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教师践行党校初心研究

2023-11-08 02:14潘勇勇黄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潘勇勇 黄媛

摘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是对党校因何而生、缘何而兴的时代使命和独特价值的生动阐释,既是践行党的初心的集中体现,又是对党校工作的深刻经验总结,是引领新时代党校工作守正创新、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青年教师是党校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坚守党校初心对于青年教师坚定政治立场、潜心治学育人和坚守人生职业发展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教师要坚守和践行党校初心,锚定人生坐标,找准职责定位,潜心治学,努力成为忠诚于党、忠诚于党校初心的思想引领者。

关键词:党校初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中图分类号:D261.4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4.007

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对培养党员干部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1]这一重大论断全面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校的优良传统,深刻回答了党校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既是对党校因何而生、缘何而兴的时代使命和独特价值的生动阐释,又提供了新时代党校工作守正创新、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

一、新时代党校初心的内生逻辑和丰富内涵

●党的初心与党校初心的传承渊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着眼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问题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和阐述,逐步形成了关于“初心”的重要论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进大会主题,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这是对党的初心的精确阐释,亦是对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立场,保持政治本色的时代回应,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概念的提出和内涵的阐释,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阐发。[3]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并强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4]。自此,党的初心实现了从概念的提出到内涵的阐释再到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拥护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是空谈,而是一心为民、脚踏实地的实践行动。践行党的初心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接续奋斗,更需要造就培养一批信仰坚定、忠诚干净、德才兼备的党政干部,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校承担着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神圣使命,这是践行党的初心的实践要求。由此,“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不仅是对践行党的初心的实践要求,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校工作的优良传统的时代传承。

●新時代党校初心的丰富内涵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初心的生动阐释,这既是对党的百年历程中党校的独特价值和突出贡献的充分肯定,又饱含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对党校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殷切期望。

1.党校中心工作的政治本色:为党育才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教学的政治本色就是为党育才,这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为党育才,必须聚焦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即“为党育什么样的才”和“怎样为党育好才”。“为党育什么样的才”,其根本遵循是“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1],也就是说,育才的目标导向是党之所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那么,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就需要培养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党校要培育出“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5]。“怎样为党育好才”,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一个中心”,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四个方面”,坚持理论基础、党性修养、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6]的教学布局,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从严组织管理,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义利观。加强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增强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高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更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5]

2.党校科研工作的价值所系:为党献策

科研工作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党校科研的价值在于为党献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1]为党献策,必须处理好“为党献什么样的策”和“怎样为党献策”两大问题。“为党献什么样的策”根本遵循是“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1]。因此,党校一方面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阐释,在理论创新、舆论宣传方面既要形成高质量、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多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精品力作。另一方面,要围绕“三聚焦,一反映”(“三聚焦”即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一反映”即反映重要思想动态)进行深入研究[6],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怎样为党献策”,就是要坚持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创新探索性的有机统一,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恪守学术道德和规范,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拿出高质量科研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与此同时,党校更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理直气壮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新时代党校初心对于青年教师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7]“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不仅诠释了新时代党校的神圣使命与担当,而且为党校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奋进目标。青年教师作为党校事业发展的继承者和生力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需要在党校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基于此,党校初心对于青年教师坚定政治立场、潜心治学育人和人生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党校初心是青年教师坚定政治立场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只有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党校初心的内在要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校姓党。青年教师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各种社会思潮交锋和碰撞的浪潮中永远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党的意志一边,矢志不移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

在实际工作中,为党育才,要求青年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一切宣讲活动都要把政治性放在第一位,紧紧围绕“育才”的目标导向,把准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底线,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讲明白、讲清楚,真正培育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党政干部。为党献策,就要求青年教师所进行的一切科研活动、一切理论阐释都要着眼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拿出高水平的理论阐释和对策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党校初心是青年教师潜心治学育人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要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1]这为党校教师如何治学育人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践行党校初心就是要做好潜心治学育人的工作,这是党校事业的价值所系,也是党校教师的独特使命。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就是要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为潜心治学育人的价值引领。潜心治学就是要潜心钻研,贯通历史现实,通晓古今中外,做深做精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回答时代之问,为时代立言,阐释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实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汇聚力量的目的。

●党校初心是青年教师人生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时刻呼唤着青年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懈怠,每当困惑或迷失方向的时候,党校初心就是每一位青年教师“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动力。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坚守和践行党校初心,自觉映照初心,增强信念动力,积极把个人自身发展融入新时代党校事业的全过程,不断提升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学术涵养,着力提高教学能力,找准科研咨询方向,锲而不舍地进行钻研。同时,静下心、沉下身,主动向身边的资深教师、党校学员请教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人生职业发展的征途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就,并以此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幸福,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新时代青年教师践行党校初心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青年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征程上,青年教师要以“知行合一”的态度自觉坚守和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以增强政治能力和坚持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能力水平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调研为途径,着力提升政治素养、学识底蕴、经历阅历和能力水平,更好地胜任党校教学科研工作以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

