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分析与预测

2023-11-09 14:19张琨玥陶明儒张金懿郝晋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动物类消费结构消费量

张琨玥 陶明儒 张金懿 郝晋珉

(中国农业大学 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随着人口规模扩大、经济迅速发展、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全球粮食市场风险增加,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食物安全”这一概念于1974年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大会上首次提出,是指要保证在全球或者一个区域范围内,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间点都可以获得一定量的食物,从而确保人类的生存进而确保人类的健康[1]。后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专家持续对这个概念进行修正和改进,1983 年购买力因素被引入食物安全的概念当中,即食物安全不仅要让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居民买得到供生存和健康所需的食物,还必须确保区域内居民能够具备足够的购买能力买得起这些食物[2]。199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相关专家继续叠加了质量安全的因素,即要保证这些食物在食用后不会损害居民的身体健康[3]。国内对食物安全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目前食物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耕地不足制约了我国的粮食总体产量,科技水平支撑力不够制约了粮食增产的潜力[4];2)粮食价格决定的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影响耕地集约利用进而影响粮食产量,最终影响食物安全[5];3)水资源污染与森林破坏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将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6]。同时,研究发现上述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年份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幅度不同[7]。马九杰等[8]、刘景辉等[9]和张元红等[10]从多维度多指标对我国食物安全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发现从长远来看我国食物安全的状况堪忧[11]。为保证我国未来食物安全,研究表明应构建食物安全动态监测系统[12]、完善我国粮食流通储备体制[13]、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14]、重视粮食储备政策[15]以及拓展粮食生产的产业链[16]。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的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健康全面的食物需求逐步取代了此前满足温饱的食物需求,动物类食物如肉、蛋和奶类在饮食结构中的所占比例不断增长[17],同时牲畜饲料消耗量增高,预计未来饲料用粮会占食物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18]。人口因素对土地需求的贡献效应不断减弱,科技进步并不能充分抵消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改变增加的土地需求,饮食结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食物消费土地需求的关键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19]。基于这种背景,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基础上做好用地规划刻不容缓[20]。

目前基于食物安全对耕地需求进行预测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对其耕地需求进行合理评估与预测对政策制定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拟以河南省居民的食物消费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构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方法,在分析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粮食需求的基础上,预测未来15~30年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量,以期为耕地保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河南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介于北纬31°23′~36°22′和东经110°21′~116°39′,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全省总面积1 657万hm2,大部分地处暖温带,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7~15.9 ℃,年平均降水量为512.6~1 133.3 mm,地势西高东低,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2019年河南省全省耕地面积751.41万hm2,耕地资源丰富,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烟叶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21]。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数据来源为《2001—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22]、《2001—2022年河南统计年鉴》[23]和《2001—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统计年鉴》[24],详见表1。

表1 本研究主要数据及来源

2 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2000—2019年河南省居民植物类消费和动物类消费所包含各类食物的变化趋势,分析近20年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通过粮食转化率得到各耕作物的食物需求现状,并通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未来饮食消费结构进行预测,进而分析河南省各类食物消费的土地需求。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如下:

图1 技术路线图

1)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差异,并构建不同类型食物需求的趋势模型,对未来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

2)通过预测的居民饮食结构,结合《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6]中的粮食转化率推算各类食物的粮食需求;

3)分析不同类型粮食的土地需求量,将居民对动植物类食物的需求转化为对土地的需求,并结合食物消费量、作物单产、出油率、料肉比、复种指数等统计数据,计算耕地需求量;

4)选取2035年和2050年2个时间点,预测河南省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并结合耕地保护现状分析未来河南省耕地产粮的供应情况。

2.1 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方法

居民营养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食品安全、膳食合理以及营养均衡是每一位国民的基本权利[28],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也随之改变。据统计数据,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主要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消费与动物类食物消费,其中植物类食物包括粮食、植物油、蔬菜、水果及酒,动物类食物包括畜类(猪肉、牛肉和羊肉)、禽类、蛋类、奶类及水产类。城乡居民饮食习惯不同,其食物消费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首先分析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动植物食物消费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本研究对河南省2000年以来河南省的食物消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近20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动植物消费的变化的特征及主要结论,再基于基础数据对其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2035和2050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情况。

2.2 河南省居民各类粮食需求的研究方法

动物类食物的食物需求主要指食物生产过程中的饲料用粮,主要包括食物、豆类、薯类、麦麸和豆粕等。但是我国饲料原料中显著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以2017年为例,我国大豆需求总量达11 079万t,但每年国内大豆产量不超过1 500万t,蛋白源饲料严重缺乏,豆粕自给率低[29]。

