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义七分法在《哥儿》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

2023-11-09 00:17张婷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林少华哥儿译本

张婷

摘要:目的:英国语义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的语义七分法对文学作品的语义分析有很大帮助。文章以语义七分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方法:以林少华翻译的《哥儿》中部分关于人物描写的词义为语料,用语义七分法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果:语义七分法中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感情意义、搭配意义等方面在书中人物形象塑造中都有具体体现。内涵意义方面,“红衬衫”“狐狸”“青南瓜”“豪猪”等诨名暗示了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命运。社会意义方面,通过人物使用的谩骂语和方言,了解人物说话风格、社会地位以及之间的关系。感情意义方面,文中多处对人物的或褒或贬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作者的立场。搭配意义方面,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搭配出不同的意思。结论:以上分析结果加深了读者对《哥儿》中各人物形象的认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语义七分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义七分法;人物形象;《哥儿》;林少华;译本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0 引言

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语义学》一书中提出七种不同类型的意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1]。其中概念意义是核心意义,它是明确的、标准的、稳定的。后六种意义统称为联想意义,联想意义是不确定的、主观的。本文以林少华《哥儿》的译文为例,用利奇语义七分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语义传达出来的意味,更好地理解《哥儿》里人物形象塑造。

1 《哥儿》介绍

《哥儿》是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作品,他著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我是猫》《心》等。《哥儿》讲述了富有正义感、率真又莽撞的主人公哥儿从东京来到四国乡下当数学老师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哥儿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老谋深算的“狐狸”,一身正气的“豪猪”,卑鄙伪善的“红衬衫”,窝囊老实的“青南瓜”……哥儿在乡下经历了丸子炸虾事件、蝗虫事件、被“红衬衫”一党挑拨离间,遭到诬陷,但是哥儿勇于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最后和“豪豬”合谋将恶人们痛打一顿,离开了污秽之地。在小说中,正直的人被当作笑话,被诬陷,被调离岗位;诡计多端的小人身居高位,周围不乏谄媚之人,互相勾结,坏事做尽。作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批判了日本明治教育的腐败和黑暗。夏目漱石创作《哥儿》的目的是借助典型的人物形象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读者[2]。

2 《哥儿》中语义七分法的运用

2.1 概念意义

概念意义,是指一个词最基本的字面意思,也是词义的中心或者核心意义。概念意义通常是收录在词典中的定义。因此概念意义比较稳定,没有什么变化[3]。

小说的名字“哥儿”,指的是小说的主人公“我”。整个小说是以哥儿的视角叙述的。为什么夏目漱石要称呼主人公“哥儿”呢?日汉大辞典中,“哥儿”这个词的意思是:对男孩子的敬称;公子哥、大少爷、大少爷作风的人、对不通世故的人的蔑称。在小说中,称呼主人公为“哥儿”的人只有女仆阿清。首先,阿清是旧式贵族的后代,对小主人的口头称呼保留着封建时代的习惯。阿清对哥儿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其次,作者笔下的哥儿是明治时期典型“江户儿”的形象,优点和缺点并存,虽然鲁莽但是很正直,心直口快,爱憎分明,然而这样的人是难以生存的。综上,“哥儿”的意义符合字典里概念意义的描述,作者想要通过主人公“哥儿”的概念传达自由的反抗精神。

2.2 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指一个词语通过指称内容来传递的意义,是人们使用或听到一个词语时所联想到的意义。内涵意义是语言的附加意义,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根据社会、阶级、集团或个人的不同,内涵意义也可能不同。内涵意义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内涵意义有褒义和贬义之分[4]127。

哥儿初到乡下,就给学校的老师们起了诨名,有的根据外貌特征命名,如“狐狸”“青南瓜”等;有的是根据性格特征命名,如“豪猪”“二流子”等。这些词的内涵意义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也让每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校长——“狐狸”。“校长脸色发黑,两只大眼睛。稀稀拉拉几根胡须,活像个狐狸”,初见面的印象便是如此。“狐狸”在中日文中都带有“狡猾”的内涵意义。在日本的民间故事中,这种动物经常幻化成人,操控他人的思维,十分狡猾。小说中,校长这个角色在处理哥儿与学生的冲突、古贺的调职等事件上极为老道圆滑,不仅外形上像狐狸,性格上也极为相像。

