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良 一位林草科技工作者的匠心

2023-10-31 17:28张学敏
绿色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富顺县林草马尾松

张学敏

已是入秋时节,阳光却依然炙热,金色的光线源源不断洒向大地。水塘在蝉鸣中更显静默,沿着旁边的小路一直往上,四川省富顺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里,一株株傲然挺立的马尾松闯入眼帘。它们树形优雅而富有层次,树干直立,枝条层叠,松针柔软纤细、碧绿鲜活,特有的芬芳被温度所蒸腾,横溢四散于空气里。站在远处望去,婆娑的马尾松林绿浓如墨,莽莽苍苍,迎风沐雨,吐露生机。有山风拂过,林涛起伏,美不胜收。在蓝天的映衬下,林海间“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巨幅牌匾醒目地矗立着,格外引人注目。

这条路,王国良已走了几十年。现年57岁的他,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富顺县国有林场工作至今。34年扎根基层,王国良毕生致力于森林培育、林木良种选育、育种育苗和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等工作,坚持与林农心连心、手把手传授林业科技知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林业科技成果应用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成为林业科技的传播者、林业政策的宣传者、林农致富的领路人,为新时代四川省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学修身,以习增智

“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大自然,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玩伴、我的老师。”小时候的王国良,学过木匠,编过竹席,耕过地,种过庄稼。在他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环境格外困苦,各种资源都很匮乏,但自然给了人们另一种出路。青草是家畜的饲料来源,树木、竹子则作为建材、燃料,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所需。因此,对于林草竹木,王国良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1985年高中毕业后,王国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农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毕业后分配来到了富顺县国有林场李桥工区工作。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吃水靠人挑,通讯靠纸条。”王国良戏言道。从李桥乡到林场工区,一路全是土路,徒步要走上一个半小时,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王国良的住处是俗称的“干打磊”,即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来筑墙,十分简陋,房间里一张木板床便是他的全部家当。饮食方面就是“一碗小菜汤”,更谈不上什么滋味,这样的日子,一过便是很多年。

回忆起这段时光,王国良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8月的一个晚上,三点钟左右,他被召集去山上抓盗伐林木的人。天下着雨,王国良的眼镜被打湿了,根本看不见路,只好用雙手摸索着,半爬着跌跌撞撞往前走。这样艰辛的体验给了王国良很深的体会,让他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都看过纪录片《塞罕坝林场》和《最美的青春》吧,很苦,但是必须坚守,那真的是我们林场人当年的真实写照。”点滴岁月,沁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所以益才,砺所以致刃。一餐一食里对生活的体悟,寒来暑往间对林木的亲近,朝夕不倦中对工作的积累,共同融入进了王国良的成长经历里。

以干促进,以责谋事

“你看这马尾松,能耐干旱和贫瘠土壤,浑身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做建材、造纸,松脂又可以做化工原料,松针还能制茶和入药……”谈起马尾松,王国良总是滔滔不绝,欣赏和爱护之情溢于言表。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栽培面积广,木材蓄积量大,用途广泛,同时具有良好的绿化和生态价值。在富顺县国有林场的大山上,王国良带领同事们完成了面积达2311.5亩的马尾松良种基地建设,实地开展马尾松优树筛选调查48560株,所选育的马尾松良种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国家马尾松良种,2007年被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四川省马尾松良种,营建的马尾松种子园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马尾松良种基地。

对马尾松的优选并非易事。烈日暴晒,寒风刺骨,蚊蚁叮咬与松毛虫的毒刺都带来不可避免的皮肉之苦。更危险的是,为了精准采集到所需的种子和穗条,王国良和同事们常常要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爬上十多米高的松树。“窝位图纸与现场优树编号的清理,如果不能对上号,测定数据错误就会影响试验结果,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敬业和责任,早已镌刻进了王国良的骨血里。他主持选育的马尾松良种速生、高产、抗逆性强,世代高,遗传增益高。2013年至2018年,王国良推动开展马尾松嫁接试验技术攻关,创新嫁接方法,突破难点问题,使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完成了国家重点马尾松良种基地升级换代,建成了四川省唯一的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使基地得以持续科学发展。

“空谈误事,实干兴业。”这是王国良常挂在嘴边的话。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工作期间,他带头收集保存了优良的林木种质资源783份,主持营建四川山枇花、小叶香樟、利川润楠和香叶木姜子四个树种,并于2011年全部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母树林良种认定。2014年至2023年,王国良和同事们选育了油茶良种“川富53”和“川富277”,建成油茶良种采穗圃和示范林500亩,培育油茶良种苗木480余万株。出色的工作业绩,让王国良本人接连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林木种苗先进工作者”“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等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称号。他坚持科研方向从实践中来,科研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先后与人合作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林业专业技术论文;由他主持的多项科研技术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林科院、自贡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进步奖达十余次。他已成为当地林草科研队伍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

以变求新,以行逐梦

耐得住寂寞,扎得下根基,这是王国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同时,敢想敢为、锐意求新,也是大家最佩服他的地方。“他这人啊,有想法,敢创新,更有使想法落地的执行力!”熟悉王国良的人都知道,他做事不仅有魄力,更有一股勇于攻坚克难的韧劲和决心。用创新打开局面,大力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把最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王国良在这方面一直勤思敏行。1998年至2003年,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富顺县国有林场全面禁止采伐。林场没有了木材收入,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为了生存,王国良带领全场转向育苗。经过前期的探索,他选定了生长快、竹材产量高、竹笋口感好的麻竹作为富顺县地方产业重点谋划发展。1998年,他从广东引种,并大力开展试验研究,总结出三个麻竹快速繁育的方法,即分篼法、主枝扦插法和埋杆法。“麻竹是禾本科牡竹属植物,不同的繁殖材料采用不同的培育方法,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最为经济快捷。”经过5年时间,王国良在富顺县国有林场种子园工区培育优质麻竹苗800余万株,在富顺县及周边地区推广造林20余万亩,使富顺县评为全省竹产业强县,为自贡市麻竹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王国良总说:“我个人的成长是和林场的建设同步的,没有组织对我的支持和培养,没有组织提供给我实践的平台,靠个人单打独斗,是获得不了如今的工作成果的。”回望自身的经历,王国良愈发显出阔达与从容。新时代新征程,王国良个人和林场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抓住机遇谋求作为。他一边致力于推动林场向着精品化、差异化建设发展,一边也在尽力做好个人的“传帮带”工作。2019年,他被聘为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此后一直尽心尽力为林草行业培养更多科技人才。“要与时俱进,继承、发扬我们林草人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把绿色当做我们一生的事业。”

“耐得了艰苦,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这是王国良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写照。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将梦想撒播在了绿色的最深处,为林业增产、林农增收和生态建设做出了自已的贡献。无边的林海荡漾着心灵的回声,游曳的白云见证着岁月的悠远,一生只为一事来的王国良,将继续把有限的生命交付给无限的林草科技事业,潜心科技推广,为建设生态文明、大美四川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富顺县林草马尾松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富顺县城区园林植物调查与常用植物分析
富顺县:打好根治欠薪冬季攻坚战
富顺县:聚焦重点行业领域 高位推进根治欠薪
林草风采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富顺县≥10℃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