●毫不动摇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遵循

“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7]这也就决定了青年教师要把“党校姓党”作为立业成才的政治方向和根本标准。在青年教师的所有能力培养和锻造中,政治能力是其根本,也是衡量青年教师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因此,面對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思潮激烈交流碰撞的现实,青年教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校姓党,不断增强政治能力。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坚定离不开对马列经典著作的深入研读。青年教师要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真谛,真学真悟,真信真用,进而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用坚定的信仰引领工作,以崇高的理想照耀人生,实现信仰与工作、生活的统一。

二是自觉以党性统领教学科研活动。党校的性质决定了政治性是教学科研活动的第一位要素。因此,青年教师要把党校姓党的根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用党性统领一切教学科研活动。边疆地区党校的青年教师更要善于从政治上审视和分析问题,在错综交织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背后捕捉关键因素,思想上清醒,行动上自觉,主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讲政治的责任担当和鲜明导向做好教学科研活动。三是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身处边疆地区,青年教师要胸藏“大我”,心怀家国天下,情系边疆人民,像戈壁胡杨、天山雪松一样扎根边疆、奉献边疆,把实现人生理想与边疆稳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深学细悟学好讲好党的基本理论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9]党校肩负着推动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质的使命任务,教师是直接的践行者。就青年教师而言,面对种种短板和不足,必须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训练和提升,以过硬的本领胜任教学。

一要潜心治学。青年教师在治学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还要讲究方式技巧、提高效率质量。因此,从治学内容上看,青年教师要以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基础,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从《资本论》中探寻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学好共产党人的“真经”,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同时,广泛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扩充现代文化知识,包括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管理、生态文明、国际政治等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夯实理论素养和学术储备。从治学方式而言,要增强学术意识,保持学术情怀,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读书与运用的结合,始终保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唯有如此,在经过长期钻研和积累中才能出学问、出真知。

二要悉心为党育良才。青年教师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会经历由刚入职时的忐忑懵懂到成熟,由初登党校讲台时的稚嫩惶恐到后来的自如稳重。面对党校教学工作,青年教师要找准自身教学与党校工作、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一方面,要练好教学基本功,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精雕细琢课件和讲稿,增强语言的藝术性和感染力,用严密的思维和理论框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述好党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联系学员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尝试运用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经验交流等等,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

三要积极宣讲,凝聚人心。在搞好党校基本教学之外,青年教师还会承担社会各层面的宣讲工作。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宣讲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需要把握不同群体的接受程度,优化宣讲方式,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并辅以民生改善、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鲜活事例加以佐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广泛汇聚人心、凝聚力量。

●贴近实践,做好理论阐释和对策研究

党校青年教师要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不断推出高质量成果,这是以学咨政的题中之义,也是党校“为党献策”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抓住事物的根本以实现理论的彻底,进一步做好理论阐释和对策研究。

一要做好理论研究阐释。青年教师既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进行有思想、有内涵的研究阐释,为宣传理论做出贡献,又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当前和长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方法。青年教师开展调查研究要结合自身专业领域,突出研究方向,不能什么都去调研、都去研究。在此基础上,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常到基层,深入群众,勤接地气,在实践中汲取养分和能量。一方面,青年教师要以谦逊的态度向基层一线员工、广大群众求教,真切感知群众所知所想,将人民群众中“民间高手”的创造和智慧挖掘出来、总结出来,形成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把文章写在“大地上、田野中”。另一方面,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实际运行情况、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情况、法律法规施行效果、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等,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为进一步完善理论和政策提供支撑。

三要积极建言献策。践行党校初心,青年教师要积极出主意、建真言、献良策。对于建言献策、决策咨询的理解和认识不应过于狭隘,包括但不限于向党和政府提交决策咨询报告。特别是在基层党校,青年教师既可以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合适渠道向相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又可以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进行前瞻性、政策性、应用性研究,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去。党校要引导青年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理论优势深入研究地方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文旅融合、法治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生态环保等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升建言献策的多样化与实效性,切实发挥党校的智库作用。

四、结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征程上,党校青年教师应把个人发展积极融入党的事业、党校事业,坚守和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遵循,树立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以青春之我,植家国情怀,担时代之责,深学细悟学好讲好党的基本理论,做好理论阐释和对策研究工作,努力成长为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党校教师,做忠诚于党、忠诚于党校初心的思想引领者和理论工作者,为推动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城市基层党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19CDJ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专项项目《宗教界代表人士在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2023VZX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求是,2023,(7).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

[3]陶倩,石玉莹.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J].思想教育研究,2022,(9).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7.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辅导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带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前进动力[N].人民日报,2019-12-2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61.

作者简介

潘勇勇,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西北边疆史;民族宗教理论。黄媛,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 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