英语教师——“青南瓜”。哥儿第一次见他时看他脸色苍白而肿胖,小时候听阿清婆说过,这样脸色的人都是因为吃多了没有熟的青南瓜,便给他起了这个诨名。“青南瓜”在日语中的内涵意义是指脸色苍白、身体瘦弱的人。古贺在小说中性格非常老实,胆小软弱,甚至可以说他老实得可能根本没有察觉到这世间对他有什么不公。最后未婚妻被抢,自己也被“红衬衫”设计调离家乡。

数学老师——“豪猪”。“短平头,牛高马大,相貌酷似歙山恶僧。”哥儿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认为他说话大声,不懂礼节。“豪猪”在日文中的解释有如“暴风骤雨一般”,可以让人联想到文中“豪猪”的性格:声音大,鲁莽,耿直,心思缜密。“豪猪”在和哥儿产生误会后仍然仗义执言,面对黑暗势力勇于抗争,哥儿对他非常钦佩。他和哥儿一样有正义感,同情弱者,并且“豪猪”身上有哥儿没有的深谋远虑,最后两人一起联手暴揍了“红衬衫”一党。“豪猪”这个诨名的内涵意义非常贴合人物形象。

图画老师——“二流子”。给图画老师起这个诨名,一是初见面跟同是江户人的哥儿套近乎,让人反感。二是“二流子”总是跟在“红衬衫”后面,像极了奴才。通过这个诨名可联想到一个向领导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小人形象。文中他与“红衬衫”相互勾结,坏事做尽。

2.3 社会意义

社会意义也叫风格意义,是指语言传达的说话者所处社會环境的意义。通过分析,可以识别出语言所传递出来的说话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语言的使用特征可以传递双方关系、说话人的社会地位、个人风格等信息[5]77。

《哥儿》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的,语言是轻快诙谐的日本落语式风格。落语艺术类似于我国的单口相声,有大量的夸张、比喻、反语等。哥儿爱憎分明的“江户儿”形象塑造也是源于落语艺术。文中大量谩骂语的使用,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笔者从谩骂语、方言等方面来分析《哥儿》所传达的人物风格意义。

2.3.1 谩骂语

小说中,“乡巴佬”“猪”“畜生”“龌龊小人”等类似的叫骂和诅咒处处可见。哥儿的辱骂一方面缘于身为江户儿蔑视一切的优越感,更多是对丑恶不堪的现实的不满。通过这种方式,哥儿释放了内心的情绪。谩骂语的大肆运用体现的是哥儿爱憎分明、心直口快的性格。

例1:这些乡巴佬,倒会小看人,好,给她个最高格的小费,吓她一吓。[6]190

分析:这段是哥儿刚来四国下榻旅店时,看女佣给自己安排了昏暗狭小的房间时的内心独白。哥儿在大城市读了几年书,没有想过来偏僻的地方教书,初来当地对乡下的人和事都有种居高临下的轻蔑。“乡巴佬”一词带着一种对乡下人深深的偏见,显示出自己生在东京、长在东京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带着点天真和盲目,让人哭笑不得。“江户儿”形象跃然纸上。

例2:人再卑鄙,也不至于卑鄙到这个地步,猪狗不如![6]207

分析:此处是哥儿面对捣乱却没有胆量承认错误的学生的心理想法,哥儿破釜沉舟,发誓要揪出这些家伙。“猪狗不如”这样的谩骂一般不会出现在师生之间,说明这不是一种正常的师生关系。言辞之激烈粗鄙,体现了哥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齐藤英雄在《哥儿的世界》一文中指出,哥儿完全不爱学生。而且不是不爱某一特定的学生。不仅是对所有的学生无亲近感,甚至还憎恨学生。”[7]

总结:作者通过哥儿的谩骂语用词,刻画出一个既轻浮鲁莽,又疾恶如仇的人物形象。

2.3.2 方言

哥儿到四国一所学校任职数学老师,他发现学生上课跟他说话的时候句尾总喜欢加上方言“要是”。哥儿是从东京来的,初来乍到,自然不会讲他们的话,学生还动不动就冒方言,故意刁难,欺负新老师,体现学生的顽劣和对老师的不尊重。

例3:最左边一个圆脸家伙得意扬扬地反唇相讥:“那,是蚂蚱,要是。”我针锋相对:“混蛋!蝗虫、蚂蚱是一回事。这且不说,为什么总在老师面前说什么要是?钥匙除了开锁,别的用不上!”“要是和钥匙不是一回事,要是。”[6]205