由于生产单位质量的动物类食物所需的土地无法用产量进行计算,为了便于计算,本研究利用肉料比将动物类产品按比例转化为粮食的需求量,再根据粮食的产量估算出单位质量动物类食物所需要的土地。根据2019年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6]及对水产品饲料转化率的研究[30],即饲料用量的质量与其能生产的动物类食物质量的比率来计量各类畜产品生产的食物转化率,在蛋奶类作为农副产品的前提下,得到各动物类食物的饲料转化率取值为:猪肉4.72、牛肉8.61、羊肉0.98、禽肉3.80、蛋类2.50、奶类0.85、水产类2.30。

就河南省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而言,猪肉与牛羊肉消费量的比值20年内始终在8~11波动,取平均比值10∶1.3∶1.2作为河南省居民猪肉、牛肉、羊肉消费量的比值,由此加权计算出河南省居民动物类食物中畜肉的食物转化率为4.77。最终得到河南省各类动物类食物的食物转化率分别为:畜肉4.77、禽肉3.80、蛋类2.50、奶类0.85、水产类2.30。

在植物类食物中,粮食、蔬菜和水果都可以直接计算出耕地需求量,但对酒类的需求量则需转化为对粮食的需求量。酒类包括白酒、啤酒、果酒等加工而成的酒精制品,其中果酒消费量远低于白酒和啤酒,而河南省居民的啤酒消费量与白酒相差不大,酒类的食物转化率取白酒和啤酒的平均值2.33[21]。油料作物在榨油之后剩余的残渣如豆粕等会作为牲畜饲料重新利用,所以为避免重复计算,植物油与油料作物的转化率视作1∶1,即植物油单产以油料作物单产计算,无需转化为食物[31]。综上所述,结合2021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7]中的转化率,即可计算出各类食物的粮食需求量。

2.3 河南省居民耕地需求的研究方法

耕地需求受人口规模、食物消费结构及作物单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增长会导致食物需求增加,进而导致耕地需求的增加,作物单产水平则可以减缓因人口上涨而带来的耕地需求压力。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上,动物类食物在食物消费中所占比例的增加,这会使得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增加。

2.3.1由食物需求计算耕地需求

在计算耕地需求时,将食物分为两类,粮食、水果等有单产系数的食物为一类,酒类、动物类食物等需要将消费量转化为粮食消费量的食物为一类,分开计算。

各种类食物需求的计算公式如下:

Pj=RLi

(1)

式中:Pj为某种类型食物的需求总量;j为食物类型,万t;R为目标年的人口数,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人口预测得出,万人;Li为由预测模型推算出来或已有数据中得出的某种类型食物第i年人均需求量,kg/人。

由作物需求量(RL)、作物单产(Q,kg/hm2)和复种指数(K)测算有复种指数的作物所需耕地面积,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i和j分别为年份下标和作物种类下标;α指有单产系数的食物;S表示需要的耕地面积,hm2;R指人口数量,万人;L指人均食物消费量,kg/人。

同理,基于第二类食物耕地需求的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β指第二类食物;T指该种食物的粮食转化率;Qi粮表示第i年粮食的单产,kg/hm2;Ki粮表示第i年粮食的种植系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式(2)。

最后计算各年度河南省食物安全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Si=Sαi+Sβi=∑Sαi,j+∑Sβi,j

(4)

式中:Si指第i年河南省基于食物安全需求的耕地面积;Sαi指第i年基于第一类食物需求的耕地面积;Sβi指第i年基于第二类食物需求的耕地面积,其余符号含义同式(2)和(3)。

2.3.2复种指数的选取

复种指数代表一定区域内作物年播种面积和区域耕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区域复种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体现区域用地的集约程度。复种指数越大代表该区域复种次数越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并无直接各种农作物复种指数数据,但是已有不少相关研究:丁明军等[32]研究发现河南省是一年两熟集中区,耕地多在平原,复种指数相对较高;张欣婧分析了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计算得出河南省近30年来耕地复种指数总体在1.6~2.0变化[33];王璇[34]通过MODIS时间序列提取河南主要农作物种植信息,得出河南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农作物90%以上的面积是一年两熟的耕作方式。本研究参考张志国等[35]对河南省复种指数的分析,预测2000年后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不明显,始终保持在2左右缓慢增长。最终参考2011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分析[36],采用1.7作为河南省粮食、油料、蔬菜以及水果的复种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

3.1.1河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

由《2001—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22]和《2001—2022年河南统计年鉴》[23]的基础数据计算得到河南省城乡居民动植物食物消费随时间的变化,详见图2。由图2(a)可见:城市居民动物类食物消费随时间变化趋势整体较为稳定,总量增长了30%,奶类涨幅最大,20年内涨幅200%,畜类变化也较为明显,涨幅达39%。禽类蛋类涨幅偏小,水产品呈持续波动态势。

