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对话”:申请季另类指北

2023-11-03 03:39Enzo
大学生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书校园

文/Enzo

文章写完,我想了许久才确定现在这个标题。此刻深夜,小屋窗外下着密密的雨,北京以它自己的节奏踏入秋天。我的思绪却不禁回到了10个月前——雨水过于充沛的英国深秋,在剑桥小镇度过的日日夜夜。

Enzo,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同时获得管理学双学位,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商学院。

高纬度加上冬令时,从下午4点多起,英国就开启了漫长的夜晚。我住的学生公寓不大,但我自认为非常温馨。那时的我和现在一样,听着雨声,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字符——有点孤独,但却因此可以沉静。物理意义上远离家人和朋友,无人关心自己是否在做“正事”,时而花大把时间在看似无意义的事情上消磨,却意外理解如何与自己相处……

回归正题。每年一度的海外高校申请季已经开启,信息丰富的互联网上有各式各样关于外语考试、文书写作、面试准备的攻略。所以,我的这份“另类指北”不打算过多着墨于此,而更愿意谈谈我在申请季的心路历程。与其贴上“心态调整”的标签,我更愿意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次和自己深度对话的机会:迷茫、坚持、失落或喜悦,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和状态是复杂的,无法用某个简单的词语描述。但这也是申请季带给我的最大收获——理解这种复杂,接受自己的摇摆。或许数年之后回想起来,我仍旧会觉得两年前的秋天是我真正开启向内探索之旅的第一步。

“上岸了”

2021年9月初的某一天,我打开朋友圈,发现本科同学、高中同学们纷纷晒出了研究生推免系统的截图,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上岸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好像沙漠之中忽然出现的一泓清泉,所有的等待都在这一刻变成了值得怀念的历险,因为暴风雨中的船只已经停泊岸边。

给大家点完赞后,我关掉了朋友圈,但却很难不因朋辈压力而感到焦虑。其他人的毕业去向已经有了着落,而我的战役才刚刚开始,并且没有人知道它将在什么时候结束。撰写文书、反复修改、网申、一轮接一轮的面试……想到这些复杂的流程,我就像一个站在起跑线上的人,而我的同伴们则在遥远的终点向我挥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岸”已经成为了某种生活姿态,我们也愈发惧怕所有不确定性。唯有尘埃落定,才算修成正果。但大多数时候这也仅是片刻喘息,永远有下一次“上岸”追赶着我们。随机带来的遐想不复存在,因为“在途中”预示着未完成,而未完成的人生,就像在汹涌波涛里挣扎的溺水者。

我也在不断探索自己应对焦虑的方式,最后发现,可能适合我的方式并不是“消除”焦虑,而是学会与之共存。以前的我无法接受有什么事“悬而未决”——采写课作业要找访谈对象,我一定会找百分百能够接受采访的人,因为我想尽快完成这个作业。大三,很多人去跟着老师做科研,或者走出校园找实习,我虽没想清楚自己适合哪条路,却也双管齐下,因为我不想让这种“别人有、我没有”的感觉萦绕心头。我确实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行动力和能量,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申请留学这种“急不得”的事情前头,纵使我有一万个念头,它自“岿然不动”。路就在那里,每一步都得亲身走过。

想清楚这个问题花了我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我并不后悔。特意翻了一下朋友圈,那天是11月5日,我走出图书馆,发现银杏叶已变得金黄,好几棵树连成一片,像灿烂的浪花。忙碌让人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同行者

我一直很感谢小鹿,我们就像一起跋涉的旅伴。尽管申请的方向和项目不同,但“想出去看看”的心情是相通的。从10月到12月,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在学生活动中心找一张小桌子,一起准备材料。从早到晚,中途一起吃饭、散步、交谈,累了就买杯咖啡或奶茶。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沉默的,忙着各自的自我陈述或研究计划。但仅仅是“陪伴”或“在场”本身,就能让人感到宁静和被支持。

当然, 在写完文书初稿后,我们会交换进行proofreading,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给出修改意见——动机是否足够有说服力、故事讲得是否引人入胜、对自我的定位是否清晰客观、所用的案例是否具体适配……这个过程充满乐趣,我们也喜于聆听对方的阅读感受。很多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吸纳来自不同视角的反馈,对打磨一篇高质量,吸引人的文书有着非常大的裨益。

一个我们反复探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读博?当时的我们都无法给出完全说服自己的理由。命运真有趣,后来小鹿和我都去念了硕士,并在求学的过程中给出了回答——至少目前我们都认为,自己暂时不考虑读博,但不排除它会是未来三到五年的选择之一。而回望2021年,我们最大的疑虑便是,不确定自己能否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到底。

这个疑虑至今没有打消,但却促使着我不断思考,自己热爱的和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听起来似乎非常令人沮丧,但读博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如果没有想好这个问题,就算下定了决心,或许也难免在过程中不断动摇。人生的其他事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些人汲汲营营,却从未想过自己为何需要找到金羊毛。历尽千辛万苦,跨过冰雪暴风,当有一天信物来到眼前时,也往往因无法认出而错过。

2021年11月5日的校园(来源:我的朋友圈)

片刻即是永恒

回到初心,其实留学,并不必然意味着选择了世俗评判标准下更好、或更坏的道路。世间道路千万,本无所谓好与坏,而是每个人的不同选择,仅此而已。而我所珍视的,也是留学归来后反复忆起的,是在海外独立生活的这段时光里,一个又一个琐碎的片刻。不同于游客心态,我的生活是一点一滴“攒”出来的——精打细算地安排开销;买菜、逛街、社交,然后给上了一天课的自己做一道家常菜;和好朋友一起做旅游攻略,去到以前只在历史、地理课本上读过的国家和城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或许是申请季值得反复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抛弃攀比、追赶和超越,生活并不是我们所习惯的答卷子,如何得高分也不是最终目的。上岸不意味着与过去的自我完全切割,更不是某种“成功”,因为生活本没有地图,又何来完全相同的目的地?人的内心随时都会出现新的不安和欲望,对“岸”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其实只不过是反复将石头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

“未来不在沙滩上,我本该拥有海洋”, 唐恬老师写得真好。没有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事,没有什么是必须得到的结果,只有你我此时、此地、此刻想做的事,才值得好好享受。如果再来一遍,我会提醒自己,千万不要错过校园里的秋天。

猜你喜欢
文书校园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Q爆校园
敦煌文书P.2642《释门文范》释录
再见,我的校园
黑水城出土的一件元代书信文书考释
“嵬名法宝达卖地文书”年代考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