分析:这段文字描述的是调皮的学生搞恶作剧,在哥儿的被子里放蝗虫,哥儿十分愤怒,和学生间本来就有矛盾,忍无可忍,叫来学生询问,学生嘴硬不承认错误,敢做不敢当,哥儿对于学生一直以来的方言习惯“要是”用“钥匙”的谐音,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2.4 情感意义

情感意义反映的是关于说话人的个人情感和对周围人、事物态度的意义。不同的遣词反映说话人不同的情感。同时,它要通过其他的意义或借助一些言语手段才能表现出来,依附性较强,有褒义和贬义之分[4]127。

例4:这世上,既有二流子那样狂妄无知、多嘴多舌、专讨人厌的东西,又有豪猪那样拔出一副全日本舍我其谁的架势的家伙;既有红衬衫那样大抹发蜡、以寻花问柳为能事的败类。[6]236

例5:我从书上学的君子一词,但我一直以为君子仅仅存在于词典之中,而不会实有其人。[6]223

分析:这段哥儿的心理独白,是得知玛利亚竟然违背和“青南瓜君”的婚约选择了“红衬衫”,十分震惊,对人心越发产生疑问。从这段对书中大多数人物的评价来看,对“二流子”“红衬衫”之流的用词“狂妄无知”“败类”都是贬义的,对“青南瓜君”用了“人品无可挑剔”“君子”这样极高程度的褒义词,形成鲜明对比。现实又是巨大的讽刺,正直老实的人们过于懦弱不加反抗,黑暗势力又过于强大。作者用词辛辣,批判社会的黑暗面和一切为了利益的行为。

2.5 搭配意义

搭配意义是指一个词因为常和另一些词的搭配,所形成的各种联想意义[5]77。如“帅气的”经常和男生等搭配起来,这个词一出现,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男生。有一些词的搭配既可以是褒义的又可以是贬义的,如“红颜知己”“红颜薄命”所以使用者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联想搭配对词语赋予正面或者负面的含义。

教导主任的诨名“红衬衫”。哥儿给他起这么个诨名是因为第一次见到他,竟在大热天穿一件红色的法兰绒衬衫,而且后来得知他常年穿红衬衫。“红衬衫”这个词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搭配是女性,如“穿红衬衫的妇女”,而它被用在男性身上就显得这个人很不普通了。文中也有几处描写“不知什么原因,他竟发出女人般娇滴滴的声音”,“说话总是使用一种令人不快的柔弱腔调,简直分不清是男是女”。“红衬衫”一出场,让人感觉毫无男子气概。之前哥儿讲述他讨厌的哥哥时也是说“他是女人脾性”,说明哥儿天生和这一类人合不来,对此抱有强烈的负面情感。事实也是如此,教导主任“红衬衫”在小说中是一个道貌岸然、坏事做尽的反派人物,以权谋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挑拨离间,排除异己,抢别人的未婚妻,教唆学生闹事并嫁祸他人。

3 结语

本文基于利奇语义七分法中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搭配意义对小说《哥儿》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通过词义丰富的内涵、风格、情感上的含义,对《哥儿》里的人物形象做了深刻剖析,为理解语义七分法在人物形象分析中的运用提供了范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可以学习多使用这几种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文成.语言学精要与学习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0.

[2] 辰野隆.《哥儿》管见[J].文芸,1934(3):123.

[3] 王立新.试从杰弗里·利奇的意义七分法角度谈网络用语:以“妇女”不愿过节以及“老司机”、“小鲜肉”等为例[J].文教资料,2017(7):23-24.

[4] 陈姗.浅谈利奇的意义“七分法”[J].青年文学家,2011(6):127.

[5] 项湍舟.利奇的意义七分法与英汉翻译的选词取义[J].武夷学院学报,2008(6):76-79,90.

[6] 夏目漱石.哥儿[M].林少华,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190-236.

[7] 吴宦熙.日本名作《哥儿》中的师生关系解读[J].名作欣赏,2011(24):96-97.

猜你喜欢
林少华哥儿译本
禁锢与突围
李哥儿
Activated persulfate by DBD plasma and activated carbon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orange II
狐女
狐女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拔草的翻译家
拔草的翻译家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虚拟的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