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创新 彰显素养

2023-11-03 02:07张玉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考数学数学素养

张玉萍

摘要: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出了新高考改革的方向,202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核心理念在高考改革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本文通过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了202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的亮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数学;数学素养;数学价值

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4套高考数学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文、理科)、全国乙卷(文、理科)、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高考数学试题遵循了高考评价体系理念,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统领,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在对高中数学必备知识进行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尤其深化对学生思维品质、问题解决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考查,达到落实高考育人的目的(具体考查内容详见表1)。

通过对四套试题考查内容梳理和对比,202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有如下特点。

2023年的4套高考数学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相同,呈现的先后顺序略有差异,基础性和全面性依然是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从集合、逻辑到不等式,从函数、数列到导数,从三角函数到向量,从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从排列组合到概率统计,几乎涵盖着高中数学各章节的绝大部分知识点。新高考Ⅰ卷和Ⅱ卷的4个选项设问不但角度多,而且层次清晰,依次递进,有的前面选项为后面的选项提供了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梯度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有一定的区分度。

例1(新课标Ⅰ卷·12):下列物体中,能够被整体放入棱长为1(单位:m)的正方体容器(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内的是()

A.直径为0.99m的球体

B.所有棱长均为1.4m的四面体

C.底面直径为0.01m,高为1.8m的圆柱体

评析:本题以立体几何组合体为背景,既考查了正方体、正四面体,又考查了圆柱体,可以说全面考查了简单多面体和旋转体的几何性质。作为选择题的压轴题目,情境设置以学生最熟悉的正方体为载体,考查立体几何基础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从利用正方体的棱长到面对角线长和体对角线长,再到体对角线所在的正六边形最大截面解决问题,层层深入,步步进阶。

(一)以数学核心概念为纽带考查数学知识的本质

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是数学课程中的主要概念,其反映的数学思想贯穿于高中数学内容体系,是数学知识联系的桥梁,是数学知识结构中的“联结点”。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生长性,高考历来重视支撑数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用核心概念将所考查的知识有机组合,构成关联、综合的问题,从而体现数学学科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揭示学科本质,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

(二)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考查数学素养;注重引导教学。通过设计出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揭示数学本质、体现学科价值的综合性问题,实现对数学六大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的综合考查。尤其针对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素养,设计的问题入口宽,思考角度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甄别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評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数学学科素养有差异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解题策略,首先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能力强的学生会依据图形的对称性猜想出两条动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一定是定值,可以选择特殊位置先探究出结果,点P在定直线x=-1上,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有关任意性的证明,从而降低试题的运算量;其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发现这是一个解析几何中“非对称结构”的韦达定理的问题,如果学生掌握了“非对称结构”的运算规则和算理,可以选择配凑消元、和积转化等运算手段解决运算问题;数学运算能力和直觉思维相对弱的学生,就会半途而废。由此可见,数学素养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真正法宝。

数学试题中情境主要包含现实情境、数学情境和科学情境,2023年高考数学试题的情境设置更加真实和自然,与以往试题相比,控制了文字量与理解难度。

(一)现实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与往年高考试题相比,2023年高考试题的问题情境更加真实、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观念的引领下,体会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的新角度,并能选择恰当的数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例4(新课标Ⅱ卷·21):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篮,若末命中则换为对方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0.8.由抽签确定第1次投篮的人选,第1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0.5.

(1)求第2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

(2)求第i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

评析:本题考查了全概率公式、随机变量分布列、数学期望及数列递推关系等多个知识点,是一个具有较复杂的关联结构的实际问题,但试题以甲、乙两人依次投篮为背景,投中者继续投篮,未命中时则换为对方投篮,与以往的某些高考真题相比较,这样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容易让学生理解题意。通过设问第二次恰为乙投篮的概率和前n次投篮中甲投篮的次数的数学期望来考查新课标新增内容全概率公式,将概率的递推关系问题转化为数列递推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将复杂的随机变量分布列问题转化为二点分布问题,体现了数学揭示客观世界规律,描述客观世界秩序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同时体现了“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

(二)科学情境的设置来源于教材

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尤其是其中的例题和习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关联性,所以一些高考试题来源于教材中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要重视教材,利用好教材,不搞题海战术,充分发挥教材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例5(新课标Ⅱ卷·12):在信道内传输0,1信号,信号的传输相互独立.发送0时,收到1的概率为琢(0<琢<1),收到0的概率为1-琢;发送1时,收到0的概率为茁(0<茁<1),收到1的概率为1-茁.考虑两种传输方案:单次传输和三次传输.单次传输是指每个信号只发送1次,三次传输是指每个信号重复发送3次.收到的信号需要译码,译码规则如下:单次传输时,收到的信号即为译码;三次传输时,收到的信号中出现次数多的即为译码(例如,若依次收到1,0,1,则译码为1).

D..当0<琢<0.5时,若发送0,则采用三次传输方案译码为0的概率大于采用单次传输方案译码为0的概率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乘法公式,在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分清事件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例6(《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三P51):在数字通信中,信号是由数字0和1组成的序列.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发送的信号0或1有可能被错误地接收为1或0.已知发送信号0时,接收为0或1的概率分别为0.9和0.1;发送信号1时,接收为1或0的概率分别为0.95和0.05.假设发送信号0或1是等可能的[1].

(1)分别求接收信号0和1的概率;

(2)已知接收的信号为0,求发送的信号为1的概率。

评析:两道题均以数字信号传输为背景,由教材例题中具体的数据传输概率值抽象成高考试题中数学符号,更具有一般性;由例题中一次传输到高考题目中三次传输,从简单到复杂,教材考查的全概率公式和条件概率,高考题目考查是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概率运算,显然让学生在相对熟悉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同时高考试题来源于教材,促使学生学会读书,从教材中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探究的空间

高考数学试题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设计具有一定广度、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是关键。

评析:本题以抽象函数的运算规律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函数丰富的性质,首先能够正面论证和反例排除,就能考察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其次数学抽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但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更是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面对这样的高考数学试题,如何实现教考的良性互动,体现考试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跟上新高考改革的步伐,是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实际教学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落实大单元教学,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2]。要强调数学与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其次,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回归教材,回归学科本质。学会读书,帮助学生发展可持续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品质,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回归教材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将数学本质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步内化为学科素养。最后,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李增沪.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A版: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1-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课题项目:黑龍江教育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轻负高质’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JB1422244)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高考数学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抛物线定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题的教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