图2 河南省城镇(a)和农村(b)居民人均动物类食物消费量变化

由图2(b)可知:农村居民动物类食物消费随时间变化基本呈上升态势,畜类和蛋类所占比例始终较高且波动明显,约为其他食物种类数值的3倍;禽类、奶类和水产总体上稳定上升,其中奶类涨幅最大,20年内增长约57倍,从与城镇居民差异明显到同一数量级,这也显示出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整体上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数据整体较低,变化幅度更显著。

河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植物类食物消费量变化见图3。由图3(a)可见:城镇居民植物类食物总量变化较小,只增长了9%,其中粮食消费量一定程度增加而蔬菜消费量随之减少,水果、植物油、酒类等变化不大,始终维持在稳定数量。由图3(b)可知:农村居民粮食和蔬菜消费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二十年间降幅接近50%,水果、酒类、奶类和水产缓慢上升,植物油和畜类变化不明显。

图3 河南省城镇(a)和农村(b)居民人均植物类食物消费量变化

3.1.2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食物消费总量呈下降趋势,这主要由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引起。因为动物类食物能提供比植物类食物更加优质的蛋白质,同时动物类食物摄入时伴随着远高于植物类食物的脂肪摄入,脂肪供能产生的热量远高于糖类供能,这也使得居民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

总体来看,河南省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有变化。其中,植物类食物消费减少是人均食物消费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植物类食物的人均年消费从426 kg下降到280 kg,降幅达34%。动物类食物消费增加,从23 kg增加到45 kg,所占比例从原有的5%增长到14%,涨幅接近180%,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较为明显。

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不大,20年间植物类食物消费从265 kg增长至306 kg,涨幅约13%,动物类食物消费从46 kg增长至69 kg,涨幅约50%,高于植物类食物消费量,动物类食物所占比例由15%增长到18%。

综上,2000—2019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显著,植物类食物始终占据较大比重,但是动物类消费的所占比例始终呈增长趋势。城乡地区食物消费变化有不小的差异,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总量在这20年里小幅增长,而农村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总量则大幅下降,农村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总量在2000年是城镇居民的1.44倍,而2019年却只有城镇居民的87%。在食物消费结构方面,城乡居民各类食物消费所占比例变化方向一致,但是变化幅度差异很大。尤其是动物类食物所占比例的变化,农村居民动物类食物消费所占比例的涨幅远大于城镇居民,而其中奶类和水产类变化幅度差异最大。

3.2 河南省居民粮食需求量的计算

首先计算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的消费需求总量,如图4所示。结合前文得出的粮食转化率,计算出动物类食物与酒类的粮食需求量,结果如表2所示。最终得到河南省居民经过转化的食物需求量见图5。可见,在动物类食物消费中,畜类虽然人均消费量在这五类食物中并非始终最高,但是由于粮食转化率高导致其转化而来的粮食消费量始终最高。蛋类的粮食需求量始终位居第二,奶类的粮食需求量增长最明显,其余几种食物的粮食需求量变化不大。总体上,粮食需求量远高于其他且缓慢增长,蔬菜需求量波动下降,植物油和水果需求量较少且保持平稳。

图4 各种食物的消费需求量

图5 2000—2019年河南省居民转化后食物需求量

表2 2000—2019年河南省动物类食物及酒类的粮食需求量

3.3 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变化

3.3.1耕地需求的计算

由耕作物需求量与作物单产数据得到2000—2019年河南省粮食、植物油、蔬菜和水果达到居民需求所需要的耕地面积,如图6所示。可见:粮食需求依然是影响耕地需求的主要因素,近20年来呈波动下降态势,植物油和水果的耕地需求波动上升,蔬菜对应的耕地需求缓慢下降。

图6 2000—2019年河南省不同食物种类耕地需求面积变化、

耕地总需求面积如表3所示。可见:河南省全体居民的耕地面积需求在这20年里先减后增,在2011年达到最低点385.99万hm2;2019年河南省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达487.68万hm2,而同时期河南省耕地面积有751.4万hm2,在满足自省人民食物安全需求的情况下还有多余的粮食支援外省。

