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10-28 20:42张丽
云南教育·视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张丽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功能,落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伟大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那么,学校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每一个中国娃都有一颗“中国心”,让各个民族的孩子都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学校的使命和责任,更是边疆学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旋律。

一、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会泽县工农小学高位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采用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系列的代表性符号和代表性形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融合校内古色古香的中式传统建筑优势,打造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教学楼的四个楼梯口设置了“琴棋书画”四个梯角书吧。在走廊文化中,一楼以“蒙学经典养习惯”为主题,主要展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启蒙读物,让低年级学生在国学启蒙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二楼以“苦读诗书学本领”为主题,展示的是中华经典古诗词。希望孩子在低年级养成好习惯,到了中年级就要认真学习,在古诗词的熏陶下,习得本领。三楼以“立志报国树理想”为主题,展示的是历代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故事。希望高年级的孩子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祖国的心,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

学校还创建了筝呜阁、棋弈斋、弄墨堂、丹青苑、土陶室、知木工坊六个传统文化教室,用于开展古筝、二胡、琵琶、围棋、象棋、毛笔书法、国画、土陶、木工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的教学,让学生在享受“琴、棋、书、画”“四艺”熏陶的同时,走近王羲之、走近米芾……走近国画、走近土陶、走近斑铜……最终走进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非遗项目辅导、项目讲解、项目训练的校本兴趣课程,从中了解中华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打造特色“礼仪”文化思政精品课

近年来,会泽县工农小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方面坚持开展了“开笔礼、成长礼、志学礼”等活动,现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精品课程。如:每年9月1日上午八点整,准时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开笔礼”。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庄重地跨进学校大门,开启人生的求学路。四年级学生十岁时,举行成长礼。六年级学生毕业时举行志学礼,寓意着毕业不是结束,而是迈进下一学段的开始。所有的礼仪课程中,学生身着汉服,在庄重的儒家传统仪式中,拜孔子、谢父母、感師恩、表决心,在满满的传统礼仪中,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得到滋养、灵魂得到升华。

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德育课程,培养了学生对勤学苦习与尊师孝亲的认同、对团结友爱与仁爱处世的认同,对祖国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让边疆的孩子们拥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优良品德。也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根植于学生心间,不但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灵魂,同时也弘扬了中国几千年来“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

三、在创新中传诵中华优秀经典文化

会泽县工农小学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和编排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来充实学科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承。如:音乐教学中,每个学期都学唱一首经典古诗词的歌曲;体育课中加入了中华武术、踢毽子等传统项目的教学;美术课中加入了扎染、土陶、线描会馆画等。学校还创编了传统文化系列校本诵读教材:一年级诵读《成语接龙》;二年级诵读《千字文》;三年级诵读180首古诗;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五年级诵读160篇小古文;六年级诵读180首词。在校园的每个清晨都能听到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琅琅书声。每年,学校都有计划地举行“诗词大会”“传统文化比赛”“诵读竞赛”“读书节”等主题活动,用这些多彩的活动推动经典诵读走向更深处,让各个年级的学生在了解、背诵与理解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浸润学生心灵、融入学生灵魂,也通过经典诵读的言语表达和情感抒发,让学生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对事、怎么对物;最终让学生亲近中华文化感受人生意义、熟悉中华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喜爱中华文化提高审美情趣,达到在中华优秀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认同民族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会泽县工农小学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在每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唤起师生对传统节日的记忆与热情,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举行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建党节来临的时候开展教师员工入党宣誓及庆典活动。如: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中,学校师生亲手折了近3万颗红色和黄色的五角星,做成了一面国旗和一面党旗,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在清明节来临的时候组织师生到烈士陵园举行祭扫活动,让全体师生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师生一起接过前辈的红色接力棒,一起担起新时代赋予教育强国的使命和责任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在春节来临的时候,让学生走近春节,走进家乡民俗、了解过春节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用拍全家福、绘画、手工、写对联等方式记录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每年的端午节,学校都以班级为单位,用不同的方式统一过端午,如:包粽子、煮蚕豆、挂艾草、做香包、编彩线、画彩蛋……各个班级的主题不同,这样既了解、尊重了各个民族的过节习俗,又有利于民族团结。从而,充分发挥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等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知传统、懂礼节、扬文化”的系列活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最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五、创新“文化+教育”模式让传统文化教育活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积淀的深厚文化,当前的“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影视”“文化+旅游”“文化+非遗”……这些文化创新也有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校“文化+教育”的方式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上坚守本源、不断融合各类“文化教育”元素,开设了珠心算、茶艺、中国剪纸、国画、书法、象棋、武术、乒乓球、陶艺、木工坊等兴趣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汉字听写大赛、中华诗词竞赛、国学诵读大赛等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师生用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培根铸魂教育,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3J0693)《“大思政课+”“五位一体”创新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