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创造

2023-11-03 17:07戴璐
艺术启蒙 2023年2期
关键词:莫兰迪克莱因色块

戴璐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许多“第一次”,从孩童时期的蹒跚学步到少年时代的初露锋芒。成长的每一步不仅身体在发生变化,思想也在逐渐成熟。在长大的路途中,你曾接受无数大大小小的挑战,在这条披荆斩棘的道路上,你从未临阵脱逃。

每个大人都曾是勇敢无畏的孩子。只不过,有的人走着走着便失去了创造力,变得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幸好,还有很多艺术家保留着孩子的大胆和天真,他们主动拥抱未知,并敢于创造,是无所不能的“艺术发明家”!

最潮色彩发明奖

有一个人,因为创造了一种颜色而享誉世界,他就是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他从地中海上的蔚蓝天空得到灵感,用群青配以某种合成树脂调制了一种饱和度极高的蓝色——克莱因蓝。

在1957年的米兰画展上,他展出了八幅同样大小、涂满蓝色颜料的画板,并且告诉人们:“这个颜色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在此之前,“蓝色族谱”中并没有如此纯粹、强烈的蓝色。伊夫·克莱因将其命名为克莱因蓝!

克莱因蓝的视觉冲击力格外强烈,这种高饱和度的冷色颇受时尚界的青睐。因此,时装T 台一度是克莱因蓝的天下,直至现在,很多定制时装和家居设计都会使用和致敬克莱因蓝。

如果说克莱因发明了一种颜色,那么莫兰迪就是创造了一整个色系!莫兰迪的作品里经常会出现低饱和度的瓶瓶罐罐,他通过冷静的色彩、朴素的形状、微妙的空间关系和光线效果,赋予了日常生活灵性之美。听说为了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莫兰迪会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摆弄桌布和瓶子,然后再痴迷地描绘它们。

莫兰迪色并非某种特定的色彩体系,而是我们对于莫兰迪绘画用色特点的总结。与克莱因蓝的高纯度色相反,莫兰迪色的本质是降低色彩纯度,在常用的色彩中加入灰色和白色调和,使整个画面在色感和视觉上达到平衡。大面积的低饱和色彩,以及同一颜色不同灰度间的微妙渐变与相互交融,使莫兰迪的画作整体呈现出静谧之美。

最佳线条表现奖

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条极其重要。

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之一《人物龙凤图》使用了线条进行造型。这幅两千多年前的作品用古朴的线条勾勒出一位高髻细腰、广袖宽裾的女子。她头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翅膀伸展,尾羽卷起,与静态的女子形成鲜明对比。凤鸟线条虽然简括,但变化非常丰富,翅膀用线细密完整,脚爪、尾羽轮廓线则粗犷有力,突出其脚爪的瘦硬和尾羽的劲挺。可以看出,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熟练了。

在世界的另一边,有一位画家将“线”的运用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就是波提切利。他不仅利用线条来构图,也利用线条来塑造形象,与同时代画家达·芬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达·芬奇的渐隐法强调了不同受光面部分的中间调子,用面的塑造让事物看上去更加真实。但波提切利刻意降低了画面的明暗对比,用线来造型,也利用线来调节画面的节奏。

看这幅《年轻女子的肖像》,波提切利并不是用阴影及对比的效果来突出人物的存在感,而是用明显的线条刻画人物。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波提切利作品中的人物长颈溜肩,这在解剖学上并不准确。尽管如此,他这样的处理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到别扭,反而突显了人物那种忧郁、超凡脱俗的气质。

最佳色塊构成奖

说完了线条,你大概能猜到接下来会讲色块。色域绘画离不开色块,而色域绘画代表人物罗斯科和纽曼在色块构成上的成就令人瞩目。

罗斯科以巨大的颜色方块画作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大多由两三个垂直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边缘柔和,它们漂浮在整片底色之上,营造出连绵不断、模棱两可的效果。

罗斯科的绘画尺幅往往很大,这是为了能让人置身于体验之中,感受作品的精神内涵。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传达深刻的象征意义。

纽曼也喜欢绘制大面积的色块,他不断探索用线条将大面积色块分隔开来的画法。看似随意的画面,他有时会花费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敲。然而,这种创新的绘画风格当时并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理解。但纽曼一直坚持这种风格,他始终相信艺术之美在于神秘与不可知,“艺术家可以像一个真正的创造者那样去探究宇宙”。

看到这里,我猜你的心里一定产生了疑惑。这几幅作品放在一起,很可能会被认为出自同一人之手。确实,罗斯科和纽曼是师徒关系,纽曼的早期作品受到了罗斯科的影响。实际上,二人虽都绘制色块,却有所区别,罗斯科的色块边缘模糊,纽曼却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色块中徒手画直线,后期的经典作品更是呈现出硬朗、边际分明的大面积色块。正是这种创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前辈的力量。

最美人物刻画奖

讲完了线条、色块,是时候动笔表现人物了!刻画人物讲究细节,中国古代仕女画画家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你也许对仕女画有些陌生,但你一定在博物馆里看到过面部被点上白色的女子,并且可能会在心里默默“吐槽”古人的审美。