表3 2000—2019年河南省耕地总需求面积变化

3.3.2人口规模、单产水平对耕地需求的影响

人口数量、作物单产水平、居民饮食结构对城乡居民耕地需求有着重大影响,刘春霞提出在我国人口增长放缓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已经取代人口规模,成为影响耕地需求的最主要因素[37]。这并不是表明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的影响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人口因素在新时代对耕地需求增长的贡献逐渐衰弱,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也与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离不开关系。为验证各因素对河南省居民耕地需求变化的影响情况,本研究对式(3)进行调整,分别以2000年的人口规模、单产水平、饮食结构数据中的两个代替第i年的数据,计算后分别得到只有人口规模、单产水平、饮食结构变化的情况下河南省居民耕地需求变化,并与实际需求进行比较,结果如图7。可见:河南省人口变化和单产变化都较为平稳,在人口稳定增长的条件下,耕地需求也稳定增长;单产水平稳定增长时,耕地需求也在稳定减少;且由单产水平提高导致的耕地需求减少比由人口增加导致的耕地需求增加要明显,说明科技进步引起的单产水平上升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人口因素对耕地需求的贡献持续减弱。因此,只有饮食结构变化时,得到的耕地需求与实际需求相似程度最高,2011年后,食物消费结构取代人口规模,成为影响耕地需求的最主要因素。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作物单产提高程度变缓,科技效应对耕地需求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已不能满足人口增长与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粮食生产需求。

图7 2000—2019年河南省不同影响因素变化条件下的耕地面积

3.4 食物安全的未来变化预测

3.4.1人口变化预测

中国整体人口的变化预测参考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基于全国历年人口普查和各种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队列要素人口预测方法和依次递进人口预测方法,达到峰值之后中国总人口规模将进入快速持续下降过程,如果人口政策不变,中国总人口规模峰值在14.21亿人左右,2035年和2050年人口总规模将分别下降到14.10亿人和13.17亿人。

研究区内人口方面,河南省总人口在2000—2019年一直是稳定增加趋势少有波动,基于2022河南省统计年鉴中2005—2021年的常住人口数据与城镇化率,运用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SPSS建立ARIMA(0,1,0)模型,预测河南省2035与2050年人口趋势如图8所示。

图8 河南省常住人口预测

可见:2021年后河南省常驻人口平稳上升,R2约为0.95,拟合性较好,本研究采用该预测结果,203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取10 323.1万人,2050年取10 795.7万人。城镇化率参考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基于收敛模型对全国及各省份城镇化率的预测结果[38],2035年取72.85%,2050年取83.21%,通过估算得出:2035年河南省城镇居民7 520.3万人,农村居民2 802.7万人;2050年河南省城镇居民8 931.1万人,农村居民1 812.6万人。

根据全国人口预测数据与河南省人口预测数据得到,2035年和2050年河南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分别为7.3%和8.2%,所占比例变化较为稳定,以此作为河南省粮食自给率的参考数据。

3.4.2食物消费结构的预测

对2000—2019年人均食物消费量数据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农村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预测结果中,由于粮食与蔬菜统计数据本身呈递减趋势且波动幅度不大,时间序列预测结果不可取,比较各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后选择替换为对数回归模型,其他指标预测结果可以接受,通过以上方法得到2035年河南省居民的食物需求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预测至2050年时间跨度较大,预测步长超过实际可预测区间,模型显著性不明显,所以本研究采用2014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39]中提出的居民膳食平衡和营养充足情况下的人均食物消费情况,作为2050年居民食物消费水平,这里不做城乡居民的划分。由于缺失水产与酒类数据,对2000—2019年河南省水产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模型拟合良好,显著性接近于0,所以2050年预测数据采用拟合函数y=0.106x-211.025代入年份值,酒类数据由于与时间单变量分析拟合效果不佳,且无推荐摄入与最佳拟合预测方法,加之所占比例很小,不足粮食消费量的1%,所以沿用2035年数据作为参照,得到人均消费量(kg/人)具体数据如下:粮食135.00、植物油12.00、蔬菜140.00、水果60.00、酒类6.10、畜肉20.00、禽肉9.00、蛋类16.90、奶类36.00、水产6.28。

表4 2035年河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预测值

3.5 河南省耕地保护现状

河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使学者们对其耕地保护情况相当重视,王方远[40]对河南省1978年以来的耕地面积进行统计,发现由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直到1996年河南省耕地面积都在持续减少。在此之后,由于国家对耕地保护重视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开始逐步回升,除2002—2004年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落实导致耕地面积有明显向下波动,其他时间基本上稳步增长,如图9所示。尤其是2008—2010年,耕地面积大幅增长,这一方面是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出台的原因,另一方面得益于河南省集中的土地整理复垦。

图9 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

从数据上来看,河南省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在经过短暂下降后于2019年回升到顶峰,也不过是452.6万hm2的耕地需求,而河南省耕地面积远大于耕地需求。

