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本土博物馆以乡土资源促红色文化建设

2023-11-06 06:23◎黄
文化产业 2023年30期
关键词:乡土博物馆革命

◎黄 滢 邢 琳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热度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红色乡土资源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红色乡土资源作为一种记录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重要资源,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家乡、爱祖国精神教育的最佳活教材。博物馆作为展示区域文化的重要场所,具有本土化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深入挖掘当地红色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人物、革命文物等,推动革命文物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引导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现如今,红色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中小学课后教育中的宣传普及还不到位,红色乡土资源的运用范围和层次都有待提高。一方面,博物馆对红色乡土资源的利用十分有限,主要通过参观展览、文物展示等方式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对如何挖掘本地红色乡土资源,如何整合博物馆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红色乡土资源缺乏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却缺乏开发。本文以江西本土博物馆为例,通过介绍红色乡土资源课程化的实际情况,探索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的有效路径。

■江西红色乡土资源概述

江西红色乡土资源主要指江西本地具有乡土气息的红色资源。几乎江西省内的每个县、市都有一定数量的红色资源,红色革命旧址星罗棋布。同时,江西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南昌、井冈山、瑞金、安源等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此外,赣州、九江、抚州、吉安等地也具有数量可观的红色遗址和文物。

江西堪称“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见证了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多个第一,境内有四个摇篮,分别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共和国的摇篮——瑞金。江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包含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其中,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具体包括红军在根据地开展农业、工业、商业生产时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科教文卫工作中能体现红军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的代表性物件等,比如红色革命标语、红色通行证、红色革命歌曲、红色宣传画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则包括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方志敏精神和安源精神等,这些精神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江西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强的启迪性。因此,深入挖掘、整合江西红色乡土资源,利用红色乡土资源的区域性和独特性推动当地红色乡土资源课程化,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国情、省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江西红色乡土资源课程化的实施概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巩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评选推介活动,经过专家初评、终评,选出了“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及“红色乡土教育课程入围项目”。根据活动的推介项目名单,共有10家博物馆的红色乡土教育课程获奖,课程涉及节约粮食、新四军、袁州会议、红色革命歌曲等内容,具体如下。

江西省文博系统“‘喜迎二十大’十佳红色乡土教育课程”推介项目表

从主题来看,红色乡土教育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乡土历史、乡土革命先烈事迹、乡土歌曲、乡土积淀的文化传统等,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可学性和可推广性,能够真正推动红色革命文物资源的可视化呈现、场景化延伸、互动化传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果。

乡土历史资源课程,如抚州市博物馆的《烽火抚州》就是结合抚州当地的红色故事和革命人物,围绕抚州战役所开设的课程。课程采用“情景剧表演+视频教学+对比教学+互动体验”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艰辛、革命的困难。最后安排学生观看《黄陂大捷》视频,视听结合,创造情境,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使学生了解黄陂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

宜春市博物馆的《历史的转折——袁州会议》课程贯彻因人施教的分众化教学理念,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良好的互动和递进式的讲述,以毛泽东主席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引出1930年红军攻打长江中下游省会城市的历史,讲述毛泽东下令撤围长沙后,率领红一方面军驻扎宜春的过程,并着重讲述袁州会议的讨论和决策过程。

乡土革命先烈事迹课程,如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的《出动中的新四军》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整个课程在讲述史实的基础上,穿插诗歌《梅林三章》、抗战歌曲《挖战壕》《新四军军歌》、历史小故事以及互动环节等,教育中小学生继承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江西省博物馆《红星耀童年》课程从“红领巾诞生的故事”开始,共分为“信念”“奋斗”“理想”三个篇章,选取《英雄小八路》《闪闪的红星》《红孩子》等影片的片段,讲述“安源儿童团”“共产主义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等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图文并茂地讲述有志儿童在党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走上革命道路,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的故事。课程最后以近年来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的江西少年的事例,引导青少年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感、使命感与责任感,鼓励青少年敢于树立志向、追逐梦想、服务社会。

