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高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讨

2023-11-11 09:11梁艳媛
活力 2023年15期
关键词:财务评估制度

梁艳媛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 510405)

引 言

随着各高校加大办学投入,公立高校无论是资产总额还是在校师生人数规模均日益壮大,内部控制在公立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公立高校的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审计不独立、信息公开不透明等。因此,建设并完善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公立高校财政资金支出、加强信息公开等问题已经成为公立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公立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是国有资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公立高校资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公立高校正常运转和维护教学科研秩序的物质基础。对公立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加强控制和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是确保公立高校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有利于增强公立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

内部控制是公立高校加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公立高校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立高校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各类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规避能力。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也是保障公立高校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有利于加强对公立高校财务收支的管理与监督

公立高校由国家财政提供拨款,加强内部控制既是保障公立高校稳健运行的要求,也是促使高校科学合理应用财政资金的要求。作为公立高校,以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依托,建立岗位约束责任机制,对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严格把控,做好资金收入管理,强化资金支出动态跟踪,可以确保资金来源清晰、去向明确,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财政资金使用不当。公立高校强化财务收支管控和监督,可以促使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目标实现服务,如此可以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

二、部分公立高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较差

部分公立高校的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内控意识淡薄,个别公立高校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的事情,与自身没有多大关系,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部分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宣传,导致全校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和认识。

(二)风险评估不全面

当前,部分公立高校在开展风险评估方面还存在不足,风险评估不全面,缺少公立高校行业的专属风险评估体系,风险分级工作也未能落实到位,未将风险评估贯穿到公立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也不能完全将风险评估深入具体某项工作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在对公立高校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只重视公立高校的内部风险问题,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对公立高校带来的风险影响。

(三)业务活动内控不到位

1.收支内控不到位

一是收入内控不到位,如收入不及时入账、账外账,收入管理存在漏洞,收入没有按照预算收入的规定及时上缴,等等。二是支出内控不到位,如支出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严格,支出预算执行不严格,变更或调整缺乏必要的程序,支出管理存在漏洞,等等。

2.预算内控不到位

部分公立高校缺乏预算执行意识,迟迟未启动预算编制程序,或只重视经费的增长,而没有考虑到资金使用效益等问题,在预算编制时不够科学和严谨。在预算管理方面,部分公立高校存在滞后性,即更多关注事后解决问题,未能从事前编制预算环节入手编制更为精准、科学的预算,也未注重事中环节做好预算执行动态跟踪管控,如此导致降低预算执行效果。由于高校未建立起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管理体系,预算难以发挥效用,常常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

3.资产内控不到位

对资产的采购、验收、保管等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实行、动态的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账账不符;未按规定办理资产调拨或对外投资等审批手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无形资产缺乏管理,存在无形资产流失。

(四)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高校还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系统都是分布在各种管理系统当中,呈现条块化、功能单一化特点,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但在大数据时代全面来临之际,公立高校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除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外,还包括大量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难以通过ERP 系统进行分析,导致财务会计的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真实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管理情况。

(五)对财务活动的监督不到位

虽然大多数公立高校都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部分公立高校在执行过程中仅限于财务部门内部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无法实现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内部监督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流于形式;二是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三是部分公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无法对财务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事前审计,多是事后进行监督。

三、公立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公立高校岗位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公立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使岗位职责更符合实际工作的要求。

二是规范业务流程。首先,要对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对各项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审批环节进行详细划分,并制定相应的审批手续,明确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在各流程中的权责,以形成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其次,要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分级梳理等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首先,要在公立高校内部明确制度制定的原则和标准,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其次,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最后,要体现内控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

(二)提升风险评估能力

公立高校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从公立高校的战略目标及自身状况出发,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将风险管理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对于风险评估体系而言,公立高校应将风险评估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公立高校在开展风险评估时,应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公立高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情况来确定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首先是评估指标体系,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资产管理状况良好,收入、支出及财务活动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其次是评估程序和方法:应制定评估方案,确定评估范围,选择评估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分析数据,汇总材料;撰写报告,做出结论;上报材料,整理归档;形成报告,提出建议。

二是对于风险应对策略而言,公立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财务目标、经济形势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财务监控机制及外部环境风险评估机制等。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才能有效识别学校内部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三)强化业务活动内控

1.强化收支内控

公立高校的收入主要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资料费、会议费等,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要规范各项收支,就必须从源头入手。

一是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合理设置收费项目,实行公开制度。收费项目应事先公开,同时将收费标准在校内公示。

二是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严禁超标准收费。学校的各项收费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允许超标准收费,同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收入能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三是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公立高校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的预算管理范围,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执行。公立高校在支付各项支出时必须按照规定办理结算手续,严禁截留、挪用、坐支收入,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设置“账外账”及资金转移渠道。

2.做好预算内控

公立高校预算是对未来某一时期的资源分配,是对公立高校各项收入与支出的预测。公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包括收入、支出和结余等,是公立高校业务活动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公立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要求,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支出的规模和标准。二是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公立高校要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三是对公立高校收支结余进行管理与控制。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对各项收入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各项基金收入一定要与实际收支相匹配。

3.规范资产内控

公立高校的资产主要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前者包括房屋、设备、家具等,后者包括专用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其中,固定资产是公立高校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公立高校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是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的使用人、保管人、责任人等。

二是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流程,制定合理、有效的处置制度,明确报废、转让、出售等资产处置的权限和程序。

三是建立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核算程序和方法,明确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

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国有资产展开检查工作。

(四)加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公立高校应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与内部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是应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以学校为单位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加强统计和分析。同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建立预算执行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和预警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是应加强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要实现财务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将各种会计凭证转变为电子凭证,实现电子报销和入账,也可以将纸质票据转变为电子票据并自动打印,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

三是注意网络安全。随着公立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人员流动频繁,公立高校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就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网络安全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五)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为保证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公立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进行重点审计。同时,应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可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定期对公立高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对公立高校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公立高校可通过开展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等来对公立高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内部审计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以激励公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

结 语

公立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立高校为有效保证教育教学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及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立高校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为了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财务评估制度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