其实这是我们常说的“三白”。“三白”是指用较厚的白粉染出人物的额头、鼻梁、下颏,表现人面部三个受光点,是不是很像现在化妆时点高光的位置?这种表现方法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达到高峰。唐朝画家通过“三白”法,创造出贵妇人所崇尚的浓妆艳抹、富有装饰性的“盛妆”效果。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礼臣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中,一位面色红润、身材丰腴的女子,正对着棋盘屏息凝神。她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枚棋子,考虑着将棋子落在何处。她的额头从发际处往下染白,直到眉毛,然后鼻梁和下颏尖也有染白,是非常标准的“三白”画法。这种画法使额头看上去更为饱满明亮,下巴更为圆润,鼻梁也更高挺,凸显了面部的立体感。

并不是只有仕女画画家才会注意人物面部的细致刻画,五代僧人贯休工诗善画,尤其擅长画罗汉。他笔下的罗汉状貌古野,迥异前人,开创了中国人物画的又一风格。相比唐朝罗汉的写实形象,贯休的罗汉奇诡夸张,不似人间所有,会让看见的人忍不住吓一跳。

《十六罗汉图》(其一)中的罗汉高鼻深目,双手合十,神色沉静,不怒自威。人物头、手的骨骼造型夸张,以墨色染出凹凸变化,颇有立体感。用线颇有骨力,衣纹劲道流畅,坐具则转角嶙峋,体现出画家对于不同质感的事物的表现能力。虽历经千年,依然气度非凡,不得不说,古代画家创造人物真是各出奇招儿啊!

最佳书法创新奖

诗书画自古一家,一幅好的国画作品怎么能少了书法相衬呢?要说独具一格的书法家,历史上数不胜数,但要说身份最特别的一位,非宋徽宗赵佶莫属。赵佶是一位极具艺术才华的皇帝,他在绘画、书法方面造诣精深,不到二十岁就创造出一种书体——“瘦金体”。其特征是笔画细瘦,在转折处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等痕迹强化并保留下来,形成了一种独具美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赵佶中年时写下了著名的《秾芳诗帖》,成为他“瘦金体”的代表作。“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从技法上看,作品似乎是用绘画的技法来写书法,笔致劲健,如竹叶斜出;结体潇洒,像兰花一样雅致。

清朝书画家金农也曾创造过一种书体,名为“漆书”。金农的字笔画方正,棱角分明,横画粗重,竖画纤细,墨色乌黑光亮,如同用漆刷出来的,因而称为“漆书”。漆书是金农的独创,其渊源来自隶书,正是由于大胆创新,他才从一众书家中脱颖而出。

《鹤赋》是金农书法的代表作,笔画粗重,墨色如漆,看上去如刀劈斧刻般硬挺。横竖笔画粗细大相径庭,但横与横相比很匀称,看得出来是有意经营,而不是即兴下笔。奇异怪诞的笔墨效果,不仅让整幅作品趣味丰富,而且极具视觉冲击力。

最脑洞大开奖

如果上述种种作品都是风格技法上的革新,那么下面我们将要说到的两位艺术家可以说是“放飞自我”,传统的方法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创作需求了。

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文森特·巴尔就玩起了影子。他在日常物体的阴影上随意画几笔,让影子一下子变成一幅画,创意十足。在他的笔下,一摞杯子的影子成了游泳池,一个削皮刀的影子成了钢琴,一颗洋葱的影子成了胖嘟嘟的海豹,一只网面鞋的影子变成了淋浴……当这些平凡的事物与光影结合在一起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文森特·巴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玩墙上的阴影,长大以后漂亮的影子勾起了创作兴致。他用手机把画拍下来,上传到了网络上,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此后,他便开始创作影子涂鸦。小朋友们是不是很受启发,已经跃跃欲试了呢?

当你站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抬头仰望天空,你会看到什么?也许这是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场景了。但是,来自法国的艺术家拉马迪厄·托马斯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

托马斯喜欢仰望天空,每次他抬头时,建筑物的屋顶勾勒出的天空的轮廓就成了他的画布。他以仰视的角度拍摄城市的天空,然后用有趣的插图填充其间,创作出了充满创意的插画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要么是用树枝钓月亮的女孩,要么是扒开楼房往下看的巨人,要么是对着狐狸弹琴的流浪艺人……托马斯总是能根据天空的形状,恰到好处地把图案放进去。

巴尔和托马斯用他们异想天开的艺术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无限的创造力。他们所用的素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样看来,创意能让普通的事物变得充满惊喜!

纵览古今,在艺术家的眼中,没有什么材料是不能拿来创新的,也没有什么风格是不能突破的,甚至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用于创作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创新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被所有人接受的,比如克莱因最初把他的纯色画板送到画廊时,根本没人愿意展出,他们觉得这压根儿不是绘画;金农独创的书体也被人吐槽“很丑”。但他们都没有放弃探索,依然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艺术,绝不因循守旧。

很多艺术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这些物品本来很普通,但是被艺术家注入有趣的创意之后,它们就变得不寻常了。尽情释放你的奇思妙想吧,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創作素材!

猜你喜欢
莫兰迪克莱因色块
足球色块
莫兰迪绘画的色彩研究
伊夫·克莱因与他的蓝色秘密
莫兰迪 静物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莫兰迪的夏天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从德布罗意波到克莱因-戈登方程
世界记住他,因为他创造了一种蓝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