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联合循序监控制度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管理中的应用

2023-10-31 06:36俞丽芳章富莲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通气重症监控

俞丽芳 章富莲

重症肺炎是由肺部感染进而引起致死率高的重症感染性疾病,随病情迅速发展多数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风险预警评估联合定时循序监控护理,指依托风险预警评估体系对患者相关风险事件的可能事件进行风险预控,再通过定时循序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质量[2]。本文将风险预警评估联合定时循序监控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并与常规护理干预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 能正常沟通交流,无精神、视听障碍;② 均能接受机械性通气治疗。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其他严重的器官性疾病。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施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简单的健康宣教、日常生理卫生护理及遵医嘱指导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基于风险预警评估联合定时循序监控护理干预。

1.2.1 组建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两名高级护士长及若干名专科护士。主任医师主要负责患者日常病理情况的诊断与评估,用药及治疗方案的指导、质量把控及患者恢复情况;高级护士长主要负责日常护理工作的调配及培训与指导;专科护士负责患者日常干预护理的施行,患者各项指标、病理情况监控及其他异常情况的上报。为保证相关护理人员具体施行方案的科学、高效、规范,对组内成员进行讲解分析与模拟演练,强化其相关概念及施行技巧的熟悉掌握,如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基于风险预警护理干预的具体施行方案、相关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及其掌握情况等。

1.2.2 前期准备

为制定科学规范且适合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干预小组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理情况、个人喜好、日常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搜集整理患者相关信息后,小组成员凭借患者的全身性检查报告,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与指导。参考国内外权威医学杂志,对本方案相关资料及临床研究案例进行检索,查阅重症肺炎与风险预判性思维模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临床案例,通过对文献及案例中的护理理念,以及重症肺炎治疗方法进行不断分析与推演,结合风险预警评估与定时循序监控护理理念,经过小组分析讨论与假设推演,共同制定基于风险预警评估联合定时循序监控护理的具体干预流程。

1.2.3 护理的具体施行

① 风险预警评估:小组成员依据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并发症、患者日常护理治疗要点、护理风险及既往常见不良风险事件等资料进行针对性整理分析,明确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病理及护理特点。通过调取患者病历、检查、现场观察诊断评估等,对患者当前疾病认知能力、心理情绪与行为、机体功能状况、营养状况、皮肤情况及发病前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记录与分析,获取患者可能潜在的风险。最后依托ICU重症监控系统,记录患者机械通气状况、呼吸衰竭情况、心率及其他观察指标/不良症状,依据相关监测指标发现患者有相关不良症状/趋势时,立即报告并开展应对措施,反馈给上级医护人员(主治医师/高级护士长),以保证及时科学规避不良事件/风险事件的发生。

② 定时循序监控护理:依据前期评估结果与患者特征,制定对应的护理计划表,帮助医护人员按照计划定时循序地完成相关护理操作,并利用重症监护系统与掌上电脑(PDA)实现实时循序监控护理,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利用监控数据,对患者接受护理治疗过程的病理走向及护理需求进行分析,并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呼吸、心率、血压及其他指标进行监控与评估,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并初步符合脱机条件后遵医嘱进行脱机;患者脱机后,小组成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指标,针对指标异常患者遵医嘱及时进行二次机械性通气治疗,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康复护理质量及生命健康。

1.3 观察指标

① 呼吸功能: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② 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包括生理功能、机体健康、精神状态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条目,共20个条目,分值范围0~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③ 并发症:主要包括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深静脉血栓(DVT)、谵妄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呼吸功能指标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7~72岁,平均(53.2±3.4)岁;氧合指数平均(182.7±31.8)mm Hg;APACHEⅡ评分平均(22.0±3.3)分。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7~73岁,平均(54.2±3.5)岁;氧合指数平均(183.2±31.0)mm Hg;APACHEⅡ评分(22.1±3.2)分。两组年龄、性别、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4,t= 1.45、0.08、0.15;P>0.05)。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1可见,干预前两组生理功能、机体健康、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表1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组 别例数生理功能机体健康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总分对照组5011.4±1.713.0±1.312.6±1.111.5±1.348.5±2.2观察组5017.5±1.619.0±1.418.5±1.118.1±1.473.1±2.4 t P 18.48<0.01 22.21<0.01 26.82<0.01 24.43<0.01 53.43<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比较

由表2可见,干预前两组FEV1、FEV1/FVC、PEF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FEV1、FEV1/FVC、P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比较()

组 别例数FEV1(L)FEV1/FVC(%)PEF(L/min)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501.0±0.41.1±0.370.5±7.271.3±7.8322.5±60.7332.7±62.7观察组501.0±0.51.6±0.371.0±7.379.7±7.5319.6±63.4413.8±70.7 t,P0,>0.058.33,<0.010.35,>0.055.49,<0.010.23,>0.056.07,<0.01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7例(54.0%):DVT 11例,ICUAW 9例,谵妄7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8例(16.0%):DVT、谵妄各3例,ICU-AW 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5.87,P<0.01)。

3 讨论

重症肺炎患者属临床护理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安全问题也具有多重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然而影响其结局及预后的除医生的诊治技术外,完善且有效的护理干预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3]。在治疗过程中提供专业护理措施,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加快肺炎患者病情康复、降低医疗风险事件、改善预后的关键[4]。传统护理方案在针对重症肺炎行机械性通气治疗上并无细致的护理流程,未考虑到不同患者的特殊病理情况、心理情绪及个人需求,故不能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行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对于患者的后续并发症及整体康复质量都有不小的影响[5]。

重症肺炎患者常需行机械通气治疗保证机体供氧量,能极大改善患者通气状况,有效缓解患者发病后由于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困难,但机械通气是一种侵入式治疗,且患者需长期卧床,长期机械通气极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纵隔气肿、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6]。本文干预小组成员针对患者的日常监控护理工作,通过分析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并依据风险事件或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及其对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制定对应的护理计划表,再利用重症监护系统与PDA,实现实时循序监控护理,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此外,针对重症肺炎患者不同病理状况,调整相关护理文书的记录,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记录并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病理变化、护理施行内容、护理施行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而保证护理文书内容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通过严格署名及电子录入确保护理文书的可追溯性,并利用监控数据定时对相关护理文书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分析其病理走向及护理需求,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机体健康与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水平,优化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风险预警评估联合定时循序监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行机械性通气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通气重症监控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不通气的鼻孔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