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性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10-30 15:15王世雄
考试周刊 2023年41期
关键词:现实性数学知识数学

王世雄

一、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逐渐受到重视。现实性数学教育是一种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数学教育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传统数学教育中,学生往往被要求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却很少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文章将探讨现实性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现实性数学教育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 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写理念充分体现了现实性数学教育的思想。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参照,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教材还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数学学习规律,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现实性数学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现实性数学教育具有以下特点:①现实性数学教育关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学。②现实性数学教育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③现实性数学教育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方法。④现实性数学教育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 现实性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现实性数学教育强调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通过现实性数学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场景或者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应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现实性数学教育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授“比例”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比例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探究,总结比例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实性数学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现实性数学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 现实性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的运用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现实性数学教育理念,将其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首先,教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重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的“认识数字”这一课时,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字的概念。此外,教材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小学二年级的“认识几何图形”这一课时,教材设计了让学生用纸板剪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通过比较和分类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

(二)探讨现实性数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现实性数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教材内容仍然以传统数学知识体系为主,现实性内容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讲授、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培养,这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这使得现实性数学教育在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五、 现实性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前瞻性

(一)现实性数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现实性数学教育是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现实性数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实性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第二,现实性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团队协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现实性数学教育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第三,现实性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素质,现实性数学教育通过使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引导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现实性数学教育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性数学教育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实性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开展数字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字化素养。第二,现实性数学教育将不再局限于数学学科本身,而会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现实性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现实性数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现实性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在实施现实性数学教育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其中,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方法,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途径,问题导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此外,项目学习也是促进现实性数学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如设计模型、构建物品等,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实际性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应用,为他们未来的实际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情境模拟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具体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应用。

(二)教材与资源的整合

现实性数学教育强调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场景联系起来。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也是促进现实性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数学实践活动,如购物、测量等,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跨学科与合作学习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融合跨学科教学与促进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实性数学教育的理念与小学教育的初衷相契合,将不同学科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多元智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将数学与科学、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理解其实际应用。例如,通过解决与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生态数据、制作图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性。这种融合式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学科的互补和交融。其次,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在协作环境中扮演不同角色,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时,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测量长度,一个负责测量重量,通过合作完成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跨学科融合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来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一个小型花园,这涉及测量、图形的绘制和面积的计算等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考虑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和地理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出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七、 案例分析

在现实性数学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选择一份简单的食谱,如巧克力花生酱饼干,来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将亲身体验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首先,教师列出所需的食材,如巧克力、花生酱、饼干和糖粉,然后问学生:“如果我们要制作10块饼干,那么我们需要多少巧克力?”学生可以根据食谱提供的比例来计算,例如,1块巧克力对应2块饼干,因此制作10块饼干需要5块巧克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其他食材的比例,如花生酱和糖粉,使他们了解每种食材的用量与其他食材之间的比例关系。随后,学生可以使用数学来计算制作不同数量饼干时所需的食材数量,强调了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比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还明白了如何根据比例关系来调整食谱,以满足不同数量的需求,进一步强调了现实性数学教育的价值,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八、 现实性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

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兴趣,通过推荐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题目、问题,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解题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如数学软件、在线学习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定期开展数学分享活动,让学生交流数学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取知识和乐趣

教师应关注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取知识和乐趣的过程,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笔记的撰写,让学生整理数学学习中的所思、所感,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跨学科整合进行数学教学

教师应掌握数字化技术,如数学模拟软件、在线数学课程等,将这些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学生探索数学中的美妙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应关注跨学科整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邀请科学老师共同授课,让学生从数学和科学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观念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观念,让学生从数学中汲取道德养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伦理和数学史上的伟大数学家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解决方案应用于实践中。

九、 结论

现实性数学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现实性数学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现实性数学教育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现实性数学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建议教师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三是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四是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功。总之,现实性数学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现实性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检察机关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的现实性分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