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上的深刻教训,蕴含丰富的历史思维;最后,“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目的性与手段性、真理性与价值性、规律性与能动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蕴含严密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在“三个务必”中的有机统一,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是新时代指引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密码。

关键词:“三个务必”;思维方法;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3)04-0001-07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三个务必”的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三个务必”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引领。科学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鲜明体现。“三个务必”既各有侧重又整体统一,蕴含高超的战略思维、丰富的历史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三个务必”蕴含高超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一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强调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2]31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党的一项根本性要求。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个务必”紧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主要矛盾和战略实施中的关键环节,蕴含高超的战略思维。

(一)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指明了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党员干部必须胸怀的大局,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3]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百年党建历史充分证明,党的建设搞得好,党的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会经受挫折。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新要求,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告诫党员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理想信念,不能背离党的性质宗旨,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告诫党员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不能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告诫党员要保持强大的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能精神懈怠、回避矛盾。“三个务必”从性质宗旨、工作作风、精神状态三方面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进行新部署,紧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问题。

(二)事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放眼世界发展大势,站在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论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样是党员干部必须胸怀的大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变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带来历史机遇,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又将加速世界之变。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公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先后领导成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获得了从一国到多国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一度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1/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锐减到5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西方国家趁此时机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肆意歪曲和攻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在实践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苏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历史贡献。”[4]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和坚定的自信,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至关重要。“三个务必”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践行“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担负起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重任。

(三)聚焦破解大党独有难题

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由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辉煌的成绩面前,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5],并强调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入阐述“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六个如何始终”涉及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重要方面,关乎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否永葆政治本色、革命精神,能否拥有强大能力和过硬本领。“六个如何始终”深刻把握了新时代党情国情发展变化,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永葆继续前进的强劲动力,不松劲不懈怠,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只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正视自身不足,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本领恐慌”意识,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要在实际工作中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广大党员干部才能自觉与各种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确保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三个务必”蕴含丰富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通过研究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把握历史规律并以此指导实际工作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6]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可以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重要思想资源。“三个务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其中蕴含丰富的历史思维。

(一)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形成了许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不懈奋斗。1949年3月,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已成定局,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在这个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告诫全党同志要警惕滋生骄傲自满情绪,防范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交出满意答卷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提“两个务必”的思想。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8]这一论述全面概括“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及重大意义。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持‘赶考’的清醒”“我们是答卷人”“答好新时代的答卷”等重要论述,都是对“两个务必”要求的延伸和拓展。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出了“三个务必”,其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赓续传承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核。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党中央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来经受严峻挑战的高度警醒,进一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此外,“三个务必”的内容结构也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三个务必”从理想信念、工作作风和斗争精神三个方面向全党提出新要求,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政治方向、工作作风和战略战术是战胜敌人最重要的“三样东西”。1938年4月9日,毛泽东在讲“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的问题时提出,“要学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达到及完成这种政治方向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有了这三样东西,我们便能够最后战败敌人。”[9]1939年5月26日,正值抗大成立三周年,毛泽东撰写纪念文章,并把上述“三样东西”升华为教育方针,“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10]在這一教育方针指引下,抗大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和革命战士,他们奔赴不同战场和各条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个务必”的内容与抗大教育方针在精神实质上具有内在一致性。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复杂深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斗争精神同样是每位党员不可或缺的“三样东西”。唯有牢记“三个务必”,才能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二)吸取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兴衰更替的深刻教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三个务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古代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11]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熟悉中国古代历史,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以古喻今,阐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指出,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一段对话,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提历史周期率,并且列举古代历史上秦、汉、唐、清四个王朝由兴盛到败亡的例子,指出历史周期率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并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深层原因:“导致悲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共同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吏治腐败、权以贿成,又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搞得民不聊生、祸乱并生,终致改朝换代。”[12]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在执掌政权后不是居安思危、节俭内敛,而是居功自傲、贪图享乐,丧失执掌政权之前的那种锐意进取精神,最后导致人亡政息。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从古代历史中吸取深刻教训的同时,提出要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洁文化,用古代既廉又勤的官吏来教育党员干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欲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于物淡然无所好’,‘恶衣菲食以终其身’……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13]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对比十分鲜明,历史教训充分表明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面临新征程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新部署,饱含深沉的历史忧患意识。

