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路径

2023-11-04 18:41李栋陶冶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价值

李栋 陶冶

摘  要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积极正向的主体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之义,是促进高中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更好地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推进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拓宽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渠道,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载体手段。

关键词  历史主动精神;高中思政课;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8-006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因此有必要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激发青年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理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思想内核,是中国人民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包含积极正向的主体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积极正向的主体精神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历史使命的主体力量。人的主体精神是人对于自己作为能动主体的本质的自觉认识和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兴盛的重要力量。从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的主体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民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鸦片战争后的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直到十月革命爆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救亡图存的一代中国人民主体意识得以觉醒,《新青年》破土而出,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展开。这一群觉醒的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中,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觉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从此改变了中国的方向和命运。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爱国人士发扬主体精神,在革命战争中前仆后继,在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斗志昂扬,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天地,在新时代中努力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青年要树立积极正向的主体精神,既要追求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又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红线;既要探索未知和接受新生事物,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并提高辨别判断能力。

(二)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

创新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一批批中国人民满怀理想和信念、热情与激情,敢为人先,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争做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一百零二年前,一群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四十五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庄稼汉秘密签下一份把集体土地承包到农户的契约,实行农业“大包干”,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不断迈上新台阶,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与此同时,我们党也在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广大青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既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又要树立坚定意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找寻出路,打开局面,在奋斗中绽放出彩人生。

(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山河破碎、内忧外患、民族危亡之时,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受白色恐怖影响,会议最后一天由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进行,充分展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国共产党依然带领人民进行了长征,红军将士衣食匮乏,跨越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茫茫草地,用艰苦奋斗和理想信念战胜空前困难,创造了人间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生产萎缩、民生困苦,我们党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十八大以来,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勇于砥砺奋斗,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依靠勤劳和汗水创造美好生活。

二、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具有重大价值。

(一)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高中思政课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和增长学生才干,又要提升素质和培育时代新人。从学校层面出发,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坚定高中生的历史自信。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阶级属性,掌握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和重大成就,客观分析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关键秘诀,合理分析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并聚焦社会重大现实问题,解答学生困惑,自觉探究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方位,坚定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决与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二是坚定高中生的理想信念。在复杂的国内外大环境下,高中生正經历着先进与落后文化并存、正确与错误思想交织的考验,给其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带来极大挑战。而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促使高中生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统一,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和人民的大义中,努力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

(二)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之义

从课程层面计划,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是创新和调整高中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应有之义。一是丰富和拓展了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着的丰富精神内涵和英勇事迹,既为丰富思政课案例教学提供内容资源,深化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品质的尊重敬仰,又为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思路,善用红色革命场馆等教学基地开展思政课教学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二是创新和发展了思政课教学思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历史主动精神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方法指导,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会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角度认识、分析和评价历史和现实事件,并在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教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思政课理论和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的深度,创新教学的思路,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促进高中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从学生层面来看,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是促进高中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为教师培育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历史主动精神,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思维和眼光,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之情,自觉成长为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才的重任,因而要自觉接受历史主动精神教育,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培育艰苦奋斗精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另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历史主动精神中蕴含着的主动精神、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等为高中生突破自我、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力量。高中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要靠学校浓厚的氛围、完善的制度和教师持续的推进,还要依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和树立全面发展的思维,并将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付诸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推进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一是找准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契合点。在全面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过程、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及精准认识高中生对历史主动精神的认识情况、关注点及困惑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中与历史主动精神相关的鲜活实践和生动故事,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和形象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历史主动精神教育。二是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理论教育。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经验的总结,又为新时代人民的持续奋斗提供精神动力。推进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相融合,既要将历史主动精神教育纳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增加或融入教学内容,讲清楚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逻辑和现实价值,引导高中生形成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革故鼎新、勇毅向前的精神品质;又要将历史主动精神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从高中生的实际困难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引导高中生在解决好实际问题中深化对党和国家政策规定的了解与认同,培育积极主动的心态面貌和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二)拓宽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渠道

历史主动精神既要融入高中思政课程理论教学中,也要深入实践教育中,激励高中生在实干能干苦干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为此,我们要不断拓宽历史主动精神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渠道。一方面,创新校内实践教育。例如,创新校内历史主动精神教育机制,将历史主动精神教育作为全校主题教育活动的重点进行全员全方位展开;创新校内历史主动精神教育模式,将历史主动精神教育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全方面引导高中生培育和践行历史主动精神;创新校内历史主动精神教育活动,结合高中学校平台资源和环境优势,创办历史主动精神学习社团和宣讲社团,主办历史主动精神知识竞赛等,举办优秀校友和榜样人物的故事会,引导高中生在参与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创新校外实践教育。既要根据高中思政课教学要求,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党史博物馆、红色展览馆等社会资源,定期开展历史主动精神专题教育实践课堂,让高中生在实地参观中更好地接受历史主动精神的熏陶;又要鼓励高中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基层,在课堂所学理论与具体的为人民服务和为国家社会出力的基层实践紧密联系中体悟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内核,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主动精神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外化为自身的日常行为实践。[2]

(三)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载体手段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教师还需要通过创新载体和手段等方式,实现历史主动精神的有效融入。一是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载体。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在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注重选取与思政课教育和历史主动精神教育相契合的图片、视频、情景剧等,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介,制作主题教育的微视频,生动诠释和演绎历史主动精神,打造一流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推动历史主动精神教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3]二是创新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手段。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历史主动精神,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在自觉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深化对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解,培育科学预测时代发展变化、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及勇于开拓创新的本领和能力,更要注重言传身教,主动参加学校或其他单位组织的有关历史主动精神教育的活动,增强自身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更好地完成高中生的教育培养任务。

(李栋,武汉华大教育集团,武汉 430013;陶冶,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广东 深圳 518172)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

[2]刘怡伶.历史主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J].西部素質教育,2023(16):51-54.

[3]韦兴台,杨正军.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其实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7):62-64.

责任编辑:毛盼盼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分析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思政学科教学评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探讨
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