红色革命歌曲课程,如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的《触人心弦的红色革命歌曲》从馆藏的一本泛黄的红色歌曲手抄本中的《国际歌》引出课堂中三种不同的红色革命歌曲:一是描写反抗压迫与革命斗争的红色革命歌曲,如歌曲《土地革命歌》。二是歌颂党和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红色革命歌曲,如歌曲《苏区干部好作风》。三是赞扬革命根据地干部、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红色革命歌曲。课堂以歌曲《十送红军》为例,结合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这类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意义。早期的红色革命歌曲虽然旋律和歌词都比较简单,但是贵在真实,能够充分反映社会风貌,凸显时代精神,是记录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第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课堂从红色故事到歌曲欣赏再到学唱红歌,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红色历史,把江西的红色文化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

乡土积淀的文化传统课程,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课程以1934年3月20日中央苏区机关报《红色中华》提出节省运动的号召,并刊登了《一封厉行节约的联名信》为背景,通过分享信中内容,向学生普及当时为了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一批从“白区”来苏区工作的干部号召中央苏区同志每天节省二两米,让前方战士吃饱好打胜仗;不给他们发热天衣服,把这些衣服给新战士穿的故事。此外,课程还通过唱苏区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加深中小学生对苏区干部克己奉公、勤俭自律的良好作风的了解,最后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原主席刘启耀自带伙食去办公的故事引导中小学生向五星红旗庄严宣誓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江西革命旧址和革命文物课程,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理想照耀中国》是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第1讲“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开发的教学内容,从感知梦想、思考梦想、实践梦想三个维度展开。课程包含学思、知行、博悟、厚德等。一是洞悉环境、引发思考。通过洞察历史教室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二是识图明史、感知理想。通过小小侦察兵分组探秘活动带领学生探索贺龙年少时的生活经历,预想贺龙小时候的理想抱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理想以及实现理想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以感知理想的伟大力量。三是寻找初心、实践理想。通过观看视频,查找故事线索,探究贺龙坚定执着跟党走的原因,体悟贺龙为追求理想不懈努力的奋斗过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四是绘就理想、执着追梦、总结全课、情感升华。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伟大理想。

江西省博物馆的《红色摇篮》课程通过展示红色文物、历史照片、博物馆实景以及讲述红色故事、播放红色影片、歌曲等方式,从江西为什么被称为“红色摇篮”导入新课,讲述“一个策源地、三个摇篮”的来源;展示安源文物1925年手抄本《劳工记》、南昌文物“八一起义步枪”、井冈山文物“红军送给群众的铜盆”、文物“中华苏维埃代表证”“苏维埃共和国印章”以及苏维埃中央政府组织系统图等;播放《八一起义歌》、电影《闪闪的红星》,带领学生回顾小学一年级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最后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寄语,帮助中小学生理解江西被称为“红色摇篮”的原因,深入了解江西革命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鼓励学生从“红色摇篮”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乡土是每个人的精神依托,承载着历史、文化与人的情感。江西省本土博物馆依托红色乡土文化资源优势,与“开学第一课”紧密结合,把红色乡土教育课程搬进红色场馆、送进校园,使学生通过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参观红色展览、观看红色电影、歌唱红色歌曲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红色力量。博物馆开设的红色乡土课程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学生浸润于乡土中深入感受红色文化。

■江西本土博物馆红色乡土资源课程的实施意义

国家最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教师多开发与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在此背景下,开展校馆合作,将博物馆红色乡土资源课程化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乡土是中小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红色乡土课程是以家乡的红色资源和文化资源为素材开发的课程,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红色乡土教育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关注度。红色乡土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红色文化从哪里来,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是什么样的。从本质上看,红色乡土课程是继承和研究革命传统的课程,是事关培育家国情怀的课程。博物馆开设红色乡土教育课程,为中小学生打造第二课堂,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还有利于促使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和学习革命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红色乡土资源课程化是一项系统化工作,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研究,一门成功的红色乡土教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博物馆要积极开发红色乡土教育课程,让红色乡土资源课程化、特色化。当然,开发红色乡土教育课程不是将现成的资源直接用于课堂,而是要从课程育人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些红色乡土资源的意义和价值,制定授课大纲;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案,形成边实践边提升的精品课程。因此,博物馆应当积极挖掘当地红色乡土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土教育课程,这不仅能让红色乡土资源活起来,还能有效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乡土博物馆革命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博物馆
乡土中国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芬芳乡土行
露天博物馆
读《乡土中国》后感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