但是河南省每年除了满足本省人民的粮食需求以外,还承担着向全国其他省份输送粮食的重任,以2019年数据为例,通过河南省人均食物消费需求计算出的粮食需求只有3 000多万t,但是河南省粮食总产量高达6 600多万t,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支援了外省,耕地的需求与实际面积如图10所示。周利[41]在经过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等多方面核减以后,确认河南省许多年份仍有超过1 000万t的余量[41]。

图10 河南省耕地面积与需求

根据上章公式,计算2035年河南省居民的食物需求量,分别为:粮食1 257.5、植物油80.8、蔬菜870.5、水果864.1、酒类62.3、畜肉197.9、禽肉122.3、蛋类158.9、奶类199.4、水产53.4(单位:万t)。将动物类食物和酒类转换成粮食后为1 815.3万t,核算所需的耕地面积约为573.5万hm2,同理可得2050年居民食物所需耕地面积为748.7万hm2。2019年河南省粮食产量6 700多万t,全国粮食产量66 000余万t,相当于河南省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而河南省2019年人口只有1.09亿左右,相对于最新的人口数据全国14.12亿人来说,仅占了7.7%。现阶段河南省耕地面积751万hm2,满足本省居民食物需求所需的耕地面积为487.7万hm2,参照2050年全国人口13.17亿,河南省人口1.08亿计算,若保证现阶段河南省对外的粮食输送比例,河南省751.41万hm2耕地供应本省人民的约600万hm2,相对于已经接近500万hm2并且持续增长的耕地需求而言供不应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2000—2019年河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出由此产生的耕地需求量变化,进而研究不同因素对基于食物安全的耕地需求变化的影响,同时预测了耕地需求的未来变化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1)2000—2019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显著,植物类食物比重始终较大,但是动物类消费的所占比例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农村居民动物类食物消费所占比例的涨幅远大于城镇居民,而其中奶类和水产类变化幅度差异最大。

2)在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河南省城乡居民耕地需求变化有一定差异,与食物消费量变化相似,农村居民的人均耕地需求从城镇居民的1.2倍下降到82%。耕地总需求先是略有减少然后逐步上升且保持上升趋势,最高达507万hm2,而河南省耕地总面积长期保持在700万hm2以上,在满足省内食物需求的同时大持续支援外省。

3)河南省人口规模、作物单产水平、食物消费结构都对河南省耕地需求产生着重大影响,随着时间推进,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单产水平提高已经能够抵消由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需求压力,但是因为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河南省耕地需求近年来一直稳定增长,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已经取代人口规模,成为影响耕地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4)根据对人口规模、食物消费结构的预测,推算出单产条件、复种指数不变的情况下2035年和2050年的河南省耕地需求,河南省现有耕地能够满足本省人民食物安全需要。但是,若保持现在的食物输送比例,2035和2050年现有耕地无法在满足本省居民食物安全的同时为全国输出足够多的食物。

4.2 建议

1)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广科学耕种,提高作物单产。河南省耕地面积近10年保持稳定,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变化的同时,耕地需求大幅度增长,提高作物单产的效果优于土地整理复垦。而提高作物单产,从科学角度出发除了改进农作物品种,莫过于加强集约用地,推广更为科学的农作物耕种方式,同时,要加强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坚持“占优补优”原则,确保城镇化过程中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2)注重农业供给侧改革,合理调整农业输出结构。河南省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减少,而动物类食物所占比例飞速增加,但是与动物类食物生产的配套供给却跟不上,所以在保障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调整食物、经济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优质的作物品种。

在口粮用地需求减少的同时,可以考虑增加大豆的种植。在植物油消费中,中国豆油所占的比重最大。其中,菜籽油消费量约占国内植物油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豆油比重已超过了50%。我国每年大豆需求总量上亿t,但每年国内大豆供应不超过需求的20%,这不仅影响着植物油的供给,还会导致畜牧业蛋白源饲料严重缺乏,豆粕自给率低。所以应有序推进大豆种植面积扩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大豆进口依赖。

3)加大健康饮食、膳食平衡的宣传。参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9]中提出的居民膳食平衡和营养充足情况下人均食物消费情况,河南省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食物消费量过高,优质蛋白如蛋奶类摄入却不足。按照现在的消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2035年河南省居民蔬菜及蛋奶摄入依然不足,而食物和肉类摄入却一定程度超标。提倡膳食平衡,不仅有助于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减少因食物浪费带来的耕地需求压力。

猜你喜欢
动物类消费结构消费量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小学动物类文本的有效阅读策略
浅谈动物类药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你想我猜
夏季泡中药别超半小时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