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学的挑战及其应对

2023-11-04 13:14胡冬梅曾妮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困境双减

胡冬梅 曾妮

摘  要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部分教师在既有社会文化影响下,其固化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与“双减”对教学提出的应然要求存有落差,构成了教师教育教学中的新困境。为此,有必要从学科作业设计、教师自身素养、教学评价机制、家校协同育人这些角度,探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教育路径与教学策略,推进“双减”政策高质量平稳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教育教学;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2095-5995(2023)08-0029-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在此背景下,教师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核心主体,理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抑制影响教育系统健康运转的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确保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精准化解“减负”路上的难题,持续推进“减负”工作的贯彻落实。每一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思路的影响下,教师也会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教学,但“双减”政策提出之后,教师需要结合新的教育背景及时更改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状态,使教学能够更加贴合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会面临一些新的教育问题。[1]本文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新困境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一、“双减”政策对教育教学的有利影响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与能力,更是为了在一种健康教育生态中塑造出完美的人格。传统的应试化教育观念已经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及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给当代学生带来沉重学业负担。学生为了提高分数而焦虑,日渐单调的学习生活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而“双减”政策的提出及落地施行,让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获得了身心的放松,“双减”政策坚持以学生为本,秉承以学生感受为主的宗旨,将教学设定在多样的情境当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减轻其学习负担。另外,教育部门通过限制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将更多的课余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完成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有效的实践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守护教师教育教学的初心

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初心一定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但是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似乎逐步偏离了这一初心。教育的本质始终都应该是立德树人,而不是将孩子们放在竞技场当中互相竞争。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能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教育理念使家长和教师都会给学生制定超前和超标的学习任务。实施“双减”政策,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摆脱过多的学习压力,让教育回归校园主阵地,让学生在校内接受最本质的教育,没有过多的课业压力,也没有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就会回归教学本身,守护住自己的教育初心。

二、“双减”政策下教师教学面对的新挑战

(一)如何使作业布置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成了当下教师需要面对的教学困境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针对当天教学内容并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进行作业布置,有时候为了能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内容以及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更多的练习,教师会适当加大作业量。尤其是在长假或寒暑假阶段,学生的作业任务更是多到难以想象。而大部分的作业又都是书面作业,实践类型的作业少之又少。很显然,这样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布置方式都是不符合“双减”政策的。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诊断和巩固功能的作业内容,还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坚决杜绝无效化、表面化、机械化的作业设计。基于此,如何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学生的实际学情,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科作业,如何丰富作业形式以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如何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学习视野

“双减”背景下,学生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校内学习上,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合理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学习视野;还要充分利用下课时间构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后服务体系,打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新样态。为此,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用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支撑自己采取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知识;教师还应该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双减”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那么简单,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上花更多的心思,设置符合“双减”要求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拓展学生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外,学生在不同的辅导机构进行知识巩固时也会对新知识进行学习,但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角度都是不同的,在不提倡学生接受过多课外辅导后,如何调整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如何统一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无疑也成了教师当下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如何增进对学校的信任,实现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实施前,家长之所以为学生选择课外补习班,一是因为家长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监管学生的学习;二是因为家长想让孩子吸收更多的课外知识,而不仅是将学习方向局限在课堂当中;三是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并不能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双减”政策实施后,相关部门对校外教培机构的治理规模和力度逐渐加强,家长便会将目光重新聚集在学校教育上,并对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给予较高的期望,这必然会给教师带来较大的压力。[2]因此,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打造高质量课堂,改变“唯分数”的评价机制,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也是“双减”政策提出后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三、“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对教学挑战的策略

(一)聚焦作业优化设计,破解减负增效之谜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聚焦作业设计,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统一。首先,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教学当中按照课堂内容设置固定作业的思维惰性,而应当采用全新的作业设计方式,将作业设计纳入各学科教研小组的研究范围,准确把握学科性质及学习要求,选择最符合学生需求及年龄特征的作业内容。[3]其次,教师应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学情设置分層作业任务[4],传统教学当中布置统一的作业任务就不适合全部的学生,面对自身能力不能完成的作业时,学生很可能会选择用抄袭或者逃避来应对教师的作业检查,因此,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打造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使教师有时间在校内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批改与指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课堂教学之困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打造高效优质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扩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创设和谐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足够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再次,教师要提高自己对工作的驾驭能力,合理利用时间,保证高效率工作,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做到“日日清”;最后,教师要做到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除此之外,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双减”政策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无论是课堂教学阶段还是课后服务阶段,教师都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不断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将教学评价变成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教学环节之一,让学生在相关教学活动过程中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与评价,为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供指引。教学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加强对教师自身进行评价,比如在布置作业方面,就要及时评估自己布置的作业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否能够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如果实在不能在校内完成,那也要评估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另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融合采用多元评价标准,拓宽评价主体,比如采用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让教师得到学生方面的直接性反馈,也让学生彼此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来说都有一定的帮助。

(四)搭建家校合作平台,重构协同育人生态

“双减”政策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同时也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密切的指导。在传统教育形式中,教师虽然也与家长进行过沟通,但是通常来说他们的沟通不够及时,形式也很单一,这种交流方式和交流频次无法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也不能让教师清楚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动向,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某种阻碍,而这种阻碍会让双方在教育过程当中产生分歧。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理应与家长携手并进,重构协同育人生态。首先,教师可以增加家访次数,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冲击下凸显教育焦虑的家庭,这时教师的定心丸作用就需要发挥出来,家访能够使教师和家长双方进行更加深入密切的沟通,促进家长从被动、迷茫的状态转换为主动、积极的教育参与者,教师也能通过了解家长的想法及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意见,进而合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需要家长进行配合的教学活动,如适当举办一些亲子教学活动,创设实践类型的课后作业由家长引导学生完成。这种与家长进行配合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够使家长亲身体会学生每天在学校中的学习内容,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也能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家庭氛围下不断提升自己。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能够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各项学习活动。但是,“双减”政策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化解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背景所带来的教学困境是当下教师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贴合学生需求的高效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及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者,一方面要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家长的助力,真正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胡冬梅 曾妮,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湖北 潜江 433100)

参考文献:

[1]聂贤苗,马雨欣. “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的新困境及其应对[J]. 教学与管理,2022(25):32-35.

[2]刘学.“双减”政策下教师的工作压力与消减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23(1):72-75.

[3]朱文辉,石建欣,冀蒙.“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困境审视与思路转向[J].教育学术月刊,2022(12):74-80.

[4]陈晓贤.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知识文库,2023(5):52-54.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困境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困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