(三)审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严重挫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壮丽的日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浩浩荡荡,一路向前。共产主义运动并非行走在涅瓦大街的人行道上,它有时在平湖中高歌猛进,有时在峡谷中曲折前行。苏东剧变的发生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苏东剧变有其深刻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党的根本宗旨,脱离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信念不牢也是要地动山摇的。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12]“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12]1990年,苏联一报刊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部分群众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14]历史和现实证明,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无往而不胜,相反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苏联解体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缺乏斗争精神。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国内历史虚无主义逐渐盛行。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步步紧逼,苏共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斗争,而是任由错误社会思潮泛滥,造成思想严重混乱,最终导致国家解体、亡党亡国。“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15] “三个务必”吸取了苏东剧变的深刻教训,强调根本宗旨、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告诫全党要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三个务必”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严重挫折的深刻审视基础之上。

三、“三个务必”蕴含严密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要求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承认事物矛盾运动,运用发展、全面、系統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对孤立、静止、片面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16]“三个务必”正确把握了目的与手段、真理与价值、客观与主观、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蕴含严密的辩证思维。

(一)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

目的和手段是反映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主观和客观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所要实现的目标,手段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目的统率手段,手段服务目的。“三个务必”是一个有机整体,既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也明确指出了实现的手段。“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党员要牢记初心使命,实际上也指明了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是党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蓝图已经绘就,方法也十分明确。“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17]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党的百年历史,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光辉奋斗史,也是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史。从革命、建设、改革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是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的。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新征程上我们党将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既要与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作斗争,也要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既要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作斗争,也要同自然界的风险挑战作斗争。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二)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三个务必”体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从真理性来说,“三个务必”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检验的科学性认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赓续了红色血脉,也是总结中国古代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刻教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始终具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政党,才能保持生机活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三个务必”从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和精神力量三个层面出发,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对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提出新要求,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内在秘诀,诠释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功密码,是我们党同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官僚主义等消极思想作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价值性来说,“三个务必”鲜明体现了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2]66“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三个务必”,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真理性认识,又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体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三)规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规律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所固有的、稳定的内在规定性;能动性是指意识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三个务必”体现了规律性与能动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列宁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18]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中开辟前进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敢于斗争的重要性,指出要敢于斗争、敢于作为,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坚持敢于斗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敢于斗争并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选择斗争方式,合理把握斗争节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9]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展开斗争,要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全局性、把握灵活性,增强斗争本领,实现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的完美结合。

(四)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阶段性是指思想理论立足于当前任务目标,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特定的时效;长期性是指思想理论始终站在推动社会进步高度,着眼社会长远发展,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三个务必”体现了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党的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1]14针对这些阶段性问题和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三个务必”,推动了理论创新,体现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三个务必”还具有长期性特征。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社会历史发展永不止步。中国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阶段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20]在推进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党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新挑战、新问题,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不能贪图安逸、骄傲自满,要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三个务必”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三个务必”不仅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呈现了全党在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过程中的长期性要求,体现了阶段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三个务必”彰显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有机统一,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三个务必”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十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奥秘,也是指引党和人民事业未来继续取得成功的密码。在新时代“三个务必”指引下,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有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科学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4]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J].求是,2022(18):7-8.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8.

[6] 習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2014-10-14(1).

[7]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8]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5.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90.

[10]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461.

[11] 习近平.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N].人民日报,2018-06-15(1).

[12] 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7-8.

[13]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3.

[14] 严书翰.绝不能削弱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坚决克服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N].人民日报,2018-05-13(5).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1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87.

[1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9.

[18]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9.

[1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7.

[20]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N].学习时报,2015-09-07(1).

责任编校   张煜洋

Analysis of the Thinking Method Contained in the

“Three Requisites” Requirements

WU Riming, ZHANG Shiyi(School of Marxism,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At the Party’s 20th National Congresses, general secretary Xin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three requisites” requirements in a creative way, starting a new political mobilization in the whole Party.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s well as a clear embodiment of Marxist standpoint, viewpoint and method, which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requirements. The “three requisite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sis of the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closely follow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the world in a century, and the major issues such as solving the unique problems of the big party and thus contain super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They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rty history, learn the profound lessons from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contain rich historical thinking; They embody the unity of purpose and tool, truth and value, regularity and initiative, intermediacy and long-term, and contains profound dialectical thinking. “Three Requisites” highlight the organic unity of strategic thinking,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Key words: “three requisites”; thinking method;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收稿日期: 2023-03-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DJ092);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项目(22DJZD023)

作者简介: 吴日明(1972— ),男,江西余干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博士;张诗怡(2000—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思维方